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9,(5):89-91
"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针对当前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生态建设难度大、振兴人才缺失、振兴文化动力不足、基层党组织薄弱五大重难点,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生态观念转变、引育乡村振兴人才、严格把关基层党建、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等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建设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并且强调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是五大振兴的核心,是实现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通过促进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达到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本文对我国"三农"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取得的成效,最后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以及相关调查数据,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对现状及问题进行剖析,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性目标和重大战略,是党的“三农”工作总抓手。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更要担负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责任。通过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凉山彝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要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围绕凉山彝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基层党建5个方面提供帮扶,具体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创新本土人才培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参与民族文化建设,传承乡村振兴优秀文化;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结对指导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11-212
党的十九大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振兴,但在人才、产业、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中,人才振兴是关键,是乡村振兴各目标实现的载体和突破口,也是支撑各目标实现的支柱。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生态保护在乡村振兴中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乡村生态面临的问题,通过研究安徽省颍上县乡村生态保护实践探索的实例,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建议,以期促进颍上县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乡村要振兴,人才要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依靠人才来带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此,要不断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支持、开发乡村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人才.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乡村人才振兴问题存在一定的代表性,如乡村管理人才队伍存在不稳定的"困扰"、乡村服务人才存在作用难发挥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崇信县是典型的农业产业县,发展康养旅游需要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融合在一起,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实施。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历史任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农业行业复合功能及区位优势,构建以"政校行企"为载体,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全面服务首都乡村振兴,乡村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显著提升,产生巨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提供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北京生态涵养区,其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必须运用差别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促进产业振兴;通过构建教育培训、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体系,推进人才振兴;通过形成构建生态伦理文化与行为规范、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文化振兴;完善生态补偿、建立生态资本与生态服务交易机制,助推生态振兴;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建立独立的村级监督机构,实现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