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农民素质基本情况,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提出农民教育培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笔者有幸参与了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全市农业农村劳动力情况、培训需求、培训基地条件等进行全面调研。  相似文献   

2.
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转移现状,指出现状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以及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提出21世纪新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加强3个战略转型,实现一个转移。3个转型即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型和农村劳动力素质转型,一个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广东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建立模型,实证这些因素对广东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素质、城镇化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二元结构等是影响广东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关键因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广东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解决途径。从农村教育这一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隐含实现条件出发,提出农村教育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因素,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转型、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非农产业等要求的不适应性;根据农村教育的瓶颈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民收入是衡量农业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综合性指标,农民收入构成反映了农业经济活动的质量和层次。以张家界市为例,对农民收入构成分析发现: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着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农业扶持力度不够、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等问题。要实现农业发展的提质升级,必须注重调整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和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及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是衡量农业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综合性指标,农民收入构成反映了农业经济活动的质量和层次。以张家界市为例,对农民收入构成分析发现: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着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农业扶持力度不够、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等问题。要实现农业发展的提质升级,必须注重调整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和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及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过去数百年时间里,先后完成了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了工业化和比较优势升级。它们的经验包括:将本国国情与工业化规律结合起来,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挖掘农业生产潜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重视教育事业,优化劳动力素质等。这些经验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成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工业化的进程、农业自身的发展、政府行为、劳动者素质等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转型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有其共性规律和区域差异。本文基于1991—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农村经济转型数据,从农业转型和农村劳动力转型两个维度剖析不同国家的农村经济转型阶段特征,并以农村减贫为例考察其转型效果,在此基础上开展农村经济转型的类型学研究,揭示农村经济转型的一般规律。研究发现,近三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经济转型速度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制度革新、市场改革、技术应用、土地规模化和城市化等因素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且农村经济转型速度越快,减贫效果越明显。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加快农业转型速度,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型速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与农村经济转型阶段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这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发展农村教育,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12.
农业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装备保障。通过利用1996—2016年我国31省面板数据,从农业机械化、耕地资源和农业劳动力等3个方面分析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发展历程和发展经验,以寻求我国农业发展共同点和发展运动规律。分析发现,我国农业资源发展存在如下特征:农业机械化数量和机械总动力逐渐增加,机械结构表现出小型机械数量增长停滞,大型机械发展迅猛。耕地质量逐渐恶化。农村劳动力发展方向由"离土不离乡"发展阶段逐渐向"城乡一体化自由发展"阶段转变,农村劳动力结构并未表现出劳动力女性化趋势,但老龄化特征较为明显。这些发展经验为我国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子猷 《农业考古》2005,(6):316-317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农业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兴旺和现代化进程。文章从苏州农业劳动力素质现状出发,对农业劳动力在农业中的重要影响作了剖析。指出: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是“科技兴农”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当前甚至今后急待研究的一大课题。文章首先联系苏州实际,列举了当前农业劳动力素质日趋低弱化的五种表现。提出:文化素质先天不足、技术素质后天失调;劳动力转移盲目无度,釜底抽薪、缺乏统盘规划;农村教育严重脱离农业实际需要是导致农业劳动力素质低弱化的三大成因。文章着重剖析了由此而对农业再发展造成的严重危机:先进农业科技难以扩大应用;农业兼业经营局面不断加剧;农业规模经营难以拓展;农业现代化步履维艰。农业劳动力素质如何提高?文章认为: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建立农村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提高现有农业劳动力及其后备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三要发挥各级各类农村推广人员的作用,以科技为前导,带动农业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四要立足农业稳定发展,建立农业劳动力转移新机制,即梯度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原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将土地流转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体制的重要举措予以重点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效益,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原阳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效原阳县城镇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农户转出土地的要求越来越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要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村现代化必须以人力资本为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是当前研究农村经济的最主要的课题。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通过调查发现,未来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许多障碍。 ——劳动力自身的障碍。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是由劳动力素质偏低造成的。劳动力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如淄博市张店区2002年劳动力总人数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罗山县涌现了一批土地流转大户,催生了一大批家庭农场,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发展现状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家庭农场的出现,丰富了罗山县农村经  相似文献   

18.
农业转型背景下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4):644-648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转型成为了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路径。积极引导农业转型、鼓励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开发农村市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基于分析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其对现代乡村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可为改善农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农村劳动力蓄积的大国,我国农业劳动力无业可就的矛盾非常突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我国经济的现实出发,从农内、农外、农民素质等方面探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提出当前在农内、最终在农外,根本在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思路,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流向城市,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农民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劳动力流失,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农民现代化的转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一批新型农民,是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