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世界头足类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还分析了世界八个主要海区的头足类产量及主要种类。西北太平洋的头足类产量一直保持领先,90年代仍保持增的势头。1995年占世界头足类产量的35.3%。  相似文献   

2.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和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简述了世界头足类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还分析了世界八个主要海区的头足类产量及主要种类。西北太平洋的头足类产量一直保持领先,90年代仍保持增的势头。1995年占世界头足类产量的35.3%。  相似文献   

3.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头足类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种类之一,已成为世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组成。根据1970—2016年世界各国头足类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世界头足类渔业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分析认为:1970—2016年世界头足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增长率达到3.68%,远高于同期世界海洋捕捞产量的增长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10—2016年,头足类捕捞产量占世界捕捞产量的比重稳定在4.5%~6.0%。不同年代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章鱼科的产量组成及其比重有所差异,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排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代各科所占比重依次为柔鱼类(58.41%)、枪乌贼类(11.98%)、章鱼类(8.92%)、乌贼类(8.40%)。亚洲在40多年的世界头足类渔业组成中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头足类产量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第1位下降到2010年代的第5位,我国从1970年代的第5位上升到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第1位。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的认知能力、开发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与生产性探捕的监测体系,研制全球远洋鱿钓渔业渔海况信息服务系统,建立自主产权的渔具及标准化装备体系,研发渔获品质控制技术与溯源体系,开展基于物联网工程的远洋渔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我国主导研究的头足类渔业资源评估体系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客观地揭示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态势及研究热点,促进我国大洋性鱿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结果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且文献的科研影响力及国际关注度非常高;作者、机构间均形成了频繁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作者合作方面形成了以陈新军、陈勇等作者为核心及以RODHOUSE等为核心的两大作者合作群,机构合作方面分别以上海海洋大学和英国南极调查局为核心的机构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海洋淡水生物学、渔业、海洋学和生态学等为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当前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前沿有4个方向:(1)开展重要大洋性经济鱿鱼种类的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2)研究大洋性鱿鱼资源评估及其资源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3)结合海洋遥感信息研究渔业栖息地及跨学科交叉融合;(4)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大洋性鱿钓渔业资源综合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洋性柔鱼类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大洋性柔鱼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商业性开发的种类主要有太平洋褶柔鱼、柔鱼、阿根廷滑柔鱼、茎柔鱼和双柔鱼等。据统计,1992-2010年柔鱼类产量占世界头足类的比重稳定在51.15%~62.19%,平均达到55.40%。对重要柔鱼种类的资源现状及开发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大洋性柔鱼类生命周期短、生长快等特点,提出了4项需研究的问题,即:(1)全面了解大洋性柔鱼类的生态地位和作用;(2)全面掌握环境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洋性柔鱼类资源补充量的影响;(3)深入研究大洋性柔鱼类短生命周期资源评估模式;(4)发展基于生态系统的大洋性柔鱼类资源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综合表现优良的多分枝旱黄瓜种质资源,选育适合省力化栽培的旱黄瓜品种,以28份旱黄瓜种质资源和15份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分析种质资源的分枝情况和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质资源的分枝情况随季节变化有所变化,春季第一分枝节位平均5.2节,较秋季略有上升,春季分枝率和有效分枝率均较低,分别为8.6%和80.7%,且变异较大,适合进行分枝性的评价筛选;综合分枝表现和品质表现,筛选出优良资源8份(首先是17s-208、17s-209、21A107和21A118,其次是17s-200、17s-205、21A115、21A116)进行杂交配组;利用获得的杂交组合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明确侧蔓产量、节间长、茎粗和分枝率是影响省力化栽培旱黄瓜杂交组合总产量的主要因素,与总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953 9、0.921 5、0.899 9和0.823 3,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56**、0.13和0.17,侧蔓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1.017 7,节间长、茎粗和分枝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0,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36 4、0.152 0和0.414 1。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的3个阶段。从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作业渔场3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状况,对中国产鱿钓渔业目前的生产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并对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诱鱼光场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据此合理配置了灯光强度及其布局,探讨了一套较有效的诱导渔方法。