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绿洲1号菌草不仅能够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2018—2019年在运城市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绿洲1号菌草能安全越冬,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本文总结了绿洲1号菌草在运城市的生长状况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种植菌草对沙质荒漠化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增幅分别为93.15%、30.91%、51.12%、75.38%、8.11%和245.21%、36.97%、23.97%、73.38%、10.81%;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绿洲1号除外)、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5.00%、39.18%、508.69%、718.18%和13.46%、2.24%、43.14%、109.09%,巨菌草的种植效果显著优于绿洲1号;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增幅分别为2 715.75%、20.66%、94.24%、2 139.08%和2 054.72%、57.02%、66.51%、1 616.92%,总体以种植巨菌草微生物数量增加最多;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后,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分别提高25.76%和25.50%,而真菌、放线菌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94.62%、91.12%和91.39%、90.38%。综上,种植菌草对土壤起到了一定的改良作用,其中巨菌草改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塬沟壑区引进菌草进行引种试验,为了研究菌草的拦泥截流效果,开展坡面标准径流观测小区种植试验。在南小河沟马山设置了菌草区(巨菌草区、绿洲1号区、高丹草区、苏丹草区、紫花苜蓿区)和标准小区,测定了各小区的含沙量、冲刷量、土壤含水率和牧草的耗水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坡面种植巨菌草、苏丹草、高丹草等生长速度快的一年生植物,既能增加植被面积,又能减少径流和泥沙的冲刷量,拦泥截流效果极佳;第2年未翻种菌草的未腐烂根系也具有拦泥截流作用;巨菌草、绿洲1号、高丹草、苏丹草等高秆菌草,耗水强度大,需要一定的灌溉条件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贵州省毕节市大面积引种推广菌草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引种和越冬试验,检测与分析巨菌草(Pennisetum sinese)、绿洲1号(Pennisetum Rich)、紫色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b cv. purple)、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p. americanum cv. Reyan4)、桂闽引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 cv. Gui Min Yin)引种菌草的产量、出苗率、养分吸收率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巨菌草和绿洲1号越冬性状及营养品质较好。越冬后巨菌草和绿洲1号的出苗率均为100%,鲜草产量分别为171.0 t/hm2和167.0 t/hm2,干草产量分别为42.00 t/hm2和41.70 t/hm2,总氮含量分别达0.41%、0.40%,总磷含量分别为0.39%、0.37%,总钾含量分别为0.79%、0.64%,总氮、总磷、总钾的吸收量整体上高于其他菌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29.9%,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5.4%、23.3%,粗脂肪分别为3.45%、8.95%,粗纤维分别...  相似文献   

5.
为了缓解西北部荒漠化严重的问题,筛选抗寒性强的芦竹属菌草.以芦竹属菌草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期间不同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及其变化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显著性分析等综合评价其抗寒性,筛选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结果显示抗寒性综合得分大小表现为:绿洲3号>绿洲6号>绿洲5号>绿洲2号>绿洲7号.由此可知,这5个品种中抗寒性最好的是绿洲3号.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问题,在黄河上、中、下游的洪积扇区、沙漠区、砒砂岩区、河滩地水土流失区、盐碱地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高寒地区菌草生态治理后,植被恢复快.巨菌草生长92 d,鲜草产量达到178.05 t·hm~(-2),鲜根重31.35 t·hm~(-2);洪积扇扇缘鲜草产量达到162.45 t·hm~(-2),鲜根重26.85 t·hm~(-2),洪积扇区域地表水的流失量比对照(CK)下降97.45%;流动沙地菌草生态治理后,巨菌草生长55 d,即可有效重建沙地植被,其根系形成网络状,防风阻沙固沙效果显著.巨菌草作为饲用作物栽培,鲜草产量达183.45 t·hm~(-2).砒砂岩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巨菌草成苗率分别为98.8%、93.5%,显著高于沙棘、杨柳、杨树.巨菌草植被恢复效果最好,鲜草产量达到62.25 t·hm~(-2),鲜根重13.05 t·hm~(-2),有效减缓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沟头发育.黄土高原黄土阶地区河滩地水土流失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种植2 a后,越冬成活率达到98%,株高616.73 cm,平均分蘖44.35个,鲜草产量173.1 t·hm~(-2),能发挥长效的保水固土作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菌草改良盐碱地效果明显,pH降低,有机质、全氮、全磷、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含量升高,河滩地菌草植被恢复效果好,菌草生长121 d,收割2茬,鲜草产量达269.25 t·hm~(-2).