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分析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专用型新品种选育;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和推广补贴政策;加大主粮化技术攻关力度;提升加工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河西地区马铃薯种薯繁育、机械化生产、商品薯贮藏、加工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是:积极开发与主粮化相适应的品种,提高脱毒种薯繁育水平;严格执行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程序,加强种薯质量监管;鼓励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贮藏设施建设,开展贮藏技术研究;开展马铃薯主食食品开发研究;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回顾十五年来重庆市马铃薯生产发展及生产技术,总结重庆市出台的相关政策,设置的科研机构和加工企业。针对重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重庆市马铃薯产业未来,认为在完善区域规划的基础上,重庆马铃薯具有市场优势、比较优势、技术优势、科研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马铃薯产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营养丰富、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为实现马铃薯产业对保证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法的战略目的,我国愈发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发展现状,如何有效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优化生产布局、规划生产资源配置成为目前马铃薯种植事业面临的主要话题。基于此,结合理论实践,对马铃薯种植区划和品种布局中涉及的问题做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干燥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干燥后马铃薯产品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市面上的马铃薯产品均存在SO_2残留和营养物质流失等问题。因此,本文综述了马铃薯干燥过程中抑制褐变的预处理方法、高压电场预处理技术及5种常见马铃薯干燥技术的利弊,并对马铃薯干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马铃薯干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不同加工产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2015年初,国家农业部因势而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提升马铃薯重要地位和推进马铃薯加工进步具有积极作用。系统研究马铃薯原料性状与制品品质间关系,对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和升级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试验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处理方法将马铃薯油炸薯片、油炸薯条及雪花全粉各个品质指标转化为一维的综合评价指标,分别与44个马铃薯原料品种的特征指标进行拟合并建立回归模型,建立的马铃薯油炸薯片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决定系数R2=0.802,调整后决定系数R2=0.776,随机误差估计值σ=0.101;马铃薯油炸薯条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决定系数R2=0.731,调整后R2=0.704,随机误差估计值σ=0.141;马铃薯雪花全粉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决定系数R2=0.705,调整后R2=0.682,随机误差估计值σ=0.170;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44个品种按加工用途划分为最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类,得出最适宜加工油炸薯片的15个品种,最适宜加工油炸薯条和雪花全粉各10个品种。结果表明,3个综合品质评价模型拟合度较高,误差较小,模型效果可靠,可用于实际马铃薯加工制品品质评价;K-means聚类结果与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可为筛选加工专用品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实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是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和促进马铃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手段。概述目前国内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制约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我国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种植最多、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不仅是当地农民的口粮、饲料,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在马铃薯主粮化的背景下,对寻甸县马铃薯产业进行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提出促进寻甸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李先斌 《南方农业》2013,(Z1):10-13
马铃薯是重庆市巫溪县第一大粮食作物,2012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8533.3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6%;马铃薯总产折合原粮80600t,占粮食总产的33.9%。巫溪县脱毒马铃薯种薯利用率达70%以上;现有马铃薯鲜薯加工企业15家,淀粉年加工能力达20000t;农村家庭户户从事马铃薯脱水加工,年处理鲜薯近30000t,产品6000t;年外销原原种2000万粒,原种5000t。马铃薯产业发展链型完整,构建了科技支撑体系,独特的品牌文化悄然形成。但是,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基础条件、繁育能力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提出"发展马铃薯产业要加强三级种薯基地建设,提升种薯繁育能力,开展增产技术攻关,提升商品薯基地档次,整合资源扶持龙头,提升马铃薯加工能力,加强合作创建品牌,提升巫溪马铃薯影响力,打造马铃薯特色,提升巫溪马铃薯文化,同时必须完善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保障体系"一系列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通过查阅文献、报告、年鉴资料等方法,对皋兰县马铃薯产业结构现状、发展目标、当前产业布局以及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及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马铃薯生产作业机械化、加快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做实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市场流通体系、促进马铃薯产业精深加工、加大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扩大马铃薯产业保险覆盖面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双层种箱式马铃薯排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为了提高链勺式马铃薯排种装置排种性能,该研究基于离散单元法理论,使用EDEM软件建立了排种装置数值模型,在对排种过程中种薯运动规律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双层种箱结构的排种装置,以空种率和重种率为性能指标,试验研究了排种速度、种勺直径和充种高度对充种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回归方程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双层种箱式排种装置进行了参数的优化设计,结果为:1)排种速度0.67 m/s、种勺直径48.6 mm、充种高度0.28 m时,空种率和重种率分别是3.8%和8.8%;2)排种速度0.36 m/s≤v≤0.96 m/s、种勺直径44 mm≤d≤56 mm、充种高度0.15 m≤h≤0.28 m时,空种率小于10%,重种率小于20%。种薯运动规律表明:增大高效充种区、增强种薯流动性可以有效提高充种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单层种箱式排种装置相比,双层种箱式排种装置空种率降低50%,重种率降低24.5%;排种速度提高92%时,仍可保证排种性能。该研究为链勺式马铃薯排种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机械化收获是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中关键环节。目前,国内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率较低,马铃薯收获装备是农机领域的短板弱项。