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黄龙寺自然保护区丹云峡景区周边两个乡(黄龙乡、施家堡乡)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交通运输不便,市场信息缺乏,缺乏发展副业的基本条件,几乎没有生产技术支持,收入来源受到限制。而且保护区与当地有关部门和社区的关系仍欠密切。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市场+农户"的社区发展模式思路及大力发展天麻种植、绿色食品等项目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做法,指出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天日山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通过对天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日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及科技人员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衣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日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主要冲突:①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9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③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④限制采薪烧炭,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⑤旅游开发后.环境质量和社会治安状况变差。并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成因进行了分析:①自然保护区的外部性是客观基础;②保护理念和模式落后是认知原因;③产权交易机制不健全是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慧  文弢 《乡村科技》2019,(3):32-33
贵州省黄平县平溪大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但地势偏远、区内及周边乡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能力和自养能力低下,当地村民对保护区的依赖度较重。为更好地保护区内物种,提高保护区自养能力,解决当地村民民生问题,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本文对大湾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机制建立进行初步探索。通过设立大湾山自然保护区共管小组、选择社区共管试点乡镇及实施自然资源的管理经营计划等措施,为大湾山自然保护区的共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龙寺自然保护区丹云峡景区周边两个乡(黄龙乡、施家堡乡)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交通运输不便,市场信息缺乏,缺乏发展副业的基本条件,几乎没有生产技术支持,收入来源受到限制。而且保护区与当地有关部门和社区的关系仍欠密切。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市场 农户”的社区发展模式思路及大力发展天麻种植、绿色食品等项目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SWOT分析构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临安市西天目乡人民政府和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以SWOT为分析框架,阐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强势与机会及弱势与挑战。强势与机会有:①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②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③基于非木质资源利用为主的产业结构;④当地居民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⑤社区共管模式雏形的出现;⑥强有力的林业科研力量支撑。弱势与挑战为:①对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②自然保护与社区利益共享机制未完全形成;③社区共管机制尚不健全;④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退化。提出了构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利益共享和伙伴合作机制的设想。表4参8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村快速评估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土地利用、社区林业现状、资源传统利用与管理方式、保护区现行管理体系及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地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周边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高、利用方式多样,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消耗严重,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能力低,随保护力度加大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各民族人民在建房用材上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引入社区林业理论,提出改进保护区管理的方法,提高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意识,将保护区管理与乡村群众的经济条件改善结合起来是实现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不清,划界不明,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引发了自然保护区与区内及周边社区尖锐的矛盾冲突。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现有制度对划入自然保护区的周边社区集体土地的所有者所造成的侵权行为日益突显,而其根本原因正是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不明晰。以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个行政村50户村民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从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社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影响等角度出发,分析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与有效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睿  李星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51-6152
在对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社区居民与保护区主要存在3大矛盾,即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被动管理与民主参与之间的矛盾、群众责任具体与权利抽象之间的矛盾。分析认为保护区内及周边少数民族村寨众多、社区大量集体林被划入保护区范围和社区居民贫穷落后是造成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并从保护区内居民搬迁、发放林权证、解决补偿问题和社区帮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顾志宏  金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08-7909
分析了2005~2007年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①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内共有斑块5 069.00个,斑块密度为2 595.00个/hm2,平均斑块面积为3.20 hm2,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49,斑块丰富度为68.00,边界总长度为19 011 119.91 m,边界密度为97.34 m/km2,景观形状指数为35.19。②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质量下降,栖息地斑块破碎化现象较为严重,急需加强管护、加大投入。笔者建议通过在各自然保护区间建立生境走廊连接破碎栖息地;加强资源管护,严格审批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加强对川金丝猴和其栖息地的科学研究投入和资金投入;采取改善当地社区环境的有效措施,缓解人员生活对保护区造成的压力;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等手段,达到提高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质量、有效保护川金丝猴这一珍贵物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论述了长青保护区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周边社区现实生活状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共生理论视角反思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出3个问题来阐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共生理念。并提出"政府-保护区-社区"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参与式乡村评估在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环境基金保护地管理项目旨在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该项目的示范区,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9月19日~10月5日进行了准备阶段的PRA调查工作.通过对该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社区的实地调查,了解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化状况,对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源利用受限制、经济发展缓慢、野生动物危害、交通不便、基础服务设施差、缺乏农业技术以及退耕还林后未减税是影响当地社区发展的重要因子,并就此次调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调查人员理解偏差;当地居民的认识误区、实践与理论的出人、人为因素干抗、第三方参与不足和资料处理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其荒漠生态系统在整个古地中海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保护区庞大社区人口的生产生活给保护区管护带来极大压力,通过实施社区共管并帮助社区发展,试图从根本上消除社区发展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总结出了社区共管中存在着资源保护与利用、利益分配、社区自身压力加剧带来不良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引进合作项目、提高社区农民收入教育、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项目建设机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型产业等有关社区共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经历了数量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功能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情况非常复杂,土地权属冲突不断.无偿的强制性限制土地利用的政策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矛盾,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产生冲突,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和保护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国际上最近发展的税收和补贴政策无法代替现有的限制土地利用政策,因此,需要在现有的限制土地利用政策基础上加以改进,引进生态补偿等方式,提高现有政策的效果;同时,在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积极探索社区共管的不同模式,以弥补生态补偿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旅游原则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确定了10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需要满足的评价指标:自然区域的旅游、欣赏和学习动机、旅游的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社区对资源保护的态度、旅游收益投入保护、旅游对社区的经济效益、社区对保护区旅游的参与、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尊重,根据各指标总得分将生态旅游定性划分为3个等级.该方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属于等级Ⅱ--部分生态旅游,应在为游客提供更多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建立社区参与机制以及融入更多的当地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17.
马虹  孙强  赵阳  苗长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19-6022
为了更好地协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用PRA方法,深入分析了保护区所在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并未达到保护区建立初期总体规划所预期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统一"的实际效果。因此需要加大政策协调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开发生态旅游和发展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实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的政策目标,更好地促进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之一,与当地社区的融合度较高。通过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共管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社区对保护区威胁的因素,并在社区共管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与周边社区居民的影响密不可分。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对当今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普遍存在的利益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不同情况下该动态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最后对最优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策略组合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庞大的社区人口的生产生活给保护区管护带来极大压力.通过实施社区共管并帮助社区发展,试图从根本上消除社区发展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并针对共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