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福美双0.144%拌种的防效较好,拔节期防效为92.50%,优于三唑酮+立克秀0.3%拌种。20%三唑酮+敌力脱EC拔节期喷雾的防效为50.82%,高于孕穗期防效。三唑酮+立克秀0.3%拌种+春季拔节期20%三唑酮+敌力脱EC喷雾的防效为63.40%,优于三唑酮+福美双0.144%拌种+春季拔节期20%三唑酮+敌力脱EC喷雾的防效。三唑酮+立克秀0.3%拌种+20%三唑酮+敌力脱EC春季拔节期及孕穗期接力喷雾的防效为65.57%,高于三唑酮+福美双的0.144%拌种+20%三唑酮+敌力脱EC春季拔节期及孕穗期接力喷雾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本试验比较了六种药剂于小麦生长中后期喷雾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增产效果。田间试验表明,中后期喷雾以40%富力库WP,25%敌力脱EC,12.5%烯唑醇WP和40%福星ZC防效最好,达93.42% ̄99.73%,同时兼治小麦白粉病。从经济性状调查看,穗粒数增加7.40 ̄9.73粒,千粒重增加5.0 ̄9.13g,亩产较对照增产34.8% ̄61.3%。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求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方法]以郑麦98为供试品种,对冬小麦6个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株高、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同。冬小麦生长前期(苗期、越冬期和返青期)亏水后恢复正常灌溉,对株高、最终的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不大。在冬小麦生长前期灌水控制下限为45%田间持水量,在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灌水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和65%,是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结论]该研究提出的灌水模式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考察5种施药器械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效果,筛选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最佳防治药械。[方法]选用杀菌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分别采用烟雾机、单旋翼电动无人机、弥雾机、自走式大型喷雾器和喷枪5种施药器械进行2次防治,调查发病指数并计算防效。[结果]采用弥雾机和自走式喷雾器进行喷雾防治时效果较好,正常用药量防治时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自走式喷雾器目前可推荐用于大面积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烟雾机防治效率高,可用于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应急防治。 相似文献
16.
17.
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来自7个省的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不同氮肥处理,分析其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量在0-225kg范围内,产量随施氟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225kg/hm^2,产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以济麦20产量最高。不同品种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均表现随施氮量脚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不同氮肥处理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江苏省抗性监测结果,研究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中真菌毒素积累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防效均较高,达78.19%~98.47%。其中,氰烯·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98.47%、97.45%和96.82%;其次为烯肟·氟环唑单用、烯肟·氟环唑+咪鲜胺、烯肟·戊唑醇,为89.93%~94.61%;烯肟·戊唑醇+咪鲜胺、啶菌恶唑+咪鲜胺、啶菌恶唑防效偏低,为78.19%~87.46%。检出DON为主要毒素。防治后,48%氰烯·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烯肟·戊唑醇SC对麦粒中DON毒素积累降低效果最好,分别达92.95%、89.36%、74.53%,其他药剂或处理为34.70%~67.32%。综合上述2个因素,推荐25%氰烯菌酯SC、48%氰烯·戊唑醇SC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首选药剂品种,其次,推荐20%烯肟·戊唑醇SC、400 g/L戊唑·咪鲜胺SC。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危害重,小麦赤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已产生明显抗性,防效下降,笔者从在小麦赤霉病已登记和尚未登记的杀菌剂品种中选择了6大类16 个农药品种,按推荐用量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菌株高效的防治药剂,同时对最佳施药时期、用药次数、防治间隔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氯啶·戊唑醇、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4 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好,防效均在80%以上,可作为替代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首选药种。戊唑·多菌灵、咪鲜·多菌灵、戊唑醇、申嗪霉素、氰烯菌酯5 个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在70%~80%,相当或略优于多菌灵处理,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交替使用的药种,其中申嗪霉素作为抗菌素类药剂,对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同时明确了在小麦赤霉病发生年份,防治小麦赤霉病用药1 次的最佳施药期为小麦扬花初期,最佳用药次数为扬花初期、间隔5~7天用药2次,最佳防治间隔期为5~7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