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各采摘期果实品质及各项理化指标对“糖心”形成的影响,进而指导果农在生产上依据现销与贮藏来调整果实的采收时间,以降低“糖心”对于贮藏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昭通市洒渔、小龙洞及鲁甸三个地区的不套袋‘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从9月21日至11月24日每7天采样一次,对不同采收期‘富士’苹果“糖心”果率、成熟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等指标测定分析。【结果】昭通不套袋‘富士’苹果从9月底陆续开始形成“糖心”,“糖心”果率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升高而上升,且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对“糖心”形成有一定的影响。9月下旬到10月下旬“糖心”果率较低,糖酸比平均在25-45之间,硬度平均在9kg/cm2以上,果实酸甜适宜,耐贮藏;10 月下旬到 11 月中下旬“糖心”果率较高平均达60%以上,糖酸比平均在40-55之间,果实风味甜爽浓郁;11月下旬以后“糖心”果率有所降低,糖酸比平均在60以上,硬度平均低于8kg/cm2,果实甜味过高且不耐贮藏。【结论】9月下旬到10月初为昭通‘富士’苹果用于贮藏果实的最佳采收期,10月初到10月下旬为昭通‘富士’苹鲜果销售的最佳采摘期。10 月下旬到 11 月中下旬为昭通“糖心”苹果的最佳采摘期。  相似文献   

3.
以强桑1号的春季桑叶在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加工阶段桑叶茶的含水量和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桑叶茶中的黄酮在从鲜叶到揉捻叶的加工过程中含量一直减少。桑叶茶中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加工过程先增加后降低,杀青叶中含量最高,干茶中含量最低。桑叶中的多酚含量比较低,桑叶茶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工序阶段多酚变化无规律,变化幅度甚微,加工过程对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复合茶树主要生化变异及成茶品质初步研究叶美凤,周汉忠(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330202)茶树品种是构成茶叶品质的基础。两个不同品种茶树嫁接组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茶树,对其主要生化变异和成茶品质研究并不多见,为填补这一研究内容,笔者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不同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感观品质及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制桑叶茶,用常规的感观评审方法评价其品质,并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其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不同风味的高品质桑叶茶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感观品质评审3种加工工艺制成的桑叶茶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醇香甜,略带桑叶青涩味;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爽口醇和,有淡淡的花香;红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甜醇厚,有近似香蕉的果香味。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检测结果: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明显比桑叶固定样中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多酚类物质则比桑叶固定样明显减少,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红茶工艺制成桑叶茶>绿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乌龙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且都明显高于桑叶固定样;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17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均高于桑叶固定样,并以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中含量最高;桑叶茶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高,且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的苯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组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实验以11个不同品种(系)的黄肉猕猴桃为研究材料,测定其不同品种(系)黄肉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SSC)、干物质、可滴定酸、维生素C(VC)、糖组分等指标,为选育优良黄肉猕猴桃品种(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挑选不同品种(系)的果实放置于室温条件下使其自然成熟。成熟后的果实去除果皮、果心,切碎后液氮冷冻,放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选11个品种(系)的黄肉猕猴桃单果重为41.35~120.28 g;果形指数为0.73~1.33,平均值为1.19;SSC为6.73%~13.76%,平均值为10.41%;可滴定酸为1.13%~2.26%,平均值为1.45%;VC含量为25.63~124.16mg/100g;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为16.95~60.40mg/g。【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得出‘奉黄2号’的综合指标表现优异,是比较理想的黄肉猕猴桃品种(系),可以作为江西省内黄肉猕猴桃品种(系)推广和新品种(系)培育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8.
为了制作高品质桑叶茶,对河南省引进推广的5个桑树品种制作的桑叶茶进行感官品质鉴定和活性成分分析。从香气、汤色、滋味、叶干茶外形等感官评价来看,以育71-1最好,大十次之。从活性成分分析来看,育71-1的总黄酮、总酚、总生物碱、总还原糖含量及PRAP值最高,分别为14.98 mg/g、33.94 mg/g、1.39 mg/g、4.77%、124.23 mol/g; 8632的DNJ含量最高,为0.85 mg/g;大十的总生物碱、DNJ含量最低,分别为0.75 mg/g、0.49 mg/g;红果2号的总还原糖含量和PRAP值最低,分别为2.27%、70.17 mol/g;农桑14号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最低,分别为6.38 mg/g、13.62 mg/g。综合分析认为,育71-1制成的桑叶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秸秆黄贮期间品质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山芋藤、稻草、花生藤为原料,分别进行黄贮,研究贮藏10,20,30,60和90 d各原料的感官及品质变化规律,从而得出秸秆常规贮藏的最佳贮藏时间,以利于秸秆的合理、有效利用。结果:贮藏期内秸秆会慢慢地产生丁酸嗅味;秸秆结构基本保持良好;小麦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的颜色都是从淡黄色变成黄褐色;花生藤和山芋藤的颜色都在原来紫褐色的基础上略有加深。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略有降低;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先增加后下降;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是增加的,酸性洗涤木质素也有所增加。黄贮60 d后产品成分变化趋于平缓,最适于喂饲。  相似文献   