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重点阐述了国内外马铃薯杀秧、减阻降耗挖掘、防堵限深控制、自动对垄作业、高效分离、低损收获、多功能行走底盘、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中国和欧美、日韩等国家在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装备上的差异,指出国内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上的不足。针对国内马铃薯种植范围广、种植模式多样、丘陵山区小块地种植面积占比大的特点,提出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是国内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趋势,并对低损高效分离装置、卡脖子技术突破、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及政策导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进一步发展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核桃发展战略的核桃加工业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核桃是世界重要坚果,位列四大干果之首,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核桃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功能,有长寿果之美誉,特别是核桃仁含油率高达60%~70%,在中国食用油料安全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核桃的营养成分和经济价值,中国核桃种植面积每年在以10%的速度增长,目前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核桃种植面积将达到267万hm2,届时产量将达300万t,发展核桃加工业刻不容缓。该文阐述了核桃可加工的产品及中国核桃加工产业现状,如果每年直销70万t核桃坚果,贮藏50万t核桃鲜果,将180万t核桃坚果(即总产量的60%)用于加工,可增加利税145.1亿元,企业获纯利润128.47亿元。该文提出了中国核桃加工业应解决的10个问题:搞好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助、扶持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实行产学研联盟、深入理论研究、研发加工机械、注重大众产品、开发高档精品、打开国际市场等。随着核桃种植业的发展,在生产大众化产品,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开发高档次精品,中国核桃加工业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山丹县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马铃薯制种大县,在河西走廊乃至甘肃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推动甘肃省河西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河西走廊“薯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分析了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质量监管体系、繁育体系、新品种开发应用、营销体系建设等视角提出了发展对策: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提升种薯质量;加大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持续巩固产业基础;推进新优品种研发,增强产业优势;逐步完善贮藏体系,稳步提升种薯贮藏能力;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提升种薯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硒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马铃薯是世界上第4大主粮作物,施用硒肥是生产富硒马铃薯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马铃薯硒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进展,阐述了硒在马铃薯植株内的一般累积分布规律,硒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介绍了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硒营养强化的生理遗传机制等内容;总结了近年来马铃薯富硒栽培技术和新型肥料研发情况;指出绿色环保、低廉高效的生物有机硒肥、缓释硒肥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4U1Z型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为解决南方、西南一二季混作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问题,针对该地区复杂耕地条件和农艺要求,研究设计了4U1Z型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阐述了该机器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对挖掘铲和振动分离筛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理论与仿真相结合,分析整机的稳定性。以作业速度、振动分离筛倾角和振动频率为影响因素,以明薯率、可靠性、伤薯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田间试验,对影响收获性能的参数进行分析,获得相关最佳参数组合,并与国家行业标准相比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挖掘铲、振动分离筛相反方向的振动抵消了部分惯性力,提高了机器的稳定性;作业速度为0.8 m/s,振动分离筛倾角为5°,振动频率为10Hz时,试验指标明薯率、可靠性、伤薯率分别为94.89%、93.41%、1.22%,此时挖掘作业效果及机器运行状态较好,收获性能指标满足标准要求。该研究为丘陵山区等小地块马铃薯收获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为南方、西南山区间套作及丘陵山地等复杂耕地条件的小型马铃薯挖掘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陆良县马铃薯种植历史、种植品种、种植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陆良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加工应重视餐桌主食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食物生产近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加工是解决生产局部过剩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和粮食加工的主要出路在于餐桌主食。主食工业化应重视传统食品的调查、整理、开发,传统食品不仅需要运用新科技知识来提高,也需要对其文化功能的发掘和发扬。开发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食品,也是面向加入WTO后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9.
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播期和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雨养马铃薯的稳产和增产对保障北方农牧交错带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农牧交错带马铃薯可播种期长且水热条件年际变异大,因此,不同的水热年型应选择不同的马铃薯播期和品种。该研究基于农牧交错带武川试验站典型水热年型(2017:暖干;2018:暖湿)的马铃薯分期播种耦合品种选型试验,选择早熟(费乌瑞它)、中熟(康尼贝科)和晚熟(克新一号)3个品种,耦合早播(04-27/04-28)、中播(05-15/05-16)和晚播(06-01/06-02)3个播期,以雨养马铃薯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为依据确定典型水热年型下的播期和品种优化组合,并揭示其互作效应对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热年型下,播期和品种变化对马铃薯生育期、产量和水分生产力均影响显著,马铃薯全生育期最短仅90 d(早熟晚播),最长达138 d(晚熟早播),早、中和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有效积温分别为1691.5、1772.6和1944.6℃·d。随播期推迟马铃薯播种-块茎形成期缩短,而块茎形成-成熟期无显著变化。暖干年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为6187.3 kg/hm^2,其中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早播和中播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耦合方式;暖湿年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为19390 kg/hm^2,其中晚熟品种(克新一号)中播的产量(23103.9 kg/hm^2)和水分生产力(6.8 kg/m3)最高。适宜的播期和品种优化组合降低了马铃薯生育期的水分胁迫。马铃薯产量和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块茎形成-成熟期的降水可以解释马铃薯产量变异的87%。研究可为不同水热年型下马铃薯种植选择最佳播期和品种组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