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在新时代背景下,强调居民休闲游憩与美好生活的联系,关注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休闲游憩功能及其发展不充分的现状,以北欧国家芬兰为经验借鉴,研究了赫尔辛基市社区公共开放空间休闲游憩功能的发展理念和实践方法,重点剖析其空间营造过程,归纳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等多元主体的营造职能。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实际情况,提出空间战略整合、空间生产转型以及空间绩效优化提升等相应的营造策略,系统提升社区公共开放空间休闲游憩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多功能性绿色基础设施与社区公共空间结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达性"作为两者结合规划的关键点,继而对公共空间方格网街道肌理下多功能性GI规划展开量化研究,最后以南京新街口街道为例,详细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多种社会功能影响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空间是一种非独立占地的开放空间,与其他独立占地的开放空间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体系。随着城市可建设用地越趋紧张,存量规划建设转型背景下有必要统筹城市中各类开放空间,规划整合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通过调研城市里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空间,比较分析其类型与功能,结合其具有较大规模存量、易可达性、易改造等特点,探讨在控规、城市设计层面上实行容积率鼓励与双线区间方法控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控制指标,做到节约建设用地的同时也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在三峡库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时间紧、体量大,居民业态、土地模式、空间格局和生活方式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了移民城镇社区空间特征的地方性趋弱甚至消失,移民群体的恋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恋地空间的寻回对增强移民情感认同、提升活动体验以及完善库区人居环境都有着积极意义。以“地方依恋”为切入点,分析其理论演进过程,梳理与公共空间相关的恋地研究,进而从移民群体恋地需求、社区空间恋地机制和公共空间品质提升3个层面构建三峡库区移民社区公共空间研究路径,为地域性景观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尝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从“增量”到“存量”的转变,城市更新从“大规模”建设转向“小而微”改造,小微空间越来越多地影响大环境网络的舒适度,健康城市思想正逐步融入社区空间组织和生态建设中。以社区微花园更新为基础,健康城市为导向,注重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和社区生活圈的完善,其治理内容包括健康文化治理、自然疗愈治理、社会公平治理、社会活力治理等4 方面。研究通过对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微花园设计治理体系的探索,归纳微花园设计治理如何有效促进我国当前的健康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现代社区口袋公园如何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以深圳市福田区景田片区9个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社区生活圈营造作为切入点,采用行为观察、现场拍摄记录、问卷评价等方法,从多角度分析不同类型口袋公园基本现状、居民的使用满意情况,和使用者行为特征、使用需求,总结出公园现状特色缺失、同质化,互动空间缺失、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可达性差,以及设施配套与需求错位等问题。并从居民生活圈打造和需求出发,提出建设多样化公园,空间叠加优化布局,构建功能合理、布局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以及打造宜人尺度的绿色开放空间等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7.
向妍燕 《绿色科技》2019,(3):9-11,16
探索了存量规划背景下社区公众参与的新方法与思路,结合实践确定了研究区社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更新内容及策略。以宜昌市西陵区为例,搭建了宜昌市西陵区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公众参与平台。该平台借助户外助手、谷歌地球软件调研,得到空间节点的地理信息;通过PPGIS平台呈现对应信息并实现与公众的信息互动,得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的策略,完成针对性微型公共空间规划更新实践。实践表明:PPGIS平台是社区微空间规划更新的技术创新,可高效搜集公众参与需求,便于采取针对性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科学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模型,明确公平性评价指标,文章以海口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供给评价模型,从机会均等、空间可达、供需关系、景观公正4个方面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有待提高;服务范围覆盖率和可达性存在空间分异现象,沿海沿江地区的公平性高于离海地区;所有出行方式下均存在服务盲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有效的公众建议反馈机制,优化资源配置;2)结合人口比例调整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数量,结合城市更新、社区改造、附属绿地公共化等方式“见缝插绿”;3)优化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城市开放空间理论的回顾,并在对新一轮大伦敦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的开放空间规划的案例剖析下,探讨实施合理的规划控制方法与严格的保护措施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保护和再生中的有效手段,最后将提出案例分析对其他城市的借鉴作用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生活在城市中儿童比例逐渐增加,但户外活动空间不足,极易引起多种儿童生理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亟需将儿童友好理念纳入新一轮城市建设中。以安全性、可达性、参与性为基本原则,提出了指导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的交通友好、空间友好、参与友好策略,即打造安全的街区环境,结合社区生活圈合理布局儿童活动空间,鼓励儿童参与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以儿童友好理念助推城市微更新实现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8年12月1日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从生活圈居住区层面,利用Open Street Map地图矢量数据、百度地图的POI数据等,以GIS为基础,应用网络分析法对哈尔滨市道外区进行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规划,探讨了生活圈居住区空间布局现状特征,提出了优化策略:要想优化生活圈居住区的规划,首要任务是完善步行道路体系;其次是要平衡市区与郊区的生活圈居住区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浅析美国袖珍公园典型代表——佩雷公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城市中的袖珍公园也称“迷你”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在城市结构中,主要为附近居民服务。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袖珍公园。1967年5月23日,美国纽约53号大街的佩雷(Parlay Park)公园正式开园,这一新形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问世,标志着袖...  相似文献   

