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甘薯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浙薯13品种甘薯皮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水提取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应用正交试验对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物化性质,并以葡萄糖吸附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评价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0.43%,比无辅助热水、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高769.17%、27.04%和34.75%。亚临界水提取法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占总膳食纤维的比例最高(42.26%),比无辅助热水、超声和微波提取条件下分别提高665.58%、14.43%和19.24%。亚临界水法提取所得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葡萄糖吸附能力(4.79 mmol/g)、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54.28%)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69.28%)均高于无辅助热水、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法所得可溶性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的吸水膨胀性(7.89 mL/g)、持油性(4.74 g/g)和峰值黏度(27.18 mPa/s)显著高于其他方法所提取的总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甘薯淀粉性质与其粉条品质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淀粉型甘薯(卢选1号、徐薯22、冀薯65和冀薯98)来源淀粉化学成分和物化特性,并分析了甘薯淀粉成分和物化特性与粉条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甘薯淀粉由于化学成分的不同而使其物化特性和粉条品质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对甘薯淀粉的成分和物化性质与其粉条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甘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和脂质含量、回生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膨胀势、老化值等指标与甘薯粉条品质呈正相关,而甘薯淀粉的最终黏度、溶解度和粒径等指标与甘薯粉条品质呈负相关.通过综合比较,卢选1号的粉条品质优于其他3个品种的粉条.因此,本研究为合理选择甘薯粉条制备所需淀粉原料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选育粉条专用型甘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氮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氮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重要因素,合理施氮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主要途径。研究施氮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形成、营养品质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对于明确江苏徐淮地区甘薯种植的适宜施氮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选用淀粉型甘薯品种徐薯22和兼用型甘薯品种徐薯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60、120、180、240 kg/hm2。调查了甘薯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要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块根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利用Tech-master型RVA快速测定淀粉谱粘滞特性,分析明确施氮量对块根主要品质指标和淀粉糊化特征值的影响。【结果】施氮N 60 kg/hm2增加了各生育期甘薯的叶面积,提高了甘薯的光合势,显著增加了块根产量(徐薯28增产16.38%,徐薯22增产9.31%),过量施氮(N 240 kg/hm2)则产量降低。施氮并未显著降低块根中的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但明显增加了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施氮显著提高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消减值。相关分析显示,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值和崩解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71*);直链淀粉含量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结论】综合考虑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在本实验条件下甘薯较为适宜的氮肥用量约为60 kg/hm2。 相似文献
4.
5.
压热-冻融循环处理对甘薯淀粉结构及物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压热冻融循环处理对甘薯淀粉结构及物化性质的影响,以甘薯淀粉为原料,并在不同淀粉乳浓度(5%、10%、20%,w/w)条件下进行重复的压热-冻融循环处理。结果表明,与甘薯原淀粉相比,经重复的压热-冻融处理后,甘薯淀粉颗粒形态消失,破裂熔融,最终呈不规则形状;甘薯淀粉衍射吸收峰强度减弱,晶型由A型向B型转化。随着淀粉乳浓度以及压热-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甘薯淀粉的膨胀势和溶解度均有所降低。在淀粉乳浓度为10%、压热-冻融循环1次处理后,甘薯淀粉中缓慢消化淀粉与抗性淀粉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9.83%和39.82%。本研究为甘薯缓慢消化及抗性淀粉的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其在功能性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肉羊主产区采集到20个品种的羊肉样品,按照相同工艺制作成乳化香肠,比较了不同品种羊肉乳化香肠的颜色、凝胶性、乳化稳定性、保水性等品质,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值、硬度、粘聚性、咀嚼性、乳化稳定性、保水性及蒸煮损失在品种间变异系数大,所有指标在P0.01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苏尼特羊、巴尔楚克羊、吐鲁番黑羊、敖汉细毛羊肉制作的乳化香肠品质显著优于新疆细毛羊、阿勒泰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萨福克×小尾寒羊肉制作的乳化香肠;聚类分析表明,不同饲养方式肉羊的羊肉制成的乳化香肠品质差异明显,放牧方式肉羊的羊肉制成的乳化香肠总体品质优于舍饲。 相似文献
7.
