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旧石器地点的分布状况进行梳理研究,并根据黄土地层,分区探索了鄂尔多斯盆地在旧石器时代北部毛乌素沙漠地带、中部黄土丘陵地带、南部黄土高原残原地带的地理环境变化。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以及黄土高原中腹地带在旧石器时代经历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多次气候旋回和次一级的气候波动,环境经历了沙漠的南侵和退缩、消失和复活,草原...  相似文献   

2.
甘肃河东地区为全省春玉米主要种植区,同时也是易发生干旱的地区,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ith模型以及其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了甘肃省河东地区春玉米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CWDI_a),采用甘肃省河东地区54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以及河东各县(区)春玉米多年产量资料,从干旱的年际变化趋势、干旱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春玉米干旱灾损风险区划三方面对近57年来河东地区春玉米各生育期干旱演变特征及其灾损风险区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降水的影响,河东地区春玉米生长期各旬需水量、CWDI_a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全区CWDI_a值15,表明该区虽为雨养农业区但仍需通过灌溉补给保证作物生长期所需水分。生长季内春玉米水分亏缺的变化幅度:抽雄~开花期拔节期乳熟~成熟期出苗~七叶期。出苗~七叶期水分亏缺程度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其他三期水分亏缺程度由南向北呈递增趋势。河东地区春玉米干旱风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性,低风险区主要在陇东南部地区,陇南中部、北部、南部地区,甘南高原东北部地区;中风险区主要在陇东中部地区,陇南东南部地区,陇西黄土高原中部地区;较高风险区主要在环县,渭北地区;高风险区主要在黄河以南地区至靖远-榆中区。总体来看,河东春玉米干旱灾损风险区由南向北呈纬向分布,且受积温影响,海拔高于2 500 m的高山区不适于种植春玉米。  相似文献   

3.
<正> 1.盐池县自然经济条件及其评价盐池县北接毛乌素沙地、南靠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于典型的过渡地带:自南向北地貌是黄土高原向鄂尔多斯台地过渡;气候是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植被是干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资源利用和农业类型是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带来自然条件的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及其毗邻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区域分异的研究,涉及到若干虽经长期争论,至今并未得到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然而,它们却是治理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重要基础。本文就全新世以来的植被变迁、历史时期农牧业发展历程、黄土高原空间范围、干湿状况和雨养农业、现代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与综合治理等问题阐述了基本观点。认为,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多数地方就是森林和草原相嵌构成的自然景观;全新世晚期以来,植被的破坏加剧;历史时期农牧业区域曾经历频繁更迭;现在的种种环境问题,自清朝以来已全部明朗化;黄土高原的空间范围与地质上的黄土沉积稳定带大体相符,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农业生产均应以自然区域分异为纲。  相似文献   

5.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地区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提高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系统生产力途径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保证生态安全、食物安全的生物保护技术体系,建立黄土高原沟壑区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为黄土高原地区提供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模式,解决黄土高原沟壑区经济发展中人口一资源一环境协调发展问题,为国家对生态环境安全及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苏尼特地区地处中温草原与暖温荒漠草原的过渡带。该地区的动物地理与动物分布受到专业工作者的广泛注意,通过野外调查共发现鼠类22种,隶属5科17属。其区系特点明显地表现为草原动物群与半荒漠动物群的分异及互相渗入。根据鼠类的分布规律及其栖息环境的差异,可将该地区划分为2个动物地理省4个动物地理州。即内蒙古东部草原动物省,含巴隆马龙格丘陵──阿巴嘎台地州、阴山北部丘陵州;以及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动物省,含苏尼特高原州、二连盆地州。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黄土高原属典型雨养农业地区,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旱作农田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然而,大量试验研究表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则是造成旱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各地在农田蓄水、保水、集水、补水和用水等方面,研究成功许多行之有效的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新技术,显示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的气候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分析了黄土高原的气候生态环境特征,计算了近40a黄土高原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根据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情景,计算和分析了未来50a该地区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50a,除东南部外,其它各区总的来说无论是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还是气候生产潜力均有所增加,而且光温生产潜力增加的幅度大于气候生产潜力的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生物气候分区与该区生态系统的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不同的生物气候状况 ,可将黄土高原分成五个生物气候区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森林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区、中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区、中温带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区以及中温带干旱草原化荒漠区。