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省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蹄莲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细菌.经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测序及BIOLOG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p.ch.)两种,而主要是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 相似文献
2.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蹄莲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细菌.经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测序及BIOLOG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p.ch.)两种,而主要是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海洋源性微生物对细菌性疾病潜在的防控作用,对海水中分离得到的纯化菌株Q165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并检测Q165的群体感应淬灭活性和常见病原菌抑菌谱。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菌株Q165与运动特里顿杆菌(Tritonibacter mobilis)DSM 23403T相似性为99.47%,与斯氏特里顿杆菌(T.scottomollicae)LMG 24367T相似性为98.95%,与大西洋鲁杰氏菌(Ruegeria atlantica)CECT 4292T相似性为97.2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Q165与运动特里顿杆菌聚为一簇,亲缘关系近,鉴定为运动特里顿杆菌。群体感应淬灭活性检测结果表明,Q165对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s, AHLs)信号分子具有降解活性,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得,Q165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鳗弧菌的生长。为菌株Q165及其活性产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抗细菌性软腐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筛选引起彩色马蹄莲软腐病的致病病原菌,进行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 Me - JA)、苯并噻二唑(BTH)、二氯异烟酸( INA)4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病原菌的体外生长抑制试验,室内和室外诱导彩色马蹄莲抗病原菌等试验,结果表明:1.00 mmol/L的SA能部分抑制病原菌的生长,1.00 mmol/L的INA能完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1.0 mmol/L的INA处理液浸湿彩色马蹄莲叶片,24h后接种,能够部分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室外回接试验发现,喷施各种生长调节物质24 h后接种,只有0.10、0.25、1.00 mmol/L SA具有一定程度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后,细菌性软腐病菌侵染对彩色马蹄莲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彩色马蹄莲相关抗病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把0(对照,CK)、0.25和1.00 mmol/L的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二氯异烟酸(INA)液体喷施到彩色马蹄莲叶片正反两面,保鲜袋套袋24 h,然后用牙签蘸取1×108 CFU/mL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c.)菌液刺穿叶片,取样观察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并取样测定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接种P.c.c. 24 h后,对照和0.25 mmol/L的Me-JA处理组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破坏严重;而0.25 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破坏较轻。接种病原菌0~32 h内,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相比,0.25 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MDA含量相对较低;对照处理组SOD活性一直呈直线状态,而0.25 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SOD活性于接种后8 h即比0 h的高,并于24 h达到401.56和378.02 U/gFW,远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结论】彩色马蹄莲经P.c.c.侵染后,细胞亚显微结构会在短时间内(24 h)受到严重破坏,而经0.25 mmol/L的SA或INA提前24 h诱导,其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受破坏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后,细菌性软腐病菌侵染对彩色马蹄莲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彩色马蹄莲相关抗病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把0(对照,CK)、0.25和1.00mmol/L的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二氯异烟酸(INA)液体喷施到彩色马蹄莲叶片正反两面,保鲜袋套袋24h,然后用牙签蘸取1×108CFU/mL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c.)菌液刺穿叶片,取样观察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并取样测定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接种P.c.c.24h后,对照和0.25mmol/L的Me-JA处理组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破坏严重;而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破坏较轻。接种病原菌0~32h内,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相比,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MDA含量相对较低;对照处理组SOD活性一直呈直线状态,而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SOD活性于接种后8h即比0h的高,并于24h达到401.56和378.02U/gFW,远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结论】彩色马蹄莲经P.c.c.侵染后,细胞亚显微结构会在短时间内(24h)受到严重破坏,而经0.25mmol/L的SA或INA提前24h诱导,其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受破坏的程度较轻。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软腐病是金线莲栽培中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通常为软腐欧文氏菌黑茎病变种Eruinia carotovora var. atroseptica。本研究从浙江金华金线莲软腐病样品中分离到菌株J-4,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侵染引起的金线莲软腐病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相同。利用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492R进行的PCR扩增实验发现,J-4的16S rDNA序列与已报道的Dickeya fangzhongdai JS5T(NR_151914)的相应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该序列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显示,J-4与已报道的D. fangzhongdai菌株聚焦。以上结果表明,D. fangzhongdai J-4是引起金华地区金线莲软腐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具备在39 ℃以及含有7% NaCl培养基中生长的能力,能液化明胶,不能降解淀粉;可以利用蔗糖、D-葡萄糖、D-甘露糖,不能利用D-麦芽糖、古老糖、D-海藻糖、α-葡萄糖等。