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林-茶-草立体生态茶园的营建模式及其效应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了生态茶园配置植物的种类、栽植方法,并综述了生态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气温和土壤温度、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及茶园光照强度的影响。表明立体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建立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效等效果,指出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茶果复合栽培模式与茶跗线螨为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跗线螨是四川茶区最重要的害螨之一,通常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去控制。但由于该螨个体小,生境隐蔽,繁殖快,防治难度大,有必要探索新的控制途径。本研究探索生物多样性与害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引入新的植被后,茶园生物多样性增加,但并不一定具有对害螨的控制能力。试验中的李+茶,梨+茶,桃+茶栽培模式,害螨的发生及危害与单植茶园几乎没有区别,其原因可能因为李、桃、梨等果树均为螨类的寄主之一。林+茶模式中,由于林木的阴蔽度改变了茶园生态条件,该螨发生及危害明显降低。不同栽培模式对跗线螨的抑制效果依次为林茶>梨茶>桃茶>李茶>单植茶园。  相似文献   

3.
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园栽培管理是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述了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茶园的立地条件、茶树的品种选择、种植、水肥管理、茶树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和采摘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更好地建立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茶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纯茶园、茶-马尾松间作和茶-竹防护林3种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的季节调控,结果表明:以纯茶园为对照,茶-马尾松间作和茶-竹防护林的栽培模式在不同季节均能调节茶园的光、温、湿等生态条件,使茶园的小气候得到改善,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其中茶-马尾松间作茶园中春、夏茶茶叶的酚氨比均为最小,分别为10.98和17.86。  相似文献   

5.
川西茶区几种茶林(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西茶区现有的几种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尽管川西茶区日照较少 ,但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能改变光、温、湿等生态条件 ,使茶园的微域气候得到改善 ,满足茶树喜温好湿、耐阴的生物学特性 ,有利于茶树生长和绿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因此 ,在川西茶区建设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同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2016年,句容市农委联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地合作项目,分别在方山茶场和茅山茶场进行灵芝、茶复合生态栽培新模式暨茶园套种灵芝,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改善了地区单一化的茶叶生产模式,提高了茶农经济效益,值得丘陵地区茶园广泛推广种植。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茶园套种灵芝栽培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结合食用菌覆土栽培的技术要求,开展了“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和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具有增加茶园产出与收入;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培肥茶园土壤;节省劳力减少支出等优点.为改变茶园种植管理模式单一、总体效益低,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提升鹤峰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通过推行健康栽培、加强监测预报、加强生物防治、实行物理防治、推广绿色防控模式、建立追溯体系等6个方面构建鹤峰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模式。1茶园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成效1.1茶园病虫草害调查据调查,鹤峰茶园主要虫害有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茶蚜、  相似文献   

9.
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茶产品的必要条件,如何建设建造"绿色、健康、优质、安全"的茶园一直是宣州区茶园建设的重要课题.该文介绍了宣州区茶-油茶复合生态茶园建设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皖南复合茶园与普通茶园茶叶内质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皖南复合茶园与普通茶园不同季节的茶叶内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林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地提高茶叶品质,尤其是春季.而氨基酸与锌元素含量的增加,可溶性铝的下降和酚/氨比例的协调,则为其内质变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