10.
几个不同茶树品种与坦洋工夫红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个不同茶树品种所加工的坦洋工夫红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生化成分测定,探讨坦洋工夫红茶品质与茶树品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与不同茶树品种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河南省不同地方品种猪肉品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地方猪肉品质评价模型,为地方猪肉品质评价提供借鉴。试验选择1个三元杂交品种(对照)、2个地方培育品种和3个河南省地方品种共计66头进行屠宰,测定11项肉质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方品种猪肉具有肌内脂肪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高、感官品质好的特性,与三元白猪对比,其粗蛋白质含量、L值、肉色评分等肉质指标差异显著,且不同地方品种肉质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11个指标中提取了5个主成分,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4.88%,概括为营养因子、感官因子和保水性因子;其中肌内脂肪、24 h大理石纹评分、L24 h值、L45 min值、滴水损失等5个指标为评价猪肉品质的关键指标;根据因子得分和权重构建河南省地方猪肉品质指标评价模型:Y=0.241Y1+0.193Y2+0.129Y3+0.105Y4+0.079Y5,综合评价地方猪F品种(项城猪)得分最高,肉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巴林左旗天然打草场牧草的营养品质。本研究以巴林左旗天然打草场10种主要牧草为研究对象,基于对6种主要的营养成分粗蛋白、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洗洗涤纤维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主成分分析,提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419%,该地区10种主要牧草的营养价值优劣排序为:羊草>达乌里胡枝子>中华隐子草>大针茅>冷蒿>糙隐子草>叉分蓼>蒙古韭>扁穗冰草>牻牛儿苗;说明该地区禾本科牧草羊草和豆科牧草达乌里胡枝子的营养价值较高,为该地区的优势种;主成分分析法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该地区主要牧草营养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综合评判靖州引种的美国山核桃坚果品质的优劣,为美国山核桃育种筛选打下基础。以16个美国山核桃品种和1个湖南山核桃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各品种14个坚果品质指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坚果品质指标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性水平;坚果品质综合表现较优的为15、6、14,品质较差的为51、40、1。15(Forkert)、6(Choctaw)、14(Oconee)可作为候选优良品种。经聚类分析16个美国山核桃品种和1个湖南山核桃品种可划分为4类,各类别间品质和遗传距离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不同周龄和饲养方式对岭南黄鸡鸡蛋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比较了20周龄笼养、30周龄笼养和30周龄放养三种饲养方式下的岭南黄鸡鸡蛋品质指标:蛋重、哈夫单位、全蛋胆固醇、蛋黄指数、蛋形指数、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试验结果表明,三组蛋形指数无显著差异;笼养条件下岭南黄鸡随着产蛋周龄的增加,蛋重增加、其他指数下降;30周龄放养鸡鸡蛋的蛋重接近20周龄笼养鸡蛋,蛋壳显著增厚,全蛋胆固醇含量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15.
营养调控对宣城黄鸡胴体品质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营养调控改善鸡肉品质与风味.选100 d宣城黄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优化日粮(OD)、OD+风味改良剂(MD)、MD+茶粉与甲壳质混合物、MD+昆虫蛋白硒,对照组饲喂原场饲粮.试验期55 d.结果表明:(1) 试1、2、3、4组较对照组试鸡腹脂率分别降低45.28%, 44.67%, 64.04%, 14.65%,其中试1、2组试鸡较对照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试3组降低极显著(P<0.01);试3组肝重率显著降低33.59%(P<0.05);试2组腺肌胃率显著提高45.11%(P<0.01).(2)肌间脂肪1、3、4组较对照组降低,但试2组提高15.66%(P<0.05);肌苷酸试1组较对照组低,试2、3、4组分别高17.48%(P<0.05),9.35%, 10.16%;试4组胸肌硒含量较试2组提高了163%(P<0.01).(3)鸡肉弹性试1、2、3组较对照组分别高7.32%, 7.89%(P<0.05), 9.21%,而试4组则低2.63%;粘聚性试1、2与3组较对照组分别高2.78%, 5.71%(P<0.05),4.29%,试4组则低1.43%.日粮补饲茶粉与甲壳素混合物可显著降低腹脂沉积,有防止肌肉脂肪氧化,降低MDA水平,维持高pH值趋势;配制的风味改良剂也可显著降低腹脂率,并有提高肌苷酸、羟脯氨酸含量与肌内脂水平趋势,能显著提高肌肉弹性与粘聚性;昆虫硒可显著提高鸡肉中硒沉积量.  相似文献   

