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中法是明代创建的重要经济政策,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开中盐法,对开中茶法关注较少.茶叶开中始于洪武,兴于弘治、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出现衰落,顺治年间一度复兴,康熙时随着茶马贸易的终结而停止,前后历经三百余年.为茶马贸易的稳健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在赈济饥荒、筹措军饷、活跃地方茶叶经济等诸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对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陕南安康是全国富硒土壤资源面积最大、最宜开发利用的地区之一,从政府的视角,通过对陕西"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实证研究,提出陕西"富硒"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相关建议,以促进陕南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秦汉以来,陕西穿越秦岭、巴山的就有7条主要栈道,纵横交错构成了陕西茶马古道网络系统,每年有数百万斤茶叶和万余左右的边马通过茶马古道网络互市.金牛道是可以确认的网络主干道,丝绸之路是可以确认的网络与西方诸国连接的大通道.陕西茶马古道的发展大体划分为唐宋、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先后以山南茶、汉中茶和紫阳茶为主打产品,以西安、汉中、安康为茶马古道的起点和边茶贸易的集散地、转输地.陕西茶马古道网络具有历史悠久、四通八达、交易数额巨大、官办为主、民间参与的特点,且负载着强国强军、外事交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其历史意义非一般的物资流通和商业贸易所能比拟.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茶叶制造需要经过捣、拍、研、焙,茶叶煎煮饮用之前,则需要进行碾磨.研茶、碾茶在唐宋时期的茶叶制造和饮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茶是制茶工艺,对饼茶,特别是贡茶的外形和内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条形绿茶逐步取代了饼茶,揉捻工艺也就取代了研茶工艺.碾茶是唐宋时期茶叶煎煮饮用之前的必要程序,通过碾磨、筛分,然后煎煮或者烹点,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饮茶和茶叶一起饮用.随着冲泡饮用茶叶方法的出现,碾茶的过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公共产品视角的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研究——以“紫阳富硒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区域品牌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内企业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区域品牌公共产品属性的视角,通过对陕南"紫阳富硒茶"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的实证研究,提出优化陕南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的措施建议,以促进陕南茶叶区域品牌的建设,提升陕南茶产业的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8.
汉中属于纬度较高的江北茶区,茶叶品质优良,品牌价值高,属于茶旅一体化发展重点区域。汉中茶旅一体化发展应坚持走茶主题价值链导向路径,聚焦重点发展区域,推出精品茶旅项目,活化茶文化遗产资源,创新茶文化旅游商品,以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10.
阐述了18世纪卡思卡特使团访华的缘起及主要目的,分析了茶贸易在卡思卡特访华与中英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杨丽平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3):53-54
明清时期张秋镇虽然繁荣,但是作为一个中转贸易城镇,它的商业发展受到自身手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运河的兴废是影响张秋经济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金鱼是由中国人最早培育成功的观赏用鱼。金鱼谱录是专门记录金鱼品种和饲养技术的专书,出现在明、清两代。这类书籍均由长期喂养金鱼的文人雅士或爱好者写出,是潜心养金鱼的人十几甚至几十年养鱼经验的结晶,极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书中所记的珍贵品种和饲养技术,对现在的金鱼选育、喂养和玩赏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明清以来,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因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迁移等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壮族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平原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但水稻种植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玉米、麦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致呈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正是壮族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地理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茶叶焙制技术主要在团茶的生产方面。进入明代以来,茶叶的焙制加工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生产叶茶和芽茶。在这一时期,我国团茶、饼茶进一步边茶化,末茶渐渐衰微,叶茶和芽茶成为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茶类;散茶尤其是炒青绿茶得到迅速发展;绿茶和其他茶类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得到了协调发展。推动了茶叶生产的进步。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几种主要茶叶的焙制加工技术,包括炒青绿茶的焙制、蒸青绿茶的焙制、以及青茶、红茶和花茶的加工焙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荞麦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当下美好生活追求的热点,但是通过发掘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献来研究荞麦种植和利用的成果则十分稀少。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主体完成于明代,全书完成于清代初年。它和一些其他的清代彝文文献,记载了西南地区明清时期的荞麦种植情况,包括荞麦种子的发现、选育、种植及其多方面的利用,其中还有独特的彝族传统荞麦文化。对彝族古文献有关荞麦记载进行研究,可以补汉语工具书之缺漏,特别是在新时代对农业景观与宁静生态的打造,文化转述与深度旅游的推进,非遗传承与体验经济的开发,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引进的物种凭借其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生态平衡,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的不利影响。以甘薯为例,从探究甘薯的来源及传入途径、性状和功用等入手,分析明清时期粮食作物引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戴元枝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26(6):113-119
利用童蒙教材进行法律教育是明清徽州对民众进行法律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杂字是明清徽州民间童蒙识字教材的重要类别,其中涉及诸多法律教育的内容,并采用了多种形式予以呈现.而明清统治者对民众法律教育的重视,徽州宗族对法律教育的强调以及明清徽州争讼的频繁是徽州杂字中法律教育内容大量出现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韩黄普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81-85
对于明时期出使北京的朝鲜人来说,山海关是他们从“小中华”进入“大中华”的大门。即使到了明后期,行使途中遭遇到的胡虏骚乱也没有能够动摇他们对于山海关的敬意和信心。可是到了清时期,在朝鲜使者眼里,山海关不再是捍卫华夏的永恒堤防。清朝中后期,朝鲜使者笔下的山海关意象因为它的日渐繁荣而再度变化,其中北学派主张接受并学习满清这个新帝国,而更多的人受华夷思想的影响,依然想恢复山海关作为“华夷大界”的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