根据鱿鱼的趋光习性及浮拖网的特点,设计了适应在较深渔场作业的光诱浮拖网渔具,并成功地试验了光诱鱿鱼浮拖网柔性网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诱鱼光场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据此合理配置了灯光强度及其布局,探讨了一套较有效的诱导渔方法。根据鱿鱼的趋光习性及浮拖网的特点,设计了适应在较深渔场作业的光诱浮拖网渔具,并成功地试验了光诱鱿鱼浮拖网柔性网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太平洋柔鱼BP神经网络渔场预报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柔鱼是西北太平洋的重要经济种类。研究根据1995-2001年7-11月采集的鱿钓生产数据以及相对应的海洋环境因子数据,包括经纬度、表温(SST)和海平面高度距平(SSHA),分别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捕捞努力量作为中心渔场指标,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以经纬度、海洋环境因子作为输入因子,分别以CPUE和捕捞努力量作为输出因子,采用4-3-1和4-2-1两种模型,共4种方案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进行预报,并以拟合残差最小的模型作为最优预报模型。分析结果显示,7-11月各月中心渔场预报模型均以4-3-1模型为最优,但7、8月最优预报模型以捕捞努力量为输出的4-3-1模型,9、10、11月最优预报模型以CPUE为输出的4-3-1模型,总体平均误差以捕捞努力量为输出的4-3-1模型为最小。研究认为,CPUE和捕捞努力量作为中心渔场预报指标有差异,以捕捞努力量为输出的4-3-1模型较合适作为柔鱼渔场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1.
西北太平洋柔鱼产卵场时空分布及最适水温范围的推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生命周期短、且对中尺度气候变化和产卵场环境条件变化敏感是其资源量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西北太平洋柔鱼产卵场环境条件有助于识别、量化其中的重要参数,进而有利于深入资源量补充机制调控因素的研究。在稳定的中尺度气候模态下,根据柔鱼产卵场最适温度的产卵场面积和产卵场总面积的比值(P_S)与其资源丰度存在正相关性这一科学结论,对1996—2007年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以年均单船产量,CPUE)和1—4月假设产卵场的P_S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CPUE和P_S在统计学上呈显著相关的产卵季节、产卵场和产卵场最适SST范围。研究认为:1996—2007年间,柔鱼的产卵盛期为1—3月;最适产卵场范围为136.5°E~167°E、20.5°N~27.5°N,最适SST范围为22.5~26℃。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柔鱼生活史过程的认识,以及对其资源补充量预测,为柔鱼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南海渔业面临的现实选择,更是我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对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国家核心利益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对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global priority. This holds, in particular, for agriculture. Recently, the United Nations launch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nd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has delivered a national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realizing green development.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Agriculture Green Development (AGD) is to coordinate “green” with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rrent agriculture with high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high environmental costs into a green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with high productivity, high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d 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This is a formidable task, requiring joint efforts of government, farmers, industry,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The innovative concept for AGD will focus on reconstructing the whole crop-animal production and food production-consumption system, with the emphasis on high thresholds for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food quality as well as enhanced human well-being.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significance, challenges, framework, pathway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for realizing AGD in China, and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changes that will lead to a mor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the future. Proposals includ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s, whole food chain improvement and regional solu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D in China will provid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countries in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 and contribute to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0年6~9月北太平洋公海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生态环境的调查资料,结合丰度、优势度估算方法以及SUFER应用软件等,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其与海洋环境因子关系及与中心渔场变动关系等作了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浮游植物经初步鉴定有3门28属80种,种类繁多,组成较复杂,其中东部渔场共39种,暖水性种类为24种,亚寒带冷水性种有7种,热带广布性种有4种,温带偏暖性种有2种,其他生态未命种有2种;而西部的传统渔场共62种,西部渔场鉴定的暖水性种类为43种,亚寒带冷水性种有5种,热带广布性种有9种,温带偏暖性种有3种,其他生态未命种有2种。中东部渔场的浮游植物种类明显少于西部渔场,但亚寒带冷水性种比西部渔场多。采样海域跨度大,包括公海柔鱼的东、西部渔场,范围在150°E~170°W、38°N~45°N的北太平洋公海海域,发现浮游植物丰度在2.98×103~59.87×103 ind/m3范围内,柔鱼的渔获量出现频率高,在14%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