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南山区扶贫中开展的畜牧业、玉米种植等产业都其自身的局限性,而烟草种植在西南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的烟草种植传统、气候特点、土壤结构和山地特征都决定了该产业在当地的较好适应性。西南山区种植烟草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一个持续的增收途径,还能丰富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当地的特点开展农业生产,利用当地的优质烟草生产做大做强烟草产业。基于此,探讨烟草种植对西南山区扶贫工作的主要作用和意义,为西南山区开展扶贫工作和当地种植烟草提供参考,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消费扶贫的益贫性的内在机理,进一步为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指明方向,该文以秦巴山区典型贫困县(重庆市云阳县)的78个贫困村为例,分析了消费扶贫的益贫性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与消费扶贫的益贫性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消费扶贫的益贫性具有随着村-城空间距离的加大逐渐降低的趋势,县域交界处成为消费扶贫的益贫性盲区。消费扶贫的益贫性具有高值聚集和低值聚集的空间关联特征,高值区集中在城市周边区域,低值区则集中在距离城市较远的高山地带。道路交通对消费扶贫的益贫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营销宣传、公共帮联、家庭特征和市场体系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信息网络建设对消费扶贫的益贫性作用尚未完全凸显。因此,为巩固贫困人口的脱贫稳定性,在保持交通、营销、责任帮扶和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力度,提高网络建设对消费扶贫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主经营扶贫小额信贷能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资金难题,可以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实际运行中,自主经营扶贫小额信贷因发展产业失败、贷后管理不到位、政策宣传不到位和农户有异常现象发生等产生逾期违约风险。基于此,对逾期违约农户样本进行分类分析,对不同类型逾期违约农户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水土流失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幸福指数的影响,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农户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与加权求和模型对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的云南省双柏县农户幸福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在农户幸福指数评价指标的权重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婚姻满意度、生态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双柏县大多数农户对精准扶贫工作认同度较高,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67.55分,但是各乡镇农户对政策感知差异较大。收入增减满意度、政策后果满意度、政策宣传满意度是影响双柏县农户对精准扶贫政策总体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双柏县农户幸福指数的平均值为65.64分,各乡镇农户幸福指数差异较小,基本维持在59~71分之间。[结论]未来双柏县应以提升农户幸福感和减缓贫困为关键点和突破点,通过精准扶贫政策实现水土流失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能力"、"风险"等概念在贫困研究领域的应用,脆弱性以前瞻性的视角成为目前贫困研究的热点。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脆弱性研究可以有效识别贫困农户中的脆弱群体,指导农村扶贫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本文以风险—生计资本—适应能力为界面构建贫困农户的脆弱性评价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法重点分析收入、受教育水平、户主年龄及生计资本等因素对农户生计和脆弱性的影响,为扶贫政策制定和相关扶贫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较高,而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偏少,生活水平较低;2)农户的自然灾害风险指标值和经济活动风险指标值相比其他风险指标值较高; 3)适应能力普遍较低,且很多应对风险的适应性举措并没有发挥出实际效果; 4)农户脆弱性与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负相关,中青年户主型农户的脆弱性最低,老年户主型农户脆弱性最高,资本搭配合理型农户遭受风险的影响小、适应能力强、脆弱程度低。总之,研究区一半的农户遭受着高风险的冲击,生计资本严重缺乏,适应能力低下,脆弱程度很高。因此,贫困地区特别是自然条件恶劣的西北部贫困区,未来扶贫政策的制定应该加强对脆弱群体的识别,把脆弱群体作为前瞻性反贫和减贫的重点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及空间聚集格局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为了科学评判耕地生态安全态势与空间聚集格局。基于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格局分析技术,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结合生态学中的能值理论,构建县级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估算河北省138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状况,重点探讨其空间聚集格局差异特征,分析聚集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138个县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空间聚集分布格局,空间聚集度Moran's I值为0.630;省域范围内存在2个聚集区,高值聚集区由石家庄、邢台以及邯郸组成,共23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377,低值聚集区由张家口和承德大部组成,共22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169,其他县市呈零散分布;高值聚集区内各县Theil指数大于低值聚集区;宏观角度上的地形地貌、降雨、土壤、耕地质量等因素是空间聚集格局分布与差异的主要动因。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空间聚集格局特征分析为科学划定区域生态安全功能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村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贫困治理一直是脱贫攻坚战略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揭示村域农村多维贫困时空分异规律,对于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脱贫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云南省镇沅县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村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维贫困测度模型、Moran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镇沅县109个村的多维贫困程度、空间格局以及主导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镇沅县村域多维贫困程度较高,有55个村处于高贫困水平,空间格局表现为"东西高、南北次高、中心低"的结构特征,即贫困程度较高的村集中于东部的哀牢山区和西部、北部的无量山区,贫困程度较低的村主要集中于以县城为中心的恩乐镇、按板镇东部和古城镇北部地区;空间关联格局研究表明,镇沅县村域多维贫困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集聚特征,集聚的低值中心主要分布在中部恩乐镇和按板镇,集聚的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振太镇;影响镇沅县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包括人均耕地面积、25°坡度以上耕地面积比例、有无出村公交线路、到县政府驻地车程时间、农药使用强度、地质灾害强度、土地流转面积比例、贫困人口比例、年人均纯收入等。