金线莲软腐病病原的鉴定及研究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室从水产养殖池防污附钢片的微生物黏膜中分离到一株菌DL3,为了明确该菌株的活性及作为有益菌进行应用的可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其做了初步鉴定,并采用牛津杯法、平板法分别测定了菌株的抑菌活性和群体感应淬灭活性。基于菌株DL3 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解肽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eptidolytica)NBRC 101021T的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为99.64%;抑菌试验显示,该菌株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链球菌(Streptococcus)、志贺氏杆菌(Shigella)、河弧菌(V.fluvialis)、东方弧菌(V.orientali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10.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是细菌通过信号分子的分泌、识别,从而调控细胞运动性、生物膜形成、毒素产生等致病行为的细胞交流机制,是病原菌致病过程的指挥系统,也是细菌病害防控的新靶标.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 QQ)则是通过信号分子类似物、信号分子降解酶剂、信号受体激活剂/抑制剂等策略干扰、阻断病原菌的群体感应通讯系统.文章综述了3类重要的细菌群体通讯信号及其淬灭研究的进展,并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对广东省中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生的春羽(Philodendron selloum)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致病菌CF-1株与GenBank中10株迪基氏菌(Dickeya spp.)(其中包括7株菊迪基氏菌(D.chrysanthemi)、1株达旦迪基氏菌(D.dadantii)、1株万年青迪基氏菌(D.dieffen-bachiae)和1株玉米迪基氏菌(D.zeae))和2株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的序列相似性超过99%,经系统发育树分析,该病菌与菊迪基氏菌(D.chrysanthemi)在同一分支上,因此将引起春羽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菊迪基氏菌(Dickeya chrysanthemi).分离获得的另外1株致病菌ZSC-2株为次要病原菌,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3.
14.
15.
观赏百合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从百合典型根腐病症状组织中分离到了4种镰刀菌。经过对其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 solani)是引起观赏百合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73.33 % 和16.67 %;其它两种镰刀菌F3、F4没有致病性。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50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 %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 % 抗枯宁、多菌灵与甲基托布津复配剂(1 : 1)、多菌灵与代森锰锌复配剂(1 : 3)和甲基托布津与代森锰锌复配剂(1 : 3)6种药剂对百合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明确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探究杀菌剂对病原菌株的室内抑制活性,以期为白魔芋软腐病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采集自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种植基地具有软腐病典型症状的白魔芋茎部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选取13种常见杀菌剂,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确定引起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为环状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菌株编号XYmy-A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中有7种药剂对菌株XYmyA1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0%乙蒜素乳油、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微乳剂、25%溴菌腈微乳剂、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和0.3%四霉素水剂在供试浓度下对病原菌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而1.5%噻霉酮水乳剂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只有在高浓度下对病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中,0.3%四霉素对菌株XYmy-A1的抑制效果最强,其对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1980 mg/L,其次是25%溴菌腈微乳剂,其EC50为9.1359 mg/L。【结论】引起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为环状果胶杆菌,可首选0.3%四霉素水剂和25%溴菌腈微乳剂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效试验,1.5%噻霉酮水乳剂、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80%乙蒜素乳油和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微乳剂可作为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几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菌进行研究,明确了引起吉林省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主要是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对不同培养条件下两种菌的生长量及产孢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在以蔗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好,而立枯丝核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碳源为淀粉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北京昌平地区百合灰霉病病原菌,并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百合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柯赫氏法则从东方百合索邦灰霉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利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索邦灰霉病叶片病斑上分离获得灰霉病病原菌(标记为CX1),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CX1菌株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CX1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0℃,最适光照环境为光暗交替(12 h光照/12 h黑暗),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5~6,产孢的最适pH为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硫酸铵.[结论]引起北京昌平地区百合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依据百合灰葡萄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生产中除使用化学和生物防治外,还可通过改变栽培环境、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密植、轮作等农业措施来抑制灰葡萄孢菌的生长和产孢,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