8.
9.
为探讨铜胁迫对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生理参数及品质的影响机制,以三年生人参种苗为材料,水培处理21 d后研究铜对人参幼苗生长、各部位及对应细胞壁铜含量、生理特性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铜胁迫抑制人参生长,破坏细胞正常结构,干重鲜重较对照显著下降。随着铜处理浓度增大,人参各部位铜离子含量显著上升,根、茎、叶最高铜离子含量达48.30、68.58、130.77 mg·kg-1,铜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内,根、茎、叶细胞壁所含铜量占总铜量均在150μmol·L-1 CuSO4处理时最高,分别为57.74%、43.33%和37.24%。木质素含量随铜胁迫浓度增加而上升,相关合成酶活性也显著增强,在500μmol·L-1 CuSO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人参根和叶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随铜处理浓度增大而上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300μmol·L-1... 相似文献
10.
冷冻贮藏环境对速冻水饺皮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保证速冻水饺的冻藏品质,掌握冻藏环境对品质影响的规律,该试验以速冻水饺皮为目标,排除饺馅的干扰,重点研究了冻藏期间温度的波动,时间的推移以及包装方式等对其理化特性、质构特性、感官特性以及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速冻水饺皮糊化度降低,水分、直链淀粉、醇溶蛋白以及麦谷蛋白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面筋蛋白显微网络结构弱化,但质构、感官特性变化不显著。采用透气性、阻湿性较好的PE塑料薄膜包装可以较好的保持速冻水饺皮的品质。冻藏期间的温度波动显著降低速冻水饺皮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该研究为改善速冻食品的贮藏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不同干燥方法对即食扇贝柱干燥后品质的影响,以海湾扇贝柱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自然干燥和烘箱干燥四种方法对即食扇贝柱理化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所得产品在水分活度、pH值、硬度、咀嚼性和粘聚性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干燥方法对产品的色泽(L*,a*,b*)和弹性影响均不显著;烘箱干燥产品感官品评得分8.82分,其氨基酸总量最高,微波干燥氨基酸总量最低;真空冷冻干燥后产品中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最高,自然干燥最低。综合考虑,烘箱干燥是即食扇贝柱最适宜的干燥方法,产品感官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方法对栗粉的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毛板红板栗品种为原料,研究了4种不同干燥方法加工所得栗粉的理化与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自然干燥与热风干燥加工成的栗粉在理化和功能特性上差异较小,但自然干燥粉比热风干燥粉具有更好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微波干燥粉比热风干燥有较多的淀粉发生糊化,表现在具有较低的峰粘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其吸水能力较热风干燥粉大,但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和复水成泥后的一些质地特征值较热风干燥粉低。高温蒸后热风干燥粉的理化与功能特性与微波干燥粉类似,但有较高的崩解值和较低的回复值。从色泽来看,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粉比微波干燥和高温蒸后热风干燥的要白,而且有光泽。 相似文献
13.