16.
湘黄猪(父系)精液品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世代共20头湘黄公猪精液品质进行常规检测,结果表明湘黄公猪采精量325-345mL,精子活力0.84-0.87,精子密度4.43-4.72亿/mL,精子活率93%-95%,未见畸形精子。各项指标与引进的优良父系长白、杜洛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营养调控改善鸡肉品质与风味。选100 d宣城黄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优化日粮(OD)、OD+风味改良剂(MD)、MD+茶粉与甲壳质混合物、MD+昆虫蛋白硒,对照组饲喂原场饲粮。试验期55 d。结果表明:(1)试1、2、3、4组较对照组试鸡腹脂率分别降低45.28%,44.67%,64.04%,14.65%,其中试1、2组试鸡较对照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试3组降低极显著(P〈0.01);试3组肝重率显著降低33.59%(P〈0.05);试2组腺肌胃率显著提高45.11%(P〈0.01)。(2)肌间脂肪1、3、4组较对照组降低,但试2组提高15.66%(P〈0.05);肌苷酸试1组较对照组低,试2、3、4组分别高17.48%(P〈0.05),9.35%,10.16%;试4组胸肌硒含量较试2组提高了163%(P〈0.01)。(3)鸡肉弹性试1、2、3组较对照组分别高7.32%,7.89%(P〈0.05),9.21%,而试4组则低2.63%;粘聚性试1、2与3组较对照组分别高2.78%,5.71%(P〈0.05),4.29%,试4组则低1.43%。日粮补饲茶粉与甲壳素混合物可显著降低腹脂沉积,有防止肌肉脂肪氧化,降低MDA水平,维持高pH值趋势;配制的风味改良剂也可显著降低腹脂率,并有提高肌苷酸、羟脯氨酸含量与肌内脂水平趋势,能显著提高肌肉弹性与粘聚性;昆虫硒可显著提高鸡肉中硒沉积量。  相似文献   

18.
选取梨不同品种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梨品种品质指标差异,筛选出影响梨品质的关键指标,并根据品质指标对60个梨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梨品种果实各项品质指标存在差异,前4个因子特征值均大于0.9,累积贡献率达78.35%。第1主成分味道因子,其大小主要由SSC、TA、pH、乙醇和乙醛决定;第2主成分甜酸度因子,其大小主要由SSC/TA决定;第3主成分粗糙度因子,其大小主要由石细胞含量决定;第4主成分重量因子,其大小主要由单果重决定;10个品质指标中有7个指标对前4个因子贡献率最大,包含了大部分信息,因此筛选SSC、TA、SSC/TA、pH、石细胞、乙醇和乙醛作为梨品质的关键指标。聚类分析将60个梨品种分成三大类。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梨品种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同一品系的梨品种不一定具备相同的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州普定朵贝茶感官品质形成的内涵因素,选取10份不同茶园的朵贝茶,开展茶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朵贝茶汤色与其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香气与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咖啡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滋味与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  相似文献   

20.
对采用不同萎凋时间、不同杀青方式和不同干燥方式三种工艺加工茶树花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萎凋时间不同加工茶树花的感官品质、氨基酸、水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大。杀青方式不同加工茶树花的感官品质、水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大。干燥方式不同加工茶树花的感官品质差异较大,而生化成分差异不很明显。对三工艺交互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萎凋22h、蒸汽杀青、微波初干、低温干燥、高温提香工艺加工的茶树花感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