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区域优势资源,制定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山区县域脱贫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脱贫稳定性研究可为增强扶贫成效的可持续性与扶贫政策的针对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山区贫困县安化县为案例地,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界定了"脱贫稳定性"的概念,从自然、经济、能力和生活条件4个维度构建脱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计算方法划分农户脱贫稳定性等级,并进一步揭示脱贫稳定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提出提高脱贫稳定性的科学路径。结果表明:1)坡度和收入水平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4.88%和14.61%,是影响安化县脱贫稳定性的主导因素,而义务教育保障和营养状况指标权重分别为13.60%和10.91%,故发展能力不足是脱贫不稳的根本原因;2)安化县脱贫稳定性整体较好,脱贫较不稳定的农户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山陡坡地区,脱贫稳定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3)提高脱贫稳定性的建议包括: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改善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空心村整治等优化乡村聚落布局。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武隆县是国家级贫困大县,2015年13个乡镇实现了整体脱贫,48个贫困村实现脱贫销号,2952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越线,现仍有14099户5.54万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18.6%。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因学、缺劳力、缺资金,分别占34.56%、15.91%、9.97%、9.87%。阐述了该县贫困户脱贫的4个有利因素。提出扶贫工作的建议对策:(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产业要精准(规划要精,扶持要准,增收渠道要广);(3)整合资源,全力保障(提升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重视智力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社会保障要跟进、遏制因病因灾致贫返贫)。  相似文献   

10.
产业链融合发展是当下探索产业发展道路的重要发展模式。农村产业扶贫地区因受历史发展不足、地形条件差、人力资源缺乏等因素,整体经济、产业发展落后,人民生活相对困难,靠单一的农业种植业很难实现该类地区的脱贫。基于此,对不同地区区域"异质性"及其农村扶贫产业发展、产业链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农村扶贫产业链式融合发展的动力要素,促进产业扶贫的效率提高和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作为扶贫的重要社会力量,在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推动因地制宜的扶贫策略制定和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采用各企业从2016年开始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有关精准扶贫的规划与成效(2016 — 2019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中所披露的精准扶贫的面板数据)。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总数来评价农村脱贫绩效,经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讨精准扶贫模式投入与脱贫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投入产业发展脱贫、教育脱贫、转移就业与异地搬迁脱贫、健康及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与社会扶贫、其他项目脱贫均有利于提升脱贫绩效。加入企业是否具有后续扶贫计划这一调节变量后,企业有后续扶贫计划,能增强企业投入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与异地搬迁脱贫、兜底保障与社会扶贫、其他项目脱贫对脱贫绩效的正向影响。总之,企业对各类精准扶贫模式的投入对脱贫绩效都有正向影响,企业是否有后续扶贫计划对其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大贫困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商品性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受到限制,农村可再生能源仍然是该区域农村能源消费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利用水平较低,能源消费浪费巨大,因此改变物流和能流结构,促进多级循环利用格局的形成,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对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该文对相关技术途径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土壤快速培肥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省安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地域类型可分为高山区、库区和低山丘陵区,将不同地域类型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综合考虑,分析不同地形区域的贫困特征及贫困程度影响因素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实施。该文以578份建档立卡贫困户实地问卷调查结果为数据源,结合3种不同地形区域的实际情况,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安化县不同地形区域的贫困特征、贫困程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形区域贫困程度不同:库区贫困程度综合值的绝对值均值为0.236、高山区为0.192、低山丘陵区为0.127,库区贫困程度最高、高山区次之、低山丘陵区最低;2)不同地形区域贫困程度影响因素不同,库区主要受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和地形坡度因素影响,高山区主要受地形坡度、劳动力数量和经营收入因素影响,低山丘陵区主要受劳动力数量、政策落实情况和工资收入因素影响;3)不同地形区域双因素交互作用强度主要表现为经济要素及自然要素的交互作用强度高于政策要素与其他要素的交互作用强度。不同地形区域贫困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对不同地形区域需实施差异化扶贫政策,提高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科学测度区域深度贫困出列村脱贫稳定性并识别阻碍因素,为实现稳定脱贫,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实践支撑。[方法]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资本、人力资源、发展机会5个维度构建脱贫稳定性测度指标体系,采用脱贫稳定性测度方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对2021年宁夏西吉县深度贫困出列村脱贫稳定性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研究村域脱贫稳定性总体不高且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存在差异。稳定脱贫分异类型可识别为单维度约束稳定脱贫型、双维度约束稳定脱贫型和多维度约束稳定脱贫型。新型经营主体数量、消费经营场所数量、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牲畜户均养殖数、电商配送点数量、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地形起伏度等是影响稳定脱贫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村域脱贫稳定性有待提高,存在多重返贫风险。未来应立足区域特征,加强不同约束和风险类型下返贫防控策略重构。  相似文献   

15.
