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充分发挥陆良县资源优势,示范带动全县水稻安全、稳定生产,陆良县农业农村局探索性地在6.67hm~2稻田中开展绿色水稻(A级)种植技术示范。总结完善种植技术规程并逐步引导改变农户种植习惯、提高稻米品质;逐步引导扩大绿色水稻(A级)种植面积,推进优质稻种植区域化、基地化;逐步引导开展产品和产地认证,树立陆良稻米品牌,提高陆良稻米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助推陆良县水稻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并改造提升水稻传统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2.
承德市种植水稻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旱育稀植技术引进推广为主要内容,水稻生产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全市水稻生产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平均亩产由原来的350kg提高到现在的600kg左右,全市水稻生产规模曾扩大到60万亩。近年来,为了缓解水资源不足,解决京、津及本市城市用水压力,种植规模呈缩小趋势,但仍然保持在30万亩左右,种植规模仍居全省前列。为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稻米品质,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养殖田水稻无公害保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稻田养殖应用面积逐年扩大.2007年达到10多万亩,并在窑湾镇建成了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由于养殖田的水稻全程需严格控制或限定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它不仅可降低养殖风险,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成为我市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开发、实施订单农业的新渠道。为进一步提升稻米的内在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我们开展了养殖稻田无公害保优栽培技术的研究.已形成养殖田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重点把握5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有机稻米的生产是按自然农法和有机农业措施及相应标准生产出来的无污染、无残留、无毒的、优质、富营养型稻米。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及转基因物质。对有机水稻的种植提出新的技术要求,稻田中杂草的危害是影响有机稻谷  相似文献   

5.
目前,南郑区域内水稻机插秧品种多以黄花占、川优6203为主,但随着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迫切需要不同生育期、品质优、抗性好的优质更替品种。为了筛选适宜南郑平川、丘陵种植的水稻机插秧高产优质品种,2022年,南郑区农技中心联合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了4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机插秧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两优687产量高,抗倒性强、分蘖力好,综合表现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机插秧替代品种;农香39稻米品质优,产量潜力大,在加大纹枯病预防的前提下可加大推广种植力度;特香稻品质优,可做优质稻规模种植,订单生产。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海安市水稻种植面积3.7万hm2,为提高稻田种植效益,海安市从2009年开始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融入水产养殖,并在"稻田+N"综合种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实践,深入研究推动"稻田+N"模式发展的相应对策,大大提高了稻田种植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超级杂交稻和海水稻种植技术,意味着水稻的产量有新的突破,种植区域也将会更加广阔。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水稻种植、在何地种植,都需要注意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水稻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以及稻米的品质。1水稻生产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1生产环境及品种选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水稻属于喜高温、多湿、短日照作物,  相似文献   

8.
<正> 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粮,目前生产主要靠水稻。种植水稻必须要求有水源条件,这对广大的山丘坡地是件难办到的事。旱稻(陆稻)不苛求这一条件,它可把稻米的生产从有限的水田扩大到广大的山丘坡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细粮。但是,  相似文献   

9.
水稻生产不仅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同时稻田作为一类特殊的人工湿地,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上海稻田耕作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的三熟制转变为两熟制,到2010年代又从两熟制逐渐调整为一熟制。近年来,逐步形成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部分地区成功探索了稻田种养结合的绿色生产模式,并逐步实现了品牌化生产。然而,上海水稻绿色生产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粮食稳产压力、资源与环境约束以及高度依赖财政补贴、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今后稻田耕作制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在确保耕地面积、稻田比例不下降与稳定单产潜力的基础上,稳定全市粮食产量;创新和集成绿色栽培技术,提升稻田湿地生态功能;深化稻米品牌建设,以品牌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升水稻绿色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他曾是守卫南沙的战士,靠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干劲,硬是在稻田里闯出一片天;他把种田比喻成作战,将水稻成长过程画成“作战图”,在稻田里指挥“战斗”;他平时闷声不响,一谈到水稻种植就如数家珍;他的种植技艺在《江西日报》等报刊上频频亮相;他高中时成绩不佳,如今却给农大研究生讲水稻种植技术……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水稻种植专家、余干县天良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蠡泽”品牌稻米的创始人江良清,探究他这些光环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8.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