紧密结合上述生物气候区域特征 ,将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引入到该区的治理与生态恢复中 ,提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新模式 :正确实施生物措施 ,人工模拟天然生态系统。该区的生态恢复应从系统的角度考虑 ,并严格遵守生态学的有关规律在不同的生物气候区构建与该区大环境一致的不同的生态系统 ,改变过去那种在黄土高原全面造林而又成效不佳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陕北黄土高原是陕西省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于这个地区的整治、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黄土高原考察研究重点县之一的子长县为例,对这个地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其初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延安东部地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8℃—10℃,年降水量350—550mm,无霜期140—190天,该地区地貌类型,基本上由黄土梁峁、丘陵、河谷组成。而自然植被为草原、林灌和栽培景观构成的自然综合体。这些自然条件,对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已知本区啮齿动物15种,分隶2目(含兔形目),4科。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侵蚀性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侵蚀性降雨是黄土高原地区剧烈土壤水蚀的原动力。利用黄土高原6个水土保持试验站20年以上的断点雨强资料和30年的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侵蚀性降雨的发生频率、次降雨量、次降雨历时、次降雨侵蚀力以及降雨时程分布的统计特征:(1)黄土高原6个站侵蚀性降雨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7.0~13.4天/年,各站侵蚀性降雨的场雨量均值介于19.17~25.38mm,但变异性很大。各站次降水量、降雨历时和次降雨侵蚀力的频率分布都近似为指数分布。(2)根据本文设定的雨峰标准,黄土高原单峰降水占总降水次数的65%,双峰降水占30%,三峰降水占5%。峰值雨强的频率分布函数大致为Gamma分布中的一种,或者是偏正态分布,侵蚀性降水多为前锋型。上述结果可作为降水过程的随机模拟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全面深入研究土壤水蚀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土的风成说表明粉尘黄土沉积及其成壤与沙尘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粉尘搬运的典型:沙尘暴是一种在强冷空气条件下粉尘快速而大规模被搬运和沉降事件,而长时间尺度的沙尘暴事件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和影响;同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进而会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粉尘沉积及其成壤强度的变化。本文是在考察中国北方沙尘暴成因机制与黄土高原粉尘沉积和成壤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发生频次变化及其对黄土高原地区粉尘沉积和成壤强度的可能影响。主要结论是: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虽然粉尘沉积区的降水并没有显著增加,但粉尘源区气候趋于暖湿化,导致中国北方沙尘暴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使得黄土高原粉尘堆积的速率减小,因而,黄土高原地区将进入一个成壤相对强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定西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西地区具有不同类型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环境。研究定西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对于实现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定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 ,研究认为产业结构低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市化进程缓慢、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脆弱是导致生态经济系统效益低下 ,制约本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现实条件下 ,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与生态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生态经济系统 ;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强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建设 ;建立适宜于本地环境的生态型能源结构 ;开展小康示范村和生态示范村的建设 ;加强生态型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定西地区生态经济库发展的有效途径。并根据定西地区不同类型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 ,提出了不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晋西黄土丘陵区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晋西黄土丘陵区与土石山区的典型交错地带中阳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的植物区系科、属、种的组成、属的分布类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对这两个区域的植物区系组成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中阳县土石山地区,共计有种子植物64科,204属,354种。