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地圆叶菠菜 系上海地方品种。 特征特性:叶簇平铺地面,开展度22cm左右。叶近圆形,长8cm、宽7cm,叶片先端钝圆,基部心脏形,叶面微皱,深绿,叶柄短而宽,长5cm。种子圆形,无刺。成熟较晚,生长期50一60天。抗寒力强,不易抽苔。叶肉厚,味甜,水分少,品质佳。  相似文献   

2.
3.
一、陕西一寸大粒蚕豆:1985年从日本引进,目前在崇明县建立了特约警种基地,株高100cm,分枝能力较强,单株分枝5—9个,根系发达,根瘤较少,花白色,单枝结荚4—7个,每荚含种子2—3粒,豆粒肥大,千粒重2000—2500g.种皮绿白色,皮薄,肉质细糯,适宜速冻加工出口,该品种耐肥,较抗病.但耐寒性较差,亩产鲜荚750—800kg上海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0月20—25日,行株距为80×33—40cm,每穴播籽1—2粒,亩栽2400株左右,亩用种量10—12kg,基肥亩施过磷酸钙25—30kg,追肥2—3次,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追人畜粪750kg或尿素8—12kg,翌年2—3月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追施尿素5kg左右,追肥过多会引起贪青晚熟,3月中下旬植株高20—30cm时打去主茎,选留5—6个强壮分枝,并用土块压在植株中间,使分枝之间隔开,以利通风透光,当分枝结荚3—5个后立即打顶,5月中旬始收鲜荚,留种的须于6月中旬荚壳变黑干枯后立即采摘,亩产干籽50—75kg,二、大青蚕豆:上海地方品种,株高100cm,分枝性较强,单株分枝5—7个,单枝结荚10—12个,每荚含种子2—4粒,种子较大,千粒重1500g左右,种皮淡绿色,质软糯、品质佳,耐寒力强,亩产鲜荚600—800kg.  相似文献   

4.
我国蔬菜设施栽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种植业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CEA(Controlled Environment Agricul-ture,环境控制农业),在此基础上,新模式和新技术得到不断开发,现代设施栽培正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环境控制技术和现代新材料不断创新并在农业上广泛应用进而产生的一项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域宽广,地形、地貌乃至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较大,加之经济技术基础不一,因而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设施栽培模式。上期业界观察中介绍了全国设施蔬菜发展中心——山东省的设施蔬菜发展历程、产业规模和科技进步,那么作为我国南菜北运的主力以及重要的蔬菜出口基地,华南地区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其蔬菜设施的类型及特点也与山东省有诸多不同之处。本期,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华南地区蔬菜设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稹  李伟 《长江蔬菜》1989,(1):10-11
近两年,我国蔬菜设施栽培有很大的发展,面积已达115万亩,可年产各种优质时鲜蔬菜460多万吨,对增加淡季市场时鲜菜供应,丰富花色品种,促进社会安定与四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的改善,社会对各种时鲜蔬菜的需求量将日益增加,并要求不断提高品质、改善供应,这就必须进一步发展蔬菜设施栽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尚处在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  相似文献   

7.
一,金丝芥、银丝芥(上海地方品种) 特征特性:金丝芥,银丝芥是叶用芥菜中小叶芥的两个品种,其性状基本相同。株高40厘米左右(金丝芥比银丝芥稍矮),开展度20厘米。叶片细小呈不规则羽状深裂(金丝芥缺刻更深)。叶面光滑、淡绿色(金丝芥为黄绿色)。叶片柔软,略有辛辣味,品质佳。叶柄扁圆、绿白色。分枝性弱,单株重100克左右。耐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生育期为120天。  相似文献   

8.
大棚蔬菜是国内外正在发展的一种促成栽培方式,我区自1978年从长春引进大中棚栽培蔬菜生产技术以来,目前已达4500亩左右,占整个菜田面积的16%,对均衡供应、增加淡季花色蔬菜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管理、技术措施、茬口安排不当,影响了大棚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塑料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研究出一套较完善的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模式,供菜区广大干部群众应用。同时,由区科委立题,与彭浦乡农科站一道进行试验研究,通过三年九播的试验,又在庙行、大场、江湾农科站的配合下进行了面上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稹  李伟 《长江蔬菜》1988,(4):10-10
1986年以来,农牧渔业部塑料大棚技术开发指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指导各地农业技术业务部门和有关单位,大力开发应用蔬菜设施栽培技术,在其规模效益、技术水平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蔬菜设施栽培CO2施肥技术(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设施内CO2施肥方法和实用技术 4.1 设施内施放CO2方法 4.1.1 通风换气法采用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在设施内CO2浓度低于大气中CO2浓度时,通风法可迅速补充CO2亏缺,使设施内CO2浓度增加至与大气CO2浓度相同,约300 μL.L-1(ppm),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的特点,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但由于该法只能使CO2浓度增加到300 μL.L-1,达不到作物光合作用最适浓度,且易受外界气温限制,冬季使用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1.
本市设施栽培的蔬菜已有1.5万亩,1990年底计划发展到2.2万亩。目前,设施栽培补充肥水,仍采用传统方式,导致设施内空气湿度增大和有害气体含量上升,不但容易引起病害,还会直接污染蔬菜。因此,研究畜粪尿的净化处理与蔬菜设施栽培沼液渗灌技术相配套,既可以生产卫生蔬菜,又能够消除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2.
我市自1964年、1977年分别开始应用大中棚和温室进行蔬菜育苗和蔬菜栽培,到1987年,全市共有铝合金温室、钢架温室、管棚、钢架薄膜大中棚等8540亩,并规划到1990年要发展到1.5万亩。设施园艺蔬菜的发展,对于抗御自然灾害,增加淡季上市品种和数量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园艺设施的生态条件对病害发  相似文献   

