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的发展繁荣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农口类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农村的发展靠党建引领,农村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党员往往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突出的综合素养,更能经得住工作考验和政治考验。因此,农业类职业院校作为社会农业技术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在当前新形势下,探索如何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并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对接,为乡村培养契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党员,是新时期赋予农职院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振兴对于人才的普遍需求。  相似文献   

2.
乡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新发现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价值,直面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困境,提出投入拉动,提供经费保障;队伍带动,整合人才资源;创新推动,提高活动质量;管理驱动,建立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经济也有了稳步提高,很多农民也享受到各种政策红利,可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问题,难以走出困境。本文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发挥的重要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出困境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介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要求,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困境,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途径,以期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议题,吸引乡土人才回流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路径。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乡土人才与乡村人才振兴的内在关系,关注乡土人才回流的重要性,忽略了乡土人才回流的困境和可行性策略。依循勒温场动力理论的内在逻辑,对汨罗市长乐镇的引才案例进行考察,研究得出:乡土人才回流动力不足的内在机理为"双场"交互过程中产生失衡,由此触发了乡土人才回流安全感缺失、认同感弱化、归宿感淡化、成就感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推动乡村产业转型、重塑乡村文化体系、强化乡村公共精神、调整激励机制结构调动乡土人才回流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王戍 《河南农业》2023,(15):42-45
乡村振兴引领了乡村发展方向,开启了新时代的乡村现代化建设道路。在新时代的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村落囿于种种自身局限,难以有效回应新时代变化,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矛盾、危机甚至挑战。统筹城乡建设一体化,乡村要开好局。在系统分析了现阶段乡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人才、生态、技术困境的基础上,立足生态与技术两种视角,提出乡村发展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对于治国安邦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再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新的历史条件下,乡村治理需要新的治理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到位,"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乡村治理缺乏财政支撑等问题阻碍了广大农村地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为了摆脱乡村治理的困境,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等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出现在解决城市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也危及农村的发展,使乡村陷入发展困境.引导人才回流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可以通过实施短期外来人才引进、中期本土人才回归、长期教育观念转变的人才战略来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之后,我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的目标,为彻底消除农村的贫困。高职院校需要明白自己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的使命,从大局角度出发,思考此战略实施的意义,勇于承担自己的所属的责任。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担当、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搭建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夯实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基础等措施的实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多种原因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补齐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探讨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经济困境,并探索其解决办法,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类职业院校作为输送新型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以学生党支部为载体,创新思想教育模式,紧跟时代需求,结合农科专业特色优势探索与地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结对共建的方式方法,构建学生党员与乡村建设关联的党员教育培养体系,培养契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党员,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输送新生力量和后备力量,对于乡村党建工作和大学生党员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93-294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逐渐深化,国家对于乡村振兴有了全新的要求,顺应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当代的乡村振兴应该注重产业兴旺、文化传承、文明建设以及生活富裕。主要分析了当代济宁市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提出济宁市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技术人才是发展和促进农村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涉农院校农业类专业因“农”而设,为“农”而生,与农村与农业产业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中要发挥内在的独特优势,就必须紧密对接农村与农业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人才与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必须牢牢抓好,把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准确的指导方针贯彻到新农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实践的能力,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群众工作的向心力,只有秉持三个力的执行理念才能新农村的经济状况全面的提升,促使农村经济发展向着全国的经济发展浪潮靠拢.  相似文献   

15.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乡村振兴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纽带,乡村振兴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发展。然而,当前的村民自治推进过程中,在经济因素、村民思想素质、法律制度等方面遭遇种种障碍。解决这些困境的出路在于,一是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二是要加强培训以提升农民思想素质;三是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我国城乡关系深刻变化和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重大部署。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七十多年,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覆盖全产业链的为农服务体系、完善的流通网络体系,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累了广泛而雄厚的优势条件。目前供销合作社正紧密围绕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的内容,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新模式,并以农资、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为引领,积极探索开展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利用,同时强调以基层合作社为抓手,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水平,进一步密切政府与农户的联系,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7.
农林院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林院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使命、职责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意义。农林院校要围绕科教兴农主线,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专业结构和办学布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载体,强化科技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建设专家服务队伍,把产教融合贯穿服务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有力提供了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刘媛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71-273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我国重大战略部署,其关键是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人才.涉农高职院校作为提供农业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应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通过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困境和实践进行探索,旨在为促进涉农院校人才培养、实现新的更大突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组织力是一个政党的号召力、践行力、凝聚力,是党领导一切的战斗力,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核心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切实关系着党在基层影响力的发挥,关系着党在基层的经济建设、组织建设以及治理效能的发挥。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党员干部老龄化、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流动党员多管理困难、党组织组织力弱、部分党组织存在腐化等问题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发挥。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必须强化党在基层的力量联合、组织联合、治理联合、经济联合,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陈晓宇 《乡村科技》2021,(33):13-15
本文作者主要从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进程入手,并从宏观角度出发,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现实意义进行探讨.从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等多个维度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进行探究,其主要不足表现为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认识不到位、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缺乏主体意识、乡村文化振兴的活跃度不高等,并提出社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