13.
借助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了我国老年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现状,以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为出发点,以成都市的养老社区——成都纯德养老中心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的方式,调查并总结了我国老年公共空间现存的问题,再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借鉴和总结了国内外优秀老年公共空间案例中的设计要点,为此后的老年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理论支撑和思维向导。  相似文献   

14.
微型公共空间是未来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增加方式,但长期以来,其用地面积偏小,空间品质不高,管理机制不足。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对微型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再结合发展近60年的纽约私有公共空间(POPS)政策中的设计管控、审批实施和维护监管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微型公共空间的规划实施为案例,介绍其规划布局、设计策略和实施途径,探索在城市新区中适应我国制度环境的“规划设计-审批实施-监督维护”全过程管控路径。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社区绿地作为居民最贴近的景观,已日渐成为居民的“户外客厅”。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老旧社区逐渐被城市发展所遗忘,面临着社区绿地面积少、荒废空间多、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等现状,老旧社区微空间急需激活与重塑。以长沙市侯家塘社区红旗片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社区微空间类型,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出发,提高老旧社区的利用价值,促进老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并着重从健康生活角度探析社区微空间的改造与建设,总结提出了4个更新策略:即开放天台空间、激活闲置场地、创造交流空间和营造健康氛围。以使老旧社区能够满足居民健康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老旧社区普遍存在停车混乱、公共空间不足、社区文化不凸显、社区形象不突出等问题。在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公园城市和提升人民获得感的新城市发展理念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微改造是城市修补的重要抓手。总结了广州环市路沿线11个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存在散点分布、不成体系,违规占用、空间破败,特色缺乏,可识别性差三大问题;提出连接社区内外成系统、精细挖潜增数量、围绕生活提品质的三大修补策略,并从功能复合化和空间立体化两大方面,结合案例提出修补设计的具体手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为我国传染病防控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绿地是城市中最具弹性的公共空间.为促使其防控效能的高效发挥,在梳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绿地在应对疫情时承担的防御、减缓、治理等作用,并从城市级、区级、社区级3个空间尺度提出了城市绿地防控单元的规划策略,形成...  相似文献   

18.
毛志香  都一  杨翠霞 《绿色科技》2020,(3):201-202,205
指出了“三生”空间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是村落农业生产、生态景观保护、农村生活发展建设的关键。以辽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为背景,以白音爱里村为例,对其村落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以及生活空间进行了解析,并探讨了其生态文化、农业文化和“三生”空间下的海青房得大院文化等特征。旨在从人地关系理论和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为乡村振兴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保康县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建设,构建评估体系,对保康县“十三五”和“十四五” 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认为,保康县“十四五”规划较“十三五”规划生物多 样性主流化程度显著提升,评估分数由58 分上升到84 分;提升之处包括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区域跨部门协调合作与交流、生物多样性立法或执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支 撑、有害生物防治、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十四五”规划中 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仍需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与公众参 与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共管、生态补偿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和生物多样性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一、广场的大与小 城市广场一般是指由建筑、街道和绿地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永久性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魁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有着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