超高压下酶解处理对甘薯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在超高压下酶解处理后甘薯蛋白酶解产物乳化特性的变化,选用蛋白酶K(Proreinase.K)、碱性蛋白酶(Alcalase)、中性蛋白酶AS1.398、中性蛋白酶Neutrase和木瓜蛋白酶(Papain)5种酶,在4种压力(100、200、300和400 MPa)及最适酶活温度和pH下处理5种酶与甘薯蛋白的混合液4min后,取上清液并测定其水解度、乳化液的微观结构、乳化活性指数(EAI)、乳化稳定性指数(ESI)。结果表明,与常压下相比,超高压下5种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均显著增加,超乳化液颗粒除Alcalse外,其余4种均变得更为细小均一,且4种产物的EAI显著提高,其中Papain在300MPa下处理的酶解产物EAI最佳,为101.59m~2·g~(-1)。而经超高压下酶解处理后5种酶解产物的ESI均比常压下提高,Neutrase在300MPa下处理后的ESI最好,达到75.80min。此外,选用Papain(p H值7,55℃)在300MPa(EAI最佳的条件)下处理6min,酶解产物的EAI和ESI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9.58m2·g-1和21.98min。本研究为甘薯蛋白作为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硅酸钠处理对杏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酸盐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物质,已被广泛用于果蔬等采后病害的控制,为了研究其处理对园艺产品品质的影响,该文以兰州“大接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 cv. Lanzhou Dajie)为试验对象,在室温(22±2℃)下使用硅酸钠(10 mmol/L)化学诱抗处理,探讨硅酸盐对杏果实品质,特别是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钠处理可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和腐烂率的升高,在贮藏结束后,其分别是对照组的1.95倍和58%。并能够减少贮藏过程中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的下降,但对果实总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离鉴定了“大接杏”果实的香气成分,共分离鉴定出超过100多种挥发性成分。硅酸钠处理样挥发性物质的释放总量低于对照。同时,处理后的杏果还表现出醛类物质、萜类物质和β-紫罗兰酮的释放增大和酯类物质的释放减少的现象。与对照相比,该处理能够更好地保持杏果实良好的品质,是一种可行的杏果保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甘薯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育具有优质淀粉或花青素性状的甘薯新品种是甘薯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利用5个白肉(薯肉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甘薯品种(系)和5个紫肉(薯肉颜色为紫色)甘薯品种(系)的自然变异,于2012年和2013年对重庆市6个地点2年间甘薯淀粉和花青素等性状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期对甘薯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自然变异规律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下甘薯产量性状(鲜薯产量、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和品质性状(干率、淀粉含量、花青素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供试的所有甘薯品种(系)淀粉含量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年份效应,白肉甘薯产量性状的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年份效应,紫肉甘薯产量性状的环境效应、年份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重庆中海拔地区(万州区或酉阳县)甘薯产量相对较高,低海拔地区(合川区、北碚区)甘薯薯块熟食性较好,并且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低海拔地区中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黔江区或巫溪县)。甘薯农艺性状(茎粗、最长蔓长、基部分枝数)和产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较大(CV=0.30,0.28),品质性状(干率、淀粉含量、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平均变异系数较小(CV=0.11),但花青素含量平均变异系数较大(CV=0.28)。相关性分析显示,甘薯鲜薯产量、淀粉产量、薯干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0);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63)。白肉甘薯茎粗与最长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9),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33),与淀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8)。紫肉甘薯商品薯率与基部分枝数、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5,0.368,0.357),基部分枝数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r=?0.397)。白肉甘薯和紫肉甘薯在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因子上存在不同,在品种选育时应针对不同甘薯类型和育种目标采取不同选育方案。本研究可为筛选有利于甘薯品质性状形成的环境因子、促进育种手段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加快甘薯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湿度对甘薯愈伤的影响,本试验以普薯32号甘薯为原料,人工模拟机械损伤后于25℃、不同相对湿度(RH50%和RH80%)条件下愈伤,通过比较甘薯木质素生成、失重率、呼吸强度、愈伤过程关键酶活性、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差异,评价湿度对甘薯愈伤的影响。结果表明,RH80%条件下较RH50%更有利于甘薯愈伤木栓组织的形成,在愈伤4 d时甘薯木质素积累达到最高。与RH50%组相比,RH80%条件处理能显著提高甘薯愈伤组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提升总酚、类黄酮含量,促进呼吸高峰提前,降低甘薯重量损失。相关性分析表明,RH80%条件下愈伤,甘薯木质素含量与PAL、POD、PPO活性及总酚、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为甘薯采后愈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