植物区系属的分布类型中,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有87属,占总属数43%。黄土丘陵边缘区仅有种子植物134种,分属93属,42科;分别占中阳县土石山区的37.85%,45.59%,65.63%。从维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讲,晋西土石山次生林区应该是重点保护的区域。同时,发现黄土丘陵区泛热带成分分布的多种灌木均自然分布在极端干旱的阳坡地段,这种区系的分布类型与生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黄土丘陵区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天然次生植物区系特征的分析,对于深入研究该区域天然植被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及其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农业基本要求出发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说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四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经济效益明显 ,有利于植被恢复和畜牧规模发展 ,适宜于黄土丘陵沟壑区 ,是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 ;四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指出“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 ,进而分析了“四位一体”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应用“四位一体”高效设施农业模式 ,可以达到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生态、经济和农业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华民族和延续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辗转,黄土高原上出现了生态危机,并且越来越严重。本文运用生态伦理学的有关理论,根据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和所面临的危机,提出了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概念,以及建立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目的,并尝试建立起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指标体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维持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途径。旨在通过此类研究唤起人们对黄土高原的重新认识,唤醒人类对黄土高原的尊重,我们要视黄土高原为一生命体,与之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气温与降水变化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1年-2010年陕西及周边的42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和分析了陕西省29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年内、年际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年气温大致存在三种主要的类型:南北差异型、地形影响型、正负相间型。南北差异型为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表现为温度受纬度变化的影响南部气温较高北部气温较低。2)陕西省年降水大致存在四种主要类型:南北递减型、延河南北反向型、东南-西北分布型、相间分布型。南北差异型为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表现为陕西北部降水较少,南部降水较多。3)陕西省气温空间场对应的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降水空间场对应的时间序列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而年内的波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植被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榆树疏林草原是温带典型草原地带、适应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隐域性沙地顶级植物群落 ,广泛分布于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 ,是防风固沙、保护沙区生态环境和周边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的植物群落类型 ,也是耐旱沙生植物的重要物种基因库和草原野生动物的重要避难所和栖息地。然而 ,由于人类的干扰 (如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甚至片面地建立人工林群落等 ) ,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榆树疏林的生态环境 ,影响了其特有的生态作用。遥感监测结果表明 ,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榆树疏林草原总面积仅有 41 .4万 hm2 ,通常由乔木、草本或乔木、灌木、草本二个或三个层次构成 ,按疏林群落组成可分为白榆疏林草原、白榆疏林灌丛草原、大果榆疏林草原、大果榆疏林灌丛草原、白榆 +大果榆疏林草原和白榆 +大果榆疏林灌丛草原六种类型。榆树疏林草原的类型多样 ,结构复杂 ,具有多种经营利用方向 ,按照经营利用方向 ,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 : 型散生的榆树疏林草原 ,榆树稀疏地散生于沙地草原上 ,有效地保护着牧草的生长 ,同时也可以为放牧牲畜提供良好的庇护 ,属于放牧型疏林草地 ; 型团块状的榆树疏林草原 ,榆树多呈团块状分布 ,少则 3~ 5株 ,多则 1 0~ 2 0株构成一个团块 ,团块内榆树生长相对通直 ,可以成材利用 ,这种类型的草地具?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乌兰察布高原的地带性土壤府殖质的地理分布规律:(碱溶性腐殖质可提取的部分)以深厚黑色土为最高:80-87%;向北过渡至栗钙土、棕钙土明显降低在20%左右,HA/FA亦是以深厚黑色土最高:土层中部达2以上;栗钙土1-1.5;至棕钙土0.6-1,并且表层最高,下部土层减少<1;山地土壤HA/FA最高层在A1层:1-1.3左右,向下锐减。光密度特性E4:E6:深厚黑色土最小<4;草原土壤在4-5;山地土壤:>5。土壤C/N也反映了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深厚黑色土:表层低:6-7,下层高:12-13;草原土壤多在9-10;山地土壤则较大11-13。通过对土壤以上各化学指标分析研究,明确了土壤类型的划分依据,对本区土壤分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