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制茶技艺传承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茶的故乡,制茶技艺历史悠久,不同类别茶叶(绿茶、红茶、黑茶等)的传统制作技艺类型多样;目前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茶文化遗产比重较大,其中作为技艺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制茶技艺已多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对茶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历史三个方面:经济价值表现为茶叶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文化价值包括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历史价值表现为历史传承、利用和创新。本文针对当前制茶技艺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为制茶技艺遗产传承与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福鼎白茶目前在国内市场比较热销,国外的销售市场也逐渐被打开。如何传承福鼎白茶传统制茶技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福鼎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顺茗道岩韵花香白茶的成因进行分析,描述了顺茗道岩韵花香白茶种植条件与制作技艺的一系列工序,旨在推进优质福鼎白茶以及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武夷分茶技艺茶百戏始于唐、兴于宋,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古茶艺,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经济开发与社会和谐价值。但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加之技艺传承后续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能适应现代商业环境等问题,此项茶艺的传承与发展遭遇瓶颈。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非遗传承的队伍建设、打造手工技艺非遗产品名优品牌,从而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中手工技艺的价值实现和传承空间的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4.
秦汉以来,陕西穿越秦岭、巴山的就有7条主要栈道,纵横交错构成了陕西茶马古道网络系统,每年有数百万斤茶叶和万余左右的边马通过茶马古道网络互市.金牛道是可以确认的网络主干道,丝绸之路是可以确认的网络与西方诸国连接的大通道.陕西茶马古道的发展大体划分为唐宋、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先后以山南茶、汉中茶和紫阳茶为主打产品,以西安、汉中、安康为茶马古道的起点和边茶贸易的集散地、转输地.陕西茶马古道网络具有历史悠久、四通八达、交易数额巨大、官办为主、民间参与的特点,且负载着强国强军、外事交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其历史意义非一般的物资流通和商业贸易所能比拟.  相似文献   

5.
“宜兴红”茶生产历史悠久、制茶技艺成熟,已成为宜南丘陵山区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宜兴红”茶产业,现对“宜兴红”茶品牌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工作成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化铸魂、以产业筑基、以科技塑形的品牌发展计划,旨在推动“宜兴红”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钱入深 《农业考古》2019,(5):202-205
越地自古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区域经济繁荣,氤氲千年文脉延绵不绝,独特的山水与地域文化形成特有的联动关系。越茶作为越地山水和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经济作物,不但经济效益明显,对越地产业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融通也产生重要影响,在茶历史、制茶技术和茶品类等方面同样开创了地区甚至是中华茶史的新篇章;越茶与越地经济、文化和社会之间特殊的关系为越地历史问题和文化现象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论陕西茶业及陕西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文 《农业考古》2004,3(4):45-54
中国自宋明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饮茶文化的重心也随之东移。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形成一个印象:大西北的陕西是茶文化的不毛之地,老陕不懂高雅的品茗,甚至许多人不知陕西是古老的产茶区。陕西在全国茶产业及全国茶文化中没有地位,所以宋明之后的诸多茶书很少提及陕西的茶产业及茶文化,近代文化人的著作涉及茶事也是言必称“龙井”,言必称江浙。陕西是文化大省,老陕津津乐道地下的宝贝,提及茶文化也难免气短。  相似文献   

8.
西湖龙井经过长久发展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但在新时代互联网发展下已经不满足以茶为本的乡村经济的发展。种质资源、炒制技艺的外传,机械制茶的兴起,电商、直播等新销售模式的泛滥等,使得传统西湖龙井茶种植业、加工业生存空间变窄,茶叶价格在不同渠道下差距甚大。随着共同富裕的提出,乡村发展是关键。茶文旅“三产融合”的新型业态给茶产区发展提供了出路,并且茶产业“三能”问题成为普遍存在的瓶颈。以西湖龙井茶产业为例,深入分析茶叶经济的发展,且提出相应对策,给不同地区的乡村提供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的文化萌动应该开始于汉代,逐渐从药用阶段、食用阶段发展到饮用为主的时代.而随着人们对茶叶认识的深入,饮茶在人们生活中角色的加重,茶叶也逐渐被赋予各种文化内涵,形成茶文化,并进而逐步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出现茶文化学.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中国皇室的饮茶生活——明清中国茶文化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6,(5):54-61,65
中国宫廷文化在唐代即已达到很高水平,陕西西安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即是最好的说明;此外还有史料和诗歌记载有关唐代宫廷茶宴、皇帝的赐茶、皇妃们的饮茶等。宋代宫廷茶文化的水平则以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为最好代表。元代皇室传承了从宋代形成的饮茶嗜好。明清时期,饮茶  相似文献   

11.
猪场空气细菌数量与猪高热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1年入夏以来,浙江、上海等许多地区的猪群中流行以持续高热、气喘、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综合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到目前为止,其主要病原依然未被确定.为了研究空气中细菌含量与该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浙江省几个不同规模、不同发病情况的猪场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该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猪舍内空气的细菌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树冠圆满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冠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指标———树冠圆满度不仅客观地反映了树木占有生长空间的状况及竞争能力,而且对树木的生长过程和树木的形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树木直径、树高较小(或年龄小)时,其树干材积也较小,而树冠圆满度较大,随着直径、树高的增加,其树干材积随之增加,但树冠圆满度逐渐变小。所以,树冠圆满度与直径、树高及树干材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指数(R)基本上在0 80以上,而形数与树冠圆满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孙淑芬 《北京农业》2011,(3):208-209
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水库为通榆县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分析向海水库发展的现状,认为要加强对向海水库的管理,因地制宜,通过向海这一品牌发展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完备的合同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完全的理性;无外部负效应;零交易成本。但这些条件均不具有现实性。合同法的功能就是纠正合同的非完备性,使之趋于完备。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目的进行了审视。  相似文献   

15.
从犯的原因力是指成立从犯所必需的因行为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犯罪行为之间产生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从犯是否成立,要经过一般性判断、具体性判断和排除性判断三个环节。一般性判断主要考虑是否具有成立从犯所要求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具体性判断涉及事前判断与事后判断、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应然判断与实然判断,排除性判断主要考虑刑法分则的特殊规定和刑法总则中的但书。  相似文献   

16.
"营改增"工作已于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对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并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对"营改增"的变化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党的领导是依法行政的保障。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西藏青稞育种的成就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回顾了西藏青稞育种的历程,育种研究的是基本成果以及品种性状演替过程,总结了青稞育种的成就和基本经验,提出青稞育种必须根据实际正确制定育种目标,合理选用亲本材料,改进育种方法等.另外,本文还展望了西藏青稞育种前景,提出今后西藏青稞育种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2.选育和开发有特殊保健功能的专用品种3.选育和发展啤酒大麦新品种等.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工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工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处境尴尬,与和谐社会构建极不协调。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形成,既有自身原因,又有历史原因、制度原因。应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创新就业制度,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