13.
14.
蔬菜设施栽培CO2施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朱元弟  李东 《食用菌》2002,24(5):24-24
草菇属高温型食用菌,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故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草菇的内销市场价一般在每公斤10元左右,最高卖到批发价每公斤达20元,销售量也在逐年增加。在塑料大棚内种植草菇,投入成本低,方法简单。在自然气温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5~9月种植,一个蔬菜标准大棚投料棉子壳600kg,生物转化率能达30%以上,投入与产出比可在1∶2;草菇作为新兴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值得推广,本文主要介绍蔬菜塑料大棚栽草菇技术。1 畦床的准备 蔬菜大棚栽培草菇,首先要在大棚表面盖上草帘,为防止大风吹掉草帘,在草帘上要加盖一层遮阳网,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蔬菜种类逐渐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这种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的发展,据统计,山东省塑料大棚蔬菜生产面积1982年仅为1759亩,1988年已发展到65000亩。这对调节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从供需要求来看,仍没有解决淡季蔬菜供应量不足、不稳和种类偏少等问题,生产中还严重存在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实际用于大面积生产的轮作套种模式少,种植方式单一,单位面积收益偏低等弊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广泛考察、总结和实践认识到,要稳…  相似文献   

17.
蔬菜设施栽培中的环境调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贵林 《蔬菜》1995,(6):14-15
蔬菜设施栽培中的环境调控技术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陈贵林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品器官的形成,一方面决定于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决定于外界环境条件。设施栽培是在不适宜露地栽培蔬菜的季节或地区,利用特定的保护地设施人工创造适于蔬菜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18.
上海设施蔬菜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为民 《中国蔬菜》2002,1(1):37-39
上海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是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密切相关的。大型蔬菜温室的引进在上海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设施蔬菜的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生理基础、基质和营养、有益昆虫和生物天敌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取得明显的进展 ;设施专用品种的选育将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接近或达到国外主栽品种的水平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和交叉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改善生产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效益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是上海设施蔬菜产业面临的新挑战。注重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瓜菜》2016,(7):45-47
针对当前蔬菜基质栽培发展需要,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蔬菜基质栽培设施的建造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基质栽培设施的结构组成、分类及适用范围、种植系统的建造、贮液池(罐)的建造、供液系统的建造、排液系统的建造等。该项规程可为蔬菜基质栽培设施建造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芦蒿设施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蒿,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主要以鲜嫩茎秆作蔬菜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有独特风味,它是南京春季市场主要野菜品种之一,深受广大市民所喜爱。为加快开发利用野菜资源,1995年南京市成立了“野菜家种协作组”,共同组织攻关,迅速扩大栽种面积,变露地为保地栽培,满足了市场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发展状况 90年代初,八卦洲农民利用旧薄膜等进行芦蒿浮面覆盖,逐步发展利用小棚覆盖,上市期有所提前,种植面积不断增加。1995年芦蒿面积达6200亩,其中保护地栽培 1300余亩,单产由过去 350kg提高到500kg左右;1996年芦蒿面积发展到7200亩,保护地面积达3200亩,单产水平由1995年500多公斤提高到700kg左右,一季亩产值均达万元,最高达1.3万元。上市期比过去提早二个月,最早于1月8日上市,不但春季供应,去年伏缺期间同样有芦蒿上市。目前八卦洲乡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出现了芦蒿专业村、专业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二、棚型结构 近几年,南京新老菜区推广芦蒿竹大棚保护地栽培,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竹大棚结构简单,成本低,价格是钢管大棚的1/8-1/9,容易被菜农接受。竹子以淡竹为主,粗度为直径2.5-3cm,架设跨度 4.5-5m,高度不低于1. 7m,操作简单,拆装方便。八卦洲乡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