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抹茶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抹茶的概念、历史和应用,并从茶树的品种选择、茶园的遮光、碾茶的制作与研磨等方面阐述了抹茶的生产过程,调查了抹茶产业的现状和应用前景,提出了抹茶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既是国家首批命名的“中国脐橙之乡”,也是“中国诗歌之乡”、“中国龙舟之乡”。解决脐橙销售困境的根本措施是加快市场网络建设;保持秭归脐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套马车是“发展晚熟品种、脐橙加工业、脐橙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枚奇葩源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而解”到陆羽《茶经》,再到现阶段遍地开花的茶艺馆、茶旅游业,茶文化逐渐从一种附属于茶产业的存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逐渐从文人雅士“阳春白雪”式的消遣走向寻常百姓文化消费。然而,在这股茶文化消费的热潮中,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新的消费热点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要看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茶文化成长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产业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思考采取怎样的方式来保障和促进茶文化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秭归县是我国首个“中国脐橙之乡”,现已成为全国柑桔产业30强县及世界罕见、中国惟一的“四季鲜橙”产区。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地提出设立“秭归脐橙品牌日”的决策,坚持“六橙”联动、齐头并进,争取更快地实现将秭归脐橙打造成“两个世界级”(世界级地标品牌、世界级文化载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产茶历史悠久.总结了婺源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情况,结合产业实际,提出了加强茶叶管理、品牌创建、拓宽营销渠道、强化主体培育、深化茶旅融合等促进婺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腾冲县拥有丰富的“生茶资源,多民族聚居,产生了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很多地方至今都保留着特有的“生茶传统文化。本文从“生茶传统文化保护着手,重点探讨了腾冲“生茶文化旅游,促进传统文化保护及经济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旅游属新兴文化旅游范畴,是茶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茶文化旅游,要有三方面优势:一要有兴盛的茶文化,二要有强大的茶产业,三要有响亮的茶品牌。茶为世界流行的一种健康饮料,日消费量达40多亿杯,我国倡导“茶为国饮”,每年消费的茶60余万t,可见爱茶的人之多。狗牯脑茶是我国传统名茶,其品牌在全省、全国都有极好声誉,经过百年历史长河,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基础。近年来,其产地遂川县加大了生态环境、乡村公路建设力度,“红”、“绿”旅游资源效益已逐渐显现:碧洲白水仙、汤湖温泉、安村水库、大汾热水洲、南风面登山探幽、营…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婺源茶产业紧紧围绕把婺源建成中国著名绿茶之乡,赣、浙、皖三省交界区域茶产业发展中心,茶业经济综合实力进人全国县级前三强的战略目标,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标准高效茶业,推动名优茶比重,产品附加值和出口创汇实现“三个提升”,全面增强婺源绿茶综合竞争力,促进了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2017年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依托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茶学科研力量,开展了“茶叶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茶树有害生物高效无害化治理研究”、“茶树遗传资源收集、创新与新特品种选育”、“茶园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综合评价与提升技术研究”等主要研究工作,同时还承担支撑江西茶产业发展的重任.一年来,在引领本区域茶产业科技创新、推动江西茶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促进茶农增产增收、支撑政府决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研究工作及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婺源县为了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内涵。茶产业作为婺源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婺源县在发展茶产业进程中,以“全域有机、质量兴茶、品牌强茶、茶旅融合”为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引导、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深入挖掘茶叶资源优势,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不断延伸和拓展茶产业链,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探索走出一条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态的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深入分析总结了婺源特色茶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做法、经验、成效及启示,并就如何更好促进婺源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安顺瀑布茶是贵州省名茶,其标准是在已有《安顺茶》标准的的基础上结合安顺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布的。阐述了两次安顺茶(含瀑布茶)的标准变化发展过程,对比了安顺瀑布茶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1佤族及其茶俗概述 佤族自称“阿佤”,其先民是古“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瓦”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在千百年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佤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其茶俗文化亦别开生面,豁然成趣,主要表现在烧茶、擂茶、 凉拌茶等茶俗茶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3.
原产于“中国脐橙之乡”秭归县的桃叶橙是本世纪50年代选育出的地方良种。2008年7月1日,秭归县柑桔协会申请的“秭归桃叶橙”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允许在农产品或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志,其登记证书编号AG100016,登记生产总规模为1000hm^2、1.5万t/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梧州市在努力推动六堡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六堡茶实现产销两旺、量价齐升、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立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以期为实现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婺源茶产业发展壮大,分析了婺源茶产业发展现状,并从基地建设、加工升级、扩大出口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当今文化旅游日趋发展,如何发展茶文化旅游对提升黄山旅游的地位意义深远。结合黄山茶文化旅游的现状,通过黄山文化旅游资源、茶非物质文化资源等分析,进一步创新黄山茶文化旅游,为黄山文化旅游产业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西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以配合江西省委省政府、江西省农业厅茶产业重点工作为中心,以支撑茶产业发展、解决茶产业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重点围绕茶树良种筛选、绿色生态茶叶生产、产品结构调整、节本增效、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工作,以实现实用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同时根据江西茶产业特点、专家专业优势和未来茶产业发展趋势,开展前沿性、创新性和基础性的重点研发工作,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  相似文献   

18.
我省三分之二地区是山区,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好,发展茶产业的潜力大,历史上我省茶产业的发展就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至今不少名茶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进入新世纪新时期,茶产业的发展形势很好,我们要把重振我省的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希望省茶叶协会在茶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改进茶农生产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做优做强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作出新的贡献。省委孟建柱书记在“重振江西茶产业”报告中的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19.
茶礼与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礼兴起于唐代 ,在不少地区、民族 ,茶礼与婚俗密不可分 ,婚俗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茶 ,所以茶礼几乎成为婚俗的代名词。在一定程度上 ,与婚俗相连的茶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生活风貌 ,因而成为民俗学、民族学和文化学的组成部分。在婚俗中 ,茶象征着纯洁、坚贞和多子多福。“茶性最洁”表示爱情纯洁无瑕 ,“茶不移本”表示爱情坚贞不移 ,“植必生子”、“茶树多籽”表示子孙繁盛、家庭幸福。因此 ,茶得以深深地介入婚俗之中去 ,茶礼也就成为民间普遍的风俗。人类除了用语言和歌声表达爱情外 ,还凭借各种物品。以物为媒时…  相似文献   

20.
素有“中国脐橙之乡”的湖北省秭归县,柑桔达1.2万hm^2,年产18万t,80%以上的是中熟脐橙罗伯生。面对全国各地竞相发展脐橙、产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现状,秭归县政府审时度势,在今春制定了全县柑桔品改实施方案,加强领导,采取“六统一”措施全力推进柑桔品改工程。据悉,今春两季全县柑桔已经完成品改1486.7hm^2,全面完成了全年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