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后扶贫时代,仍面临着相对贫困的问题,为了给构建科学可持续的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提供参考,通过对相对贫困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我国防止返贫和治理相对贫困政策的分析,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概括,针对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问题和返贫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的后扶贫时代治理相对贫困的对策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培育当地产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水平人才返乡;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打开城乡物流通道;加强基础医疗建设,增加农村人口健康资本;改善基础教育,杜绝贫困根源。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安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地形类型可分为高山区、库区和低山丘陵区,将不同地形类型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综合考虑,分析不同地形区域的贫困特征及贫困程度影响因素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实施。该文以578份建档立卡贫困户实地问卷调查结果为数据源,结合3种不同地形区域的实际情况,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安化县不同地形区域的贫困特征、贫困程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形区域贫困程度不同:库区贫困程度综合值的绝对值均值为0.236、高山区为0.192、低山丘陵区为0.127,库区贫困程度最高、高山区次之、低山丘陵区最低;2)不同地形区域贫困程度影响因素不同,库区主要受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和地形坡度因素影响,高山区主要受地形坡度、劳动力数量和经营收入因素影响,低山丘陵区主要受劳动力数量、政策落实情况和工资收入因素影响;3)不同地形区域双因素交互作用强度主要表现为经济要素及自然要素的交互作用强度高于政策要素与其他要素的交互作用强度。不同地形区域贫困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对不同地形区域需实施差异化扶贫政策,提高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周侃  樊杰  孙勇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1):249-258
随着中国反贫困重点由消除绝对贫困转变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系统解决相对贫困,亟需定量揭示农村相对贫困与区域承载力之间的作用关系,为同步制定缓解相对贫困和增加区域承载力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通过农村相对贫困区界定及变化类型识别,从流域、县域及主体功能区多尺度解析2010年以来农村相对贫困区的时空演化过程,建立由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生态、灾害和交通6个要素构成的区域承载力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农村相对贫困受区域承载力的约束程度及致贫作用。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村相对贫困空间格局呈总体稳定、局部收缩态势,且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稳定分布于乌蒙山区、武陵山区、罗霄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以及滇西边境山区,已消除农村相对贫困的县域主要位于城市群地区或中心城市外围;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交通、生态和灾害承载力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这3类要素约束程度每提升1个等级,发生相对贫困的概率将提高120.85%、30.59%、42.43%,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致贫概率仅为生态功能区的19.87%、66.00%。建议基于区域承载力约束程度和地域功能类型,瞄准农民生计资本和区域综合效益增值设计差异化的反贫困政策体系,探索实现农民可持续生计和农村相对贫困区可持续发展的“个体+区域”互动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地区贫困程度深且致贫原因复杂,科学划分喀斯特贫困乡村地域类型并提出差异化振兴对策,是喀斯特贫困地区的现实需要。该研究通过构建喀斯特贫困乡村地域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贫困村主导致贫因素进行分级与空间排列组合,划分喀斯特贫困乡村地域类型,提出喀斯特贫困乡村的振兴策略。结果表明:1)喀斯特贫困乡村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势起伏度、坡度、耕地比例和人均纯收入等的影响,贫困程度与贫困聚集规模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2)喀斯特贫困乡村可划分为:弱综合制约型、强综合制约型、单致贫维度制约型、双维度制约型和三维度制约型贫困村。3)生态脆弱性在喀斯特贫困乡村地域分异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基础薄弱是喀斯特贫困乡村的共性特点,生产资源禀赋与区位交通条件起重要作用。该研究能够为喀斯特贫困乡村减缓相对贫困的模式与路径设计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内在要求。为探明扶贫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及其制约因素,进一步给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指明方向。该文以中国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县——云南寻甸县的3个典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实例,分析了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特征及原因,并对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脆弱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有限的项目投入资金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之下,安置区(迁入区)用地以建设占用耕地为主,占用其他地类(林地和荒草地)为辅,新增建设用地比例较大。且占地地块坡度较陡,6°~25°地块是主要安置区域,少数安置区地形坡度大于25°。2)短期内,受到区域物资供应短缺、产业发展困难及传统文化思想和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迁出区宅基地复垦、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存在明显滞后现象。3)3个典型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度值均在0.50以上,其中,打磨箐搬迁项目为0.530 9,处于"低度不合理"等级;迤郎库搬迁项目和上龙潭箐搬迁项目分别为0.605 3和0.642 6,均处于"低度合理"等级。安置区地形坡度(I1)、迁出区宅基地复垦率(I6)与迁出区陡坡耕地退耕率(I7)是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的共同制约因素。安置区离散度(I3)与安置区建设所占地类(I9)对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安置区地形坡度(I1)、迁出区宅基地复垦率(I6)、迁出区陡坡耕地退耕率(I7)及安置区建设所占地类(I9)4个评价指标亦是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的主要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