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满足儿童随认知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行为和活动特征,给儿童提供一个更好的户外活动环境,通过对石家庄儿童公园场地的背景和现状问题的分析,以"趣·成长"为主题,将公园的功能区、特色景点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划分出儿童活动区、休闲活动区、体能拓展区、山体景观区、滨水活动区以及特色文化区6大部分和若干个景点。在童趣园、绿篱迷宫、趣味雕塑园和汉字广场4个主要的儿童活动空间的场景设计中,结合特色环境、场地保留元素和空间主题,设计出具有生态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儿童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
山地城市滨水空间由于涉及2类不同的地理空间而具有独特的景观个性。现代景观设计中,滨水绿地是城市公共开放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处于复杂地形上的滨水绿地则为景观设计提高了难度。绥江新城位于云南省东北角,毗邻金沙江,地形地貌复杂。以绥江新城滨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尊重场地复杂地貌现状的基础上,融合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创造富有山地城市特色的滨水绿地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3.
蓝色空间在缓解精神压力和恢复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潜能。选取海口市滨海型蓝色空间,通过语义分割图像处理、场地评价、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空间特征及公众心理健康恢复性评价数据,探讨不同蓝色空间恢复性评价以及空间特征因子对恢复性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植物、水体等空间自然元素丰富、休憩设施等空间特性要素完备的滨水空间恢复性效应更佳;蓝视率、植物丰富度、休憩设施对热带滨海蓝色空间恢复性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热带滨海空间元素配置,提升热带城市蓝色空间品质,调整恢复性环境空间布局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闽西南山区客家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独特,水系景观地域特征突出。先采用影响要素叠加的方式,总结特定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下闽西南自然水系特征,并与我国其他典型地域进行对比;然后从聚落选址、形态及传统理水手法方面,分析河坑村水系对村落空间构成的影响,并采取要素构成的方法,提取滨水植被、驳岸形态、滨水构筑、滨水人文活动等景观要素特征,剖析其自然和人文成因,为闽西南客家村落景观的保护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调查重庆市山地公园地形空间与儿童游戏活动结合现状,阐明基于不同地形空间特征下产生的引导性及自发性儿童游戏活动。选取江与城体育公园为详细调查对象,结合儿童对正式与非正式游戏场地活动项目的喜爱度与参与度调研结果,评价山地公园儿童活动场地建设的优劣,以此探究基于地形空间特征的儿童游戏活动项目布置方式,针对不同类型地形空间的儿童游戏场地提出增加突出地形特色的游戏设施,打造串联式的游戏活动布局等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公园的场地设计中,地形地貌的特点与场地的尺度大小、形态构成、活动空间安排等均关系密切。根据儿童公园以游戏空间为主导的特点,提出场地设计中地形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及合理改造的原则。选取广州儿童公园场地设计中的地形利用佳例,重点分析儿童公园的入口空间、典型游戏空间、挡墙处理、地形利用等,探讨结合场地特点营造丰富有趣、特点鲜明的空间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西湖文化园为例,通过分析城市中央滨水空间具有的主要功能,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城市中央滨水公共空间的四个基本点: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实现滨水绿地生态职能、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开发和景观经济价值的合理利用。以期为今后城市中央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泽英 《广东园林》2008,30(2):26-29
对珠三角地区历史文化以及地方特有景观进行传承,以网状脉络的理念将场地划分成各种公共绿地空间与自然生态绿地空间,并对滨水交界整合设计与采用引水入园的方法,创造一个供市民游憩、观赏与活动的现代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林业》2022,(1):130-135
以城市存量开发和精细化治理为导向,探索构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有助于为老城区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量化依据。在综合考虑景观的功能性和在地性的基础上,从区位、空间、生态、设施、文化5个活力维度遴选指标因子,采用PSPL调研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建立活力评价体系,对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老城区滨水空间区位活力优势明显,但空间、生态、设施及文化活力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活力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路网结构提升可达性、增强空间连续性与空间参与度、优化竖向空间层次、丰富空间组合形式、优化视线通廊及服务设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廊道等设计策略,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休闲区滨水公园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解析,了解场地存在问题,结合滹沱河景区总体规划,在设计中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将滨水公园设计为"一线、一带、四区、九大景"自然式城市滨水景观;场地设计保持与外环境协调,划分成4个分区,即花卉观赏区、安静休闲区、生态湿地区、活力运动区;园内九景的设计结合场地特征基础,满足功能性、生态性、亲水性等,形成动静结合、景观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连续景观线,分别为城市广场、生态湿地、密林野趣、滹沱记忆、长岛清影、临水吟诗、瞭望自然、浪漫教堂、梦幻花镜;园内种植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将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滨水公园设计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1.
滨水带状公园中的慢行活动空间是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城市空间。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慢行路径、慢行设施、慢行景观3个方面和16个评价指标构建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空间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权重结果表明慢行路径对于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最为重要,出入口、道路连通性、无障碍设计、水岸与边坡防护设施对慢行活动影响较大。并以海口市西海岸带状公园为例,计算公园各区段综合得分和各指标得分,得到各区段在打造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方面的评价及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12.
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是近年来园林景观行业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一。回顾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进展,对该理论在城市滨水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南通海港引河绿廊景观绿化工程为实践案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依托景观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理念,总结提出了城市滨水绿地的3种典型设计策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增强水利基础设施韧性及提升滨水绿地的服务能级,展示了滨水绿地景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以杭州几个代表性滨水绿地景观规划为例,对城市滨水绿地中休闲健身空间的组织原则、规划模式特点,以及如何统筹安排好其内部空间和外部联系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为实现城市滨水绿地的综合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岭南水乡的滨水道良好的连通性能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及其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等。随着城镇化发展,滨水道出现通畅度不佳、空间渗透能力较弱、集聚效益较低的问题。以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研究分析,选取连接度、深度值、整体集成度、全局穿行度与步行穿行度 5 项指标数据对滨水道连通性进行分析,并运用熵权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三角镇滨水道连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实地踏勘与空间句法指标数据分析三角镇滨水道的空间形态与现状,进而提出三角镇滨水道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简析了国内关于滨水区生态设计研究动态.指出了目前小城镇滨水区生态设计的误区.即研究范围局限化,滨水空间破碎化.生态驳岸主角化,生态设计误解化。探讨了运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小城镇滨水区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以琼海万泉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黎平  刘伟 《中国城市林业》2012,10(2):40-42,45
文章以海南琼海万泉河滨河绿带嘉积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滨河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及景观空间形态等各层面的需求,结合滨河城区的周边环境特征,通过区域性空间分析提出以河流和水为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指出应在充分理解水岸空间、节点与视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水文资料和现场施工特点,选用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法,最终实现万泉河滨河带"建设全新的滨水居住与旅游度假地产"的整体开发构思。    相似文献   

17.
运用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围绕山地地形特点,研讨、总结了自然山水空间与花园游赏空间高度融合的山地花园规划建设的理景策略:因山就势统筹总体布局,系统重塑水安全与水景观,多元整合立体景观体系。并结合广州花园锣鼓坑工程的设计建设实践,从宏观层面的山水生态环境维育、景点选址,到中观层面的立体布局设计、多层次视景的错落组织,再到微观层面多种空间塑造手法的灵活应用,详细探讨山地花园的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8.
程晓山 《广东园林》2006,28(1):27-29
通过介绍佛山中央公园与滨河公园的深化设计,探讨如何运用各种造园手法,通过细节处理,将公同概念设计方案进一步深化为功能结构完善、景观效果突出的实施方案,结合地方文化特点,打造全新的地域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