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诊贵州省三穗县某规模化养鸭场40日龄花边鸭出现发病死亡的原因,剖检4只病死鸭并采集心脏、肝脏、脾脏病料,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和相关病毒核酸检测进行诊断。结果:(1)病鸭主要以神经症状为主,鸭群发病4 d死亡率为17.24%;典型病理变化为腹膜呈灰白色、心脏有坏死灶、肝脏不同程度受损。(2)病料在不同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均未见菌落生长。(3)病料中检测出鸭圆环病毒、鹅细小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未检出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结论:综合诊断养鸭场病例为鸭圆环病毒与鹅细小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一种由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引起的致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常引起雏鸭患病[1]。主要侵害3周龄以下的雏鸭,是致死率高、传播快的传染性疾病,以肝出血、肿大和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2]。是严重危害我国鸭养殖业的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主要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为DHAV-1型与DHAV-3型。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与鸭霍乱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种鸭场饲养的 2~ 3周龄雏鸭大量发病死亡 ,死亡率高达 70 %。经采用流行病学、临床学、病理学综合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与鸭霍乱混合感染 ,应用紧急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和疫苗以及采取消毒 ,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雏鸭死亡率下降到 5 %以下。现将诊断与治病情况报告如下。1 诊断1.1 流行病学调查该种鸭场建于山坡地 ,夏、秋季有水塘放牧 ,冬、春季舍饲。发生疫情的鸭舍光照不足 ,鸭舍面积 6 0 0m2 ,每平方米饲养鸭8只以上 ,饲养密度偏大。鸭群营养状况中等。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鸭表现精神萎糜 ,不愿走…  相似文献   

4.
5.
2005年8月9日,养殖专业户管某饲养的2000只9日龄雏鸭突然发生大批急性死亡。9~15日发病死亡1630只,死亡率达81、5%。  相似文献   

6.
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11月 7日 ,广西凭祥市某养鸭专业户所养的 2批肉用雏鸭 (1批 13日龄 ,另 1批 16日龄 )共 40 0只先后突然暴发急性传染病。 2批雏鸭几乎同时发病 ,发病率 10 0 % ,4d内共死亡 3 16只 ,死亡率 79%。而同场还有 2 5 0只待出栏的 5 2日龄的大鸭却未发病。发病后曾用先锋霉素、青霉素治疗 ,疗效不佳。遂请笔者诊治。2 临床症状病鸭主要表现为发病急 ,潜伏期短 ,一般在出现症状后1~ 2d死亡。有些病鸭看似正常的 ,在水塘中扑打几下就死了 ;有些打捞上岸不到半小时就死亡。死亡鸭头向后弯 ,呈角弓反张姿态。死亡高峰主要发…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鸭霍乱是鸭的常见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感染并导致死亡的细菌性疫病.各种应激因素特别是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均可造成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的并发或继发.  相似文献   

8.
2016年4月,扬州地区一养鸭场发生以角弓反张为特征的传染病,剖检发现病死雏鸭肝脏肿大、色黄、质脆。临床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采集该疑似鸭肝炎病例的肝脏,通过接种鸭胚尿囊腔分离病毒,并通过RT-PCR方法对其进行鉴定。试验结果显示该群鸭感染了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DHAV-1)。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接到送检发病雏鸭,通过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初步诊断,并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兰银 《畜牧市场》2010,(11):43-4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常见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诊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1周龄内的雏鸭发病率为100%,病死率为95%以上。在自然条件下,鸭肝炎病毒只感染雏鸭。成年种鸭即使在感染的环境中也无临床症状而成为隐性感染者。所以该病是鸭的重要疾病之一,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1病毒的分离和初步鉴定病毒初代分离一般使用鸭胚,在鸭胚中连续传几代后,很容易在鸭胚中增殖。因目前国内尚无SPF鸭场,而鸭胚中又往往含有DHV母源抗体,妨碍病毒增殖,故试验研究以及制作疫苗时接种和传代常用SPF鸡胚,病毒感染后胚胎蜷缩,发育不良,全身水肿,体表充血且头颈、背部等常有散在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肝脏为土黄、灰绿或鲜红色,肿大、质脆,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幼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该病常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和地区均有该病的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主要对病料的采集和保存、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理化特性和血清学诊断进行了阐述,以期为DVH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的目的是对1例以呕吐和血便为突出症状的6月龄博美犬进行病原检测。采用PCR方法检测了犬细小病毒、犬冠状病毒、犬瘟热病毒、犬圆环病毒和犬星状病毒五种致犬腹泻的病毒,结果显示为犬细小病毒和犬圆环病毒的混合感染。本试验为犬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凉山州喜德县拉克乡养鸭户袁某饲养樱桃谷肉鸭,共4340只,于1998年8月13日开始发病,每天死亡40-100只,至9月26日仅余1000多只。养殖户怀疑饲料有问题,为搞清病死原因,于1998年9月26日进行现场观察,并带回病鸭作进一步检验,结果如下。症状:病鸭分两批养于半开放式简易棚内,网上平养,两批鸭相距5米。大的一批约500只,体重约1.5千克,部分鸭头部肿大,两颊水肿,其中一只右眼睑前侧肿胀成1.5厘米x1厘米半球状物;颈部肿胀,触之柔软波动,缺乏弹性;鼻流白色水样液体,眼流泪水,眼角粘…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贵州省某养殖场花边鸭的发病原因和死亡原因,本试验通过病毒核酸检测进行病原鉴定.结果 显示,仅鸭圆环病毒为阳性.试验结果将为鸭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我市 6个县、区的雏鸭发生了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病 ,以突然发生、短促病程、尖峰式死亡曲线、白色水样下痢为特征 ,而且疫情不断蔓延扩大。对养鸭业危害很大 ,经济损失严重 ,诊断为鸭法氏囊病 ;而鸭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鸭病毒性肝炎同时感染在我市尚属首次。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7.
以某养殖场的发病情况为例,介绍了猪瘟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过程,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坦布苏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病毒,严重危害养鸭业,常与细菌呈混合感染。为确诊齐齐哈尔市某养殖场的鸭群死亡情况,通过对鸭子的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和PCR诊断等方法,确诊为坦布苏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经极敏药物丁胺卡那治疗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份江苏省涟水县红窑乡一家养殖户养有1000只雏鸭,至14日龄发现小鸭约有1/4出现精神不振、两眼无神、不食、死亡14只,发病较突然.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又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鸭肝炎病毒分为Ⅰ、Ⅱ、Ⅲ三种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Ⅰ型鸭肝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Ⅱ型属于星状病毒,Ⅲ型为与Ⅰ型无关的另一种小RNA病毒.目前发生的鸭肝炎一般由Ⅰ型病毒引起,该病毒生命力较强,在自然环境下可在污染的孵化器和育雏室内存活10周以上,在阴凉处的湿粪中存活1月以上,在4℃冰箱内可存活2年,-20℃下则长达9年.因此,该病毒对鸭群危害较大,发病率较高.现将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