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鸭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禽副伤寒,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禽类疾病,具有发病迅速、传染性高、死亡率高的特征,雏鸭或免疫力较为低下的成年鸭感染率较高,一般先从雏鸭感染暴发,引起雏鸭死亡,继而感染成鸭。鸭沙门氏菌一经感染,可在1周以内出现高峰感染,其传播速度和沙门氏菌病的防治以及养鸭环境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养殖环境较差可造成鸭舍内病菌孳生,成为沙门氏菌感染的来源,防治不及时可引起免疫力低下的雏鸭死亡和鸭群间的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2.
鸭副伤寒又名鸭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雏鸭感染时常发生大批死亡,成年鸭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成为带菌者。笔者就近期诊疗的一例番雏鸭副伤寒病例进行总结,希望对养殖户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病原体。在我国主要有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以及引起禽副伤寒感染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1999年9月-10月贵阳市某鸭场从上海某畜牧公司引进樱桃谷肉鸭种蛋5000枚,在本场孵化,出壳雏鸭2800只,孵化率56%。雏鸭饲养至10日龄~14日龄时暴发了临诊上以拉黄白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剖解上以心包炎和肝周炎为显著病变的鸭病流行,在疫病流行期间雏鸭累计死亡800余只,死亡率达…  相似文献   

4.
雏鸭沙门氏菌病又名鸭副伤寒,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为多种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雏鸭,可造成大批死亡。本病原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也可传播。2007年4月初,江西某鸭场暴发一例传染病,我们采集了典型病料,从中分离到三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染色镜检、细菌培养性状观察、生化鉴定,初步鉴定为鸭的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鸭沙门氏菌病是由一种或几种沙门氏菌引起的鸭的常见多发性传染病,严重影响雏鸭存活率,尤其是与大肠杆菌或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更高,给养鸭业构成很大的威胁;成年鸭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多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是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一般能致使鸭发病的沙门氏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和其他沙门氏菌(如猪霍乱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具有广泛的宿主性,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和沙门氏菌病两种疾病均为雏鸭常发疾病,给养鸭业带来不同的经济损失,如两者并发感染将加大对疾病的诊断难度,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对一起雏鸭病毒性肝炎并发沙门氏菌病的诊治病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鸭副伤寒又名鸭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雏鸭感染后常发生大批死亡,成年鸭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成为带菌者.该菌广泛存在于畜禽、人体内及外界环境中,危害动物和人的健康.笔者曾遇到一起雏鸭以下痢,眼和鼻腔流出清水样分泌物,体质衰弱,步态不稳,最后发生角弓反张,抽搐死亡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种鸭场出现死鸭胚和死雏鸭,经剖检、分离和鉴定,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通过6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对该株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复方磺胺、氟派酸、痢特灵药效依次减弱,克拉西林则无效。  相似文献   

9.
鸭副伤寒是由多种无专一宿主的沙门氏菌引起的。鸭群可被数种沙门氏菌同时感染,雏鸭发病率较高,感染通常是亚临床型的,其特征是精神不振,生长迟缓,体弱,腹泻和脱水,死亡率20%以上,发生并发感染时死亡率更大。2001年夏天,笔者在兽药经营门诊部工作时,接诊了一起3000羽10日龄雏鸭因沙门氏杆菌感染暴发副伤寒,采用中西医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全群雏鸭食欲急剧下降,精神不振、发呆、闭目、双翅垂下或伏地,腹泻严重、脱水、拉灰白色稀粪、少数拉带有紫色血块的水样稀粪;病鸭口渴,饮水增加;大量病鸭不停地“打呛”甩头;临死前…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又称“背脖病”,是由鸭肝病毒引起雏鸭高度致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与沙门氏菌共同感染雏鸭时,常会造成雏鸭大批急剧发病和死亡,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滨州博兴某樱桃谷鸭养殖小区饲养的雏鸭于2006年5月份,出现了以痉挛、角弓反张并伴有排白色石灰水样或黄绿色稀便,迅速死亡为特征的疫病。笔者通过临诊观察并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与副伤寒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5月12日,博兴某樱桃谷鸭养殖小区所饲养的20000羽4日龄雏鸭,出现急性死亡,并有一部分鸭出现腹泻,排白色石灰水样或黄绿色粪便。至13日大量死亡,2d共死亡…  相似文献   

