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沙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析长沙市1996~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沙市的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呈不断增长趋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以全国和湖南省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呈富余状态;以福州市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呈超载状态,但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保证长沙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市内发展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有效协调市内区际关系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也是长沙市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别以湖南省、长沙市5区为参照区域,对芙蓉区2003-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芙蓉区综合承载力大于实际人口,呈富余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明显低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新疆1985-2002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新疆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85-2002年,新疆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星下降趋势;③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新疆的资源承载状况较好,呈现富余状态,仅次于内蒙古,而广西、重庆、四川、贵州4省区呈超载状态;④新疆15个地区(州、市)的相对承载力差异较明显,并且每个地区(州、市)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迁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针对新疆相对承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干旱区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该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流域内6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差异特征。研究表明:1)以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简称巴州)为参照区域,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是承载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而水资源对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弱。2)近十年来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状态为非常富余,人口富余度由2000年的7.4%演变为2011年的2.8%;经济承载状态由严重超载转变为超载,经济超载度由2000年的5.1%演变为2011年的2.4%,其中受库尔勒市的经济严重超载度的影响作用巨大。3)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县市的相对资源综合经济承载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人口承载力呈现出各自的差异变化。4)依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匹配类型,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6个县、市分为四类区域,并基于不同县、市的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协调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人口流动与经济布局提供决策参考,为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对喀什市土地资源承载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市的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但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以全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呈超载状态,但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保证喀什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市内发展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有效协调市内区际关系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也是喀什市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探讨——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计算了1991-2003年重庆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的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②重庆市的综合承载力压力远大于东部地区,其综合承载力超载程度也大于西部整体水平;③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持续增长,而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1985~2005年西藏资源人口承载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西藏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及计算方法,以全国为参照物,选取人口、耕地面积和GDP等指标对西藏20多年来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时空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西藏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增长整体上低于全区人口的增长;②以全国对比,西藏实际资源人口承载力远远大于相对资源综合人口承载力,人口处于严重超载的状况等。文章最后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缓解西藏人地关系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基于耕地、经济及生态3方面的综合承载力的改进型适度人口模型,计算2015—2019年三明市适度人口规模,并将其与现实人口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三明市的耕地承载人口规模虽有所上升,但始终处于超载状态,超载率最高达27.37%.经济承载人口规模呈现富余状态,富余率最高达22.75%,但第二产业承载人口规模占主要地位.生态承载人口规模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也处于超载状态,超载率最高为90.86%.适度人口规模先上升后下降,始终低于实际人口,超载率最高为23.37%.这说明2015—2019年三明市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人口、资源与环境处于一种不协调状态.最后,提出了合理对策,以提升三明市的适度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9.
1978-2003年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78--2003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吉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78-2003年,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除了1996--2000年,这种状态呈上升趋势。③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低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④吉林省9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有较大差异,且每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吉林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全国和重庆市作为参照区域,评价了2000~2015年成都市各类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了成都市的水资源相对于人口、经济的超载情况及水资源在各市区县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表明,与全国和重庆市对比,近10几年来成都市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除此之外,成都各区县还存在水资源存量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商丘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体系与计算方法,计算了1996~2005年商丘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综合资源承载力及其超载比例。研究结论:商丘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对区域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超过了经济资源承载力;商丘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小于区域总人口,处于超载状态;资源超载比例较高,但总体呈减少趋势。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商丘市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付标  李凌  刘杉  李光  翟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81-16384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体系与计算方法,计算了1996~2008年河南省夏邑县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综合资源承载力、超载人口及超载比例,研究结论:夏邑县总人口始终高于综合承载力,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始终大于经济发展;夏邑县耕地减少速度缓于全国速度,耕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经济承载力在研究期正向发展与逆向演替波动剧烈,区域经济活动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分别以全国、甘肃省作为参照区,选取耕地、水、经济和人口等指标,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动态分析了该区域2003—2012年各种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以及综合资源承载力。主要结论:张掖市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远低于实际人口数量,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远高于实际人口数量,处于富余状态,应利用好土地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1989-2008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态势,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989-2000年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双重富余,经济发展不足;2001-2008年人口承载力富余,经济发展较好;水土资源对于相对承载力贡献较大,经济资源对相对承载力贡献逐渐上升;相对于山东、河南、两湖地区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经济富余,相比黑龙江,粮食主产区人口承载力相对富余;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承载力呈现出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1989-2008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态势,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989-2000年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双重富余,经济发展不足;2001-2008年人口承载力富余,经济发展较好;水土资源对于相对承载力贡献较大,经济资源对相对承载力贡献逐渐上升;相对于山东、河南、两湖地区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经济富余,相比黑龙江,粮食主产区人口承载力相对富余;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承载力呈现出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位于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的湖南省株洲市典型的农业大县——茶陵县为研究单元,分别以湖南省、株洲市为参照区域,从"两型农业"的角度对茶陵县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两型农业"的茶陵县综合承载力从小于实际人口逐渐回升至可承载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逐年提升,而经济资源承载能力则有所波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体系与计算方法,计算了1997~2008年南阳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综合资源承载力、超载人口及超载比例,并对照同时期全国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南阳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对策和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兰州—西宁区域人口和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人口基尼指数、人口重心、相对资源承载力等指标和方法,分析1987-2007年兰州-西宁区域31市县人口集中性和差异性,并计算相对资源承载力大小.结果表明:①兰州一西宁区域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集中指数和基尼指数变化趋势相反,其中非农业人口集中指数、基尼指数有增大趋势;②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非农业人口重心三心位置不一致,但是移动方向相似,且经济重心移动的速度最大;③区域范围内人口分布与经济总量高度相关,人口与耕地表现出较弱的正相关性;④兰州-西宁区域人口属于超载状态,但是超载的人口规模在减小;最后将31市县分为超载类型区、富余类型区和临界类型区三种类型区.  相似文献   

19.
秦文俊  钱玉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31-17034
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詈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参照区域,分析了盐城市2004~2008年相对资源承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08年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②经济承栽力处于超载状态;③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经济承载力发展不平衡是阻碍盐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盐城市在江苏沿海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①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着实提高相对经济承载力。②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稳定土地资源承载力。③整合区内的优势资源,争取在苏北地区发展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粮关系,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模型,从全省、分市、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2000—2015年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从全省水平上看,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人口超载、粮食短缺的状态;分市格局上看,粮食盈余市(州)增加,人粮超载市(州)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遵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最低,贵阳市最高;分县尺度上看,全省大部分县域的土地承载力状态有明显改善,北部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目前粮食盈余县主要分布在遵义市,贵阳—安顺—六盘水—黔西南一带的人口超载县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