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扶贫被视为民族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确保扶贫路上"没有一个孩子落下",也是羌族地区教育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的有力支撑。然而,四川省羌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扶政策之贫:政策改善下的教育精准扶贫;扶教育之贫:贫困区教育的"施救"政策;依靠教育扶贫:贫困区教育的"自救"措施等路径的优化,可以有效促进四川省羌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SWOT分析的陕南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十三五"的核心问题是精准扶贫、消灭贫困。旅游精准扶贫正是通过发挥陕南的旅游优势,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带来新的契机。文中选取秦巴山区陕南段为研究对象,借助SWOT分析法,对陕南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4大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发展旅游扶贫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农业产业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理论的提出,使扶贫工作从以前的粗放管理阶段步入精细化管理阶段,以便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中的陕南为例,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分析各类致贫因素,并确定重要致贫因素。探索解决重要致贫因素的精准扶贫措施。根据陕南现行的农业产业扶贫措施,精准识别农业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业精准扶贫措施,以期为陕南乃至西部集中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精准脱贫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38-140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实践中较为成熟的阶段,它可以引导一个村乃至更多的人走向小康社会。以商洛山阳县为例,对陕南地区的产业扶贫进行分析,依据陕南的资源优势,确立陕南地区的产业扶贫方式,同时分析了产业扶贫面临的困难。将陕南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产业结合起来,产业为扶贫带来收益,扶贫为产业带来动力,使二者通过不断合作推进彼此的共同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新时期"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时期,全国已经完成了对生存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安置工作.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经过系统梳理和回顾,现有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易地扶贫搬迁的理论、发展演变和影响因素;搬迁农户的搬迁意愿、识别问题及搬迁后农户的生计问题;搬迁政策的效果评价、政策执行、困境及对策等方面.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还应聚焦于如何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提升边缘农户的生计水平以及持续推进生态宜居搬迁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可持续,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重要前提,可持续扶贫模式是实现内源性脱贫的重要保障。旅游扶贫模式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生产经营成本低、扶贫效果快、返贫率低等特点和优势,已成为扶贫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过对陕南现有旅游扶贫模式取得的成效及当下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秦巴山区(陕南)概括及脱贫状况,探寻秦巴山区(陕南)旅游可持续性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7.
调查与分析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优化现行扶贫政策、提升扶贫效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以阳山县为例,采用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总结和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效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已成为党的十八大后农村贫困治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性较大,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这些因素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深入分析不同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广西玉林和广东湛江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东西部贫困区为例,从精准识别方式、精准扶贫资金来源与使用效率、精准帮扶具体措施等开展政策实施的区域差异性比较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发展程度、地理环境资源、主观思想意识的不同因素,分析政策实施方式的差异现状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增强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完善"第一书记"工作机制、健全精准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考评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提出家庭教育水平对生计资本影响的基本假设,然后用云南省13个深度贫困县的187户易地搬迁户的教育水平与收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阐述了家庭教育水平对易地扶贫效应的影响,目的是从家庭教育水平来预判扶贫效果,为脱贫选择好的着手点和对象,形成好的脱贫榜样,从而提振脱贫和扶贫信心,从家庭教育水平角度为消除绝对贫困和减少相对贫困提供好的切入点,最后从教育学视角提出建议降低扶贫成本、减少扶贫阻力以及扶贫效果,最终提高我国的扶贫效率和减贫速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在国家精准扶贫背景下,陕南地区经济、社会、生产及人文环境发展的现实困境,从致贫和返贫两个角度尝试构建致困理论模型,分析陕南贫困地区的致困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陕南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反贫困突破路径及对策建议,以期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