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在黄河沿岸建设菌草生态屏障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种植芦竹属菌草对土壤养分、酶活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种植芦竹属菌草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方法】 对种植芦竹属 6 个品种菌草前后土壤养分、酶活进行检测,采用 Illumina-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 芦竹属 6 个不同品种菌草种植后,与未种植芦竹的空白对照地相比,种植绿洲 1 号、绿洲 9 号土壤中速效磷(8.20 mg·kg-1、8.72 mg·kg-1)、速效氮(22.63 mg·kg-1、18.20 mg·kg-1)、有机碳(13.83 g·kg-1、10.48 g·kg-1)和总氮(0.84 g·kg-1、0.71 g·kg-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4 mg·kg-1、14.47 mg·kg-1、5.27g·kg-1、0.38 g·kg-1)的含量(P<0.05);且种植芦竹属菌草后的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绿洲1 号和绿洲 9 号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脲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速效氮、有机碳和全氮等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8.
巨菌草不同生长时间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巨菌草不同生长时间的营养变化规律,分别在生长90d、130d、170d和210d时进行取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在90d时最高,为9.19%,并随生长时间的延长极显著下降(P0.01);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90d、130d均与170d和210d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170d与210d中性洗涤纤维间差异显著、酸性洗涤纤维间差异不显著(P0.05);无氮浸出物含量随生长时间延长变化差异不大(P0.05)。总氨基酸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90d时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7.069%;总氨基酸/粗蛋白、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均呈现高-低-高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菌草栽培赤芝培养基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合适的菌草栽培赤芝培养基配方。[方法]采用试管法对6种菌草、2种辅料进行配方筛选优化。对筛选配方中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状况进行观察。[结果]适合菌草栽培Ga0801(赤芝)的配方是1号(78%芒萁+20%麸皮+2%石膏)、2号(78%五节芒+20%麸皮+2%石膏)、6号(78%绿洲1号+20%麸皮+2%石膏)和10号(30%芒萁+48%类芦+20%麸皮+2%石膏)配方,其中6号配方最优,该配方菌丝生长旺盛,原基形成时间早,子实体壮实,生物转化率高。[结论]该试验为菌草栽培赤芝的大规模市场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绿洲1号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培育的多年生芦竹属草种,可作为水土保持植物和食药用菌栽培基质。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从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草种苗繁育基地福州引进节芽和带根苗,2016—2019年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南小河沟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绿洲1号在甘肃庆阳不仅能安全越冬,而且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产草量高,其根系发达、覆盖度高、保持水土效果好、适应性广、栽培技术简单,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草产业、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以中杂9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2,4-D、矮壮素、烯效唑、水杨酸、萘乙酸、多效唑等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组合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4-D10 mg/kg+矮壮素300mg/kg组合;云大120 1600倍+多效唑20 mg/kg组合;烯效唑5 mg/kg+水杨酸100mg/kg+萘乙酸5 mg/kg组合可显著抑制幼苗的徒长,使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都明显提高,在形态和生理上表现出显著的壮苗效应.  相似文献   

13.
粒粒饱对水稻品种后期活性及抗折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继平  吴跃进  刘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77-1077,1088
水稻参试品种的抗折力及后期的植株形态不因喷施粒粒饱而有所改变 ,不同参试品种的抗折力及后期的植株形态是由其品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施用粒粒饱可以增加水稻参试品种植株后期的生理活性 ,使其保持较多的绿叶数 ,从而提高其主茎基干重和主茎穗重  相似文献   

14.
