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强降雨下不同植被类型产流产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22-11223
设置径流观测场,观测次强降雨下不同植被恢复5年后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苦竹+牛鞭草植被类型在此次强降雨106.3mm下,产流、产沙量占其全年的15.24%和17.07%,调节降雨和抑制土壤侵蚀的能力最强;农耕地产流、产沙量占其全年的22.05%和31.65%,其中产沙量达其他3种植被类型的4.6~13.3倍,水土保持能力最弱;桦木+牛鞭草、杂交竹+牛鞭草植被类型因桦木生长和杂交竹间歇性采伐的原因水土保持能力居于中等水平。对比农耕地来说,3种植被恢复后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此次强降雨下地表径流控制程度还较弱,需继续加强对土壤和植被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植被承载力与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植被承载力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关系调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生态植被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土地植被承载力对植被结构的影响,认为在大气降雨量为唯一土壤水分输入量的黄土高原,土地植被承载力决定了植物群落密度,直接影响植被结构.从植被地带和群落适应性原理、缓解土壤干旱、控制植被生产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恢复与土地植被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建设必须优先考虑土地植被承载力,根据土地植被承载力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依据六盘山海子流域的气象资料,运用Penman法和桑斯维特法综合得出了植被潜在蒸散量,并考虑土壤水分含量和植被种类,计算植被在生长期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六盘山海子流域植被最小生态需水量为326.11×104m3,最小生态需水量富裕量为3.17×106m3;适宜生态需水量为573.54×104m3,适宜生态需水量富裕量为1.49×106m3.降雨能够很好地满足现有植被的基本生长;总体上能满足植被适宜生态需水,较好地满足草地的生态需水量,草地长势良好,基本满足灌木、苗圃、其他林地的正常生长需水,不能满足乔木正常生长需水.宜于大面积种植植被,优化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植物群落学研究方法,在江心洲南京生态科技岛内的设立了54个标准样地,并就该岛内的植被类型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洲岛内维管植物共计95科203属266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5种,裸子植物6科8属9种,被子植物85科191属252种,其中入侵植物12科20属23种;另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2)洲岛可划分为5个生态植被类型,包括I沿江滩涂湿地生态类型、II内陆湿地生态类型、III森林生态类型、IV农业种植生态类型和V构筑物干扰生态类型。(3)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通过原有植被保护、林相改造、重新构建等3种策略实现;针对洲尾、洲西侧廊道和洲头等群落现状特征,提出以群落构建优化为主的生态恢复措施,以期为江心洲及类似洲岛生态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南山区山地植被和主要植物群落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聚类和排序等方法,分析了南山区山地植被的特点,划分出了群落类型。南山区山地植被可划分为1个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6个群系组,18个群系,29个群丛。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民勤县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量,为区域生态用水与经济用水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针对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降雨量少、植被退化、盖度降低等现状,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干旱区受破坏非完全覆盖的天然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计算植被生态需水定额,扣除有效降雨后得到生态缺水定额,再结合遥感解译的不同类型植被的生态植被面积,获得植被生态需水量和生态缺水量。【结果】民勤县植被适宜和最小的生态需水量在枯水年分别为7 652.0万和4 045.3万m3,平水年分别为7 554.9万和3 994.0万m3,丰水年分别为6 546.3万和3 460.8万m3。植被适宜和最小的生态缺水量在枯水年分别为6 040.3万和2 433.7万m3,平水年分别为5 714.6万和2 153.8万m3,丰水年分别为4 220.4万和1 331.4万m3。【结论】利用FAO提出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植被生长期各月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与利用热脉冲法所得结果差异较小,说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可靠,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干旱区。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以往我国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作中存在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根据与森林生态恢复工程相关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原理及工程技术方法,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系统集成的概念、技术流程和技术集成体系.技术流程包括:①森林退化的监测与诊断;②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的可行性分析;③集成规划与设计;④集成实施;⑤评估;⑥集成管理体系等.技术集成体系有:①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监测、诊断、发布与预测的集成技术;②不同层次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重构或重组集成技术;③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恢复的集成技术;④森林生态系统信息网络重构与延展的集成技术;⑤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管理的系统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遥感影像解译和植被生态调查为基础,研究了深圳市区域绿道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和植被类型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区域绿道沿线植被景观格局空间分异明显,表现出从中西部以人工林为主过渡到东部以自然林为主的空间变化特征.中西部宝安区和大运支线等地段绿道周边植被人为干扰较大,植被斑块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东部三洲田等地段自然植被斑块完整性较好,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其中部分地段保存有较好的原生植被.最后针对深圳市区域绿道植被类型特征和空间分布提出规划设计和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植被修复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利用植物自然演替、人工种植或两者兼顾,使受到人为破坏、污染或自然毁损而产生的生态脆弱区重新建立植物群落并恢复生态功能的技术领域.矿区植被修复包括:蓄水固沙土,改良土壤;合理筛选植物和安排种植顺序,增加表面植被覆盖;以及建立次生植物群落,再造生态景观等3个互相联系和彼此渗透的发展阶段.植被修复是矿区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文章就国内外植物修复研究,植物修复技术在我国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以及矿区植被修复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植被修复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利用植物自然演替、人工种植或两者兼顾,使受到人为破坏、污染或自然毁损而产生的生态脆弱区重新建立植物群落并恢复生态功能的技术领域.矿区植被修复包括:蓄水固沙土,改良土壤;合理筛选植物和安排种植顺序,增加表面植被覆盖;以及建立次生植物群落,再造生态景观等3个互相联系和彼此渗透的发展阶段.植被修复是矿区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文章就国内外植物修复研究,植物修复技术在我国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以及矿区植被修复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