11.
郑涛 《现代畜牧科技》2019,(6):125-125,127
鸭副伤寒是由带鞭毛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各种家禽都有感染,主要发生于雏鸭等幼龄家禽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可造成鸭群大规模死亡。青年鸭及成年鸭感染该菌后多呈慢性或隐性经过,从而成为带菌鸭。不仅各种家禽均易感,而且人也能感染,目前其污染的家禽和相关制品已成为人类感染沙门氏菌和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来源之一。防治鸭副伤寒需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并采取可靠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雏番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0月,福建某番鸭场因患疑似鸭沙门氏菌病导致雏番鸭大量死亡,为确诊雏番鸭死亡原因,对送诊的死亡雏番鸭进行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和针对沙门氏菌fimW基因作PCR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雏番鸭死亡的原因是鸭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13.
鸭副伤寒是由多种无专一宿主的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鸭群可被数种菌同时感染.雏鸭发病率较高:感染通常呈亚临床型,其特征为精神不振、生长迟缓、体弱、腹泻和脱水,死亡率大于20%.发生并发感染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肉鸭沙门氏菌病是指由肠杆科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细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主要为禽伤寒和禽副伤寒.禽沙门氏菌病可以垂直传播也可以水平传播.鸭群病鸭、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健康鸭群,但最常见的是通过带菌蛋传播,成年带菌鸭产出带菌蛋,再孵化出带菌雏鸭,周而复始代代相传,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鸭脾脏坏死,是一种以鸭脾脏坏死、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同时可能会与雏鸭花肝病、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在养鸭比较密集的地区频发。最近接诊过程中,不断遇到雏鸭脾脏呈紫黑色坏死、腺胃黏膜出血等病理变化的疾病,并且传播速度快,发病雏鸭病死率高达80%~100%,全群死亡率约在5%~80%,其中以雏鸭的死亡率最高,给广大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各种日龄鸭均有发生,但本病常发生于4~5日龄雏小鸭,可能与经卵直径传播有关,8~10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隆昌县农村一家一户养鸭200~300只的很多,山有几户合伙放养上千只雏鸭,2日龄的雏鸭便在水田中放养。1~2周龄的雏鸭容易感染和流行沙门氏菌病,14~18日龄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高达50~60%,以至更高,造成很大损失。我们曾试用中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药味治疗一批经细  相似文献   

17.
<正>鸭沙门氏菌病,又名鸭副伤寒,是肉鸭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原为沙门氏菌属的细菌。该病主要危害3周内的雏鸭,一旦发病可迅速传播蔓延,造成大批死亡,对肉鸭养殖业危害巨大。本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感染,水平传播主要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病鸭、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场地、饲料、饮水、饲养工具及往来人员等都可以传播;垂直传播是经卵传播,这是生产中常见的传播途径,带菌种鸭产出带菌种蛋,引起孵化率降低和鸭苗质量下降,雏鸭的死淘率明  相似文献   

18.
<正>雏鸭沙门氏菌病又名鸭副伤寒,是一种主要侵害1~3日龄雏鸭的急性传染病,可造成大批死亡。江西省南昌县某鸭场暴发疫病,经诊断为鸭沙门氏菌病;经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后进行治疗,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间接免疫组化法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和抗原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鸭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法检测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检测R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检测RA人工发病死亡雏鸭。可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脾脏、法氏囊、胸腺、胰脏、脑和腺胃检测到RA抗原,RA抗原分布于细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检测RA人工感染病例与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100%,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1型RA的阳性率(92.96%)比细菌分离率(75.12%)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雏鸭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RA抗原定位和RA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鸭坦布苏病毒病又称黄病毒病,是肉鸭常见疾病。本文对一例13日龄雏鸭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变、实验室分子生物学诊断及细菌培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病例确诊为鸭坦布苏病毒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且病菌对氟氧沙星和头孢喹肟高敏,通过紧急免疫,并辅以抗生素和抗病毒中药治疗,经过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以期为鸭坦布苏病毒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