崔向东  李向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61-8364
以盆栽的有限生长型大豆品种Enrei和无限生长型品种东山69为研究对象,在其V6营养生长期(第5枚真叶完全展开)施以5个水平的切叶处理(0、25%、50%、75%和100%),调查被害后大豆叶片光合速率和叶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品种的子实产量在50%以下的切叶处理中无明显变化,在75%以上的切叶处理中显著降低;切叶处理大豆的新叶比、叶面积(SLA)、叶面积相对生长率、残存叶或新叶光合速度、叶片N素含量及同化产物向叶的转移均增加,说明大豆子实产量与个体的最大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百合不同杂交组合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验证生长调节物质对克服百合杂交不亲和性的作用,以亚洲百合多安娜、普瑞头以及东方百合索蚌为试材,授粉后采用5种生长调节物质对子房伤口处理.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管生长行为.结果表明:5种激素对花粉管生长的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BA>NAA>GA>IAA>IBA,对于系内杂交,使花粉管在授粉后48h提前达到生长高峰,且BA、NAA使每个蒴果的结实量从6粒增加到15粒,提高了结实率;对于系间杂交,促进了花粉管伸长,推迟了花粉管停滞生长时间,未刺激花粉管进入子房;激素对不同组合花粉管生长情况不一致,多安娜×普瑞头、索蚌×多安娜花粉管在授粉后24~96h急剧生长,而多安娜×索蚌花粉管处于缓慢生长.生长调节物质对百合杂交花粉管生长的刺激作用因亲缘关系远近存在差异,亲缘关系近,刺激作用强;亲缘关系远,刺激作用弱.同时对正反交花粉管生长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富士、乔纳金、金矮生、嘎拉组培苗为试材,在继代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比久、矮壮素、多效唑及脱落酸.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和生长抑制剂对苹果组培苗种质延缓生长保存的效应.结果表明:比久、矮壮素均有明显抑制苹果组培苗生长的作用,且茎尖存活率高,试管苗生长状况较好,转入常规继代培养基当代即可恢复生长,可用于苹果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比久适宜的浓度为80 mg/L,矮壮素为75 mg/L左右:多效唑处理虽能明显抑制苹果试管苗生长,但易使有些品种试管苗玻璃化,可选择性应用;脱落酸作用过于剧烈,绝大部分处理苗死亡,不宜在苹果种质保存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栓皮栎茎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BA、NAA、GA3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对栓皮栎茎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6-BA(0.2~0.6mg·L-1)能促进栓皮栎茎芽增殖,6-BA浓度为1.0mg·L-1时,茎段基部形成大的愈伤组织块,对芽增殖有所抑制。单独使用不同浓度的6-BA对茎芽伸长无显著影响。适当浓度的NAA(0.01mg·L-1,0.1mg·L-1)与6-BA配合使用,能明显促进茎芽的伸长生长。当NAA浓度为0.5mg·L-1时,抑制茎芽增殖和生长。在培养基中添加2.0~5.0mg·L-1的GA3,对茎芽的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连续使用时,植株生长细弱,不利于进一步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8.
寿阳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寿阳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寿阳县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加快蔬菜新品种引进,加强蔬菜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实行"五统一"服务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完善市场营销策略,建立蔬菜营销网络,正确定位、做好特色、打造精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樟子松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在不同样地中测定的8株樟子松解析木数据,研究了樟子松人工幼龄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5年前达到最快生长;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8 ~ 20年时相交,而胸径和材积在0~ 20年一直处于速生期;直径和树高的连年增长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而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顾亚玲  马丽娜  许斌  李颖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88-10089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滩羊生长性状关联性,以提高滩羊整体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方法]选取69只宁夏滩羊为研究对象,运用PCR-RFLP技术,对已证实控制绵羊生长速度的主效基因生长激素(GH)基因进行检测,统计各基因型与滩羊初生重、二毛重、3月龄及6月龄体重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共检测到2种GH基因型,即AB和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481和0.6519,A等位基因频率为0.1811,而B等位基因频率为0.8189。通过关联性统计分析,AB基因型与滩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AB基因型是影响滩羊生长速度的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