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营常熟虞山林场,早已被林业部授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该场的茶叶常处于产销两旺的局面,但近几年特别是山下一片700多亩茶园,由于生产责任制不完善,生产与制销不一体,常出现名优茶短缺和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基础工作失控等问题。为此,场党委研究决定,对这片茶园实施产销一条龙,林、工、商一体化。经1996年试点和调查研究,1997年以茶厂为龙头,建立常熟虞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重调整、重投人、重改冠的"三重"为主题,理顺一条龙,一体化的思路,进一步振兴虞山茶业。重调整生产责任制746.5亩茶园,…  相似文献   

2.
汉寿县月明潭公社谷家冲大队属岗山陵区,有11个生产队,279户,1253人,耕地面积1250亩,山林900亩,现有茶园400亩,其中幼龄茶园50亩,这些茶园有30%,是解放前的“老祖宗茶”70%是1958年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新茶园,新茶园中约有一半,由于播种和管理粗放,茶树未老先衰,因此,茶叶产量不高,质量低劣,1980年以前,全大队每年茶叶收入只1~2万元。1979年冬,大队党支部为了积极发展茶叶生产,夺取茶叶优质高产,按照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在茶叶生产上,推行包产到组、到户的责任制,此后,从实践中又不断总结、完善了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并长期稳定不变,有效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绍兴市现有茶园面积四十八万多亩,实行了多种行式的责任制,其中以“平包到户”模式的责任制为最普遍。农村进入第二步改革,广大农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多,整个农业生产出现了趋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这样,使茶园联产承包制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最近,我们到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调查,发现“平包到户”责任制在这些地区所起的作用在逐渐减弱,还需要在改革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安徽是我国重点产茶省之一,以茶叶品质优异而著称。全省共有十个地市,五十多个县产茶,一九七九年茶园总面积为一百四十四万亩,其中采摘面积八十八万八千亩,总产量为五十九万九千担,交售量五十五万九千担。三中全会以后,认真落实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并在全省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大大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由于党在农村经  相似文献   

5.
一、茶叶生产责任制的现状由于茶园管理和初制加工的生产性质不同,其责任制形式也有所区别。如果茶叶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健全和完善,就能较好地解决茶叶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合理地处理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在茶园管理方面,目前我省茶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要茶叶优质高产,当务之急是要更多地采取经济手段管理生产,改变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在这方面集体所有制的茶叶场、队已有一些好经验,如以“定、奖、赔”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责任制,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如能在国营茶场实行这种制度,定能比现在“大家端着铁饭碗、吃大锅饭”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东阳县岭脚大队地处半山区,共196户,有投产茶园49.9亩,新发展茶园114.4亩,付业队分二个操作组共23人,去年大队茶厂共加工茶叶50余担(包括部分邻队茶叶),1979年平均担价182.20元,比全县平均担价高16.20元,比全社七个茶厂平均担价150.40元高31.80元。该大队根据历年责任制经验教训加以总结提高,在1980年试行“六定一奖”制。现将有关具体办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个乡村茶场生产责任制调查报告周业贤,方世辉(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地处皖南丘陵地区的云盘山茶场是宣州市杨柳乡兴安村的村办茶场,70年代初建立。1984年产茶2万公斤,产值5万元,亩产值仅88元。1985年开始起用能人实行风险承包,全面改革茶场管理.经...  相似文献   

9.
侯宗红 《茶业通报》1992,14(4):25-26
为了更进一步推动茶叶生产的发展,我场自1989年开始在茶园管理中逐步推广机械化作业,现在我场有C—12型茶园耕作机9台,双人弧形采茶机4台,双人修剪机2台,双人耳形采茶机,单人修剪机各1台,全场除采摘外,茶园管理基本实行了机械化作业。一、茶园机械作业的效果 C—12型茶园耕作机,配置相应的工作部件,可按生产要求进行深耕、中耕、开沟、施肥等茶园作业,其作业质量比人工作业高,作业工效高,生产成本低,并能有效的控制杂草,改善土壤“三相”结构,机械作业的土壤要比人工作业的疏松,C—12型茶园耕作机用于中耕除草,每台每小时3.5~4亩,是人工的10倍;深翻每台每小时2.5~3亩,是人  相似文献   

10.
我场地处山区,从一九六四年开始,在努力抓好粮食生产、实现粮油肉自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山区,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开辟茶园2873亩,其中投产1677亩,昔日“山高林密人罕见的地方,如今变成了层层梯田环山绕的新茶园”。近年来,我场的茶叶生产,认真贯彻以巩固和提高现有茶园,提高单产,提高质量的方针;在经营管理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联系产量到人的岗位责  相似文献   

11.
地处皖南山区的泾县铜山公社麻岭生产队,这里丛山峻岭,适宜兴茶,盛产竹木柴炭茶。全队山场面积8251亩,141.5亩茶园。这里居住40户人家161人全靠竹木茶营生。过去重粮轻茶,自1970年以来茶叶产量徘徊在七千斤上下,1980年交售给国家只有2845斤,均价担茶141.55元。面对茶叶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该队于80年夏茶后,采用茶园分户管  相似文献   

12.
全椒县三合公社三合大队茶场是一九七二年开办的,这里属于沿江丘陵区,自然条件适宜种茶。八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茶叶生产经济效果很差。去年以来,随着农村联系产量责任制的多种形式的出现,使社队办的茶场原来的组织形式,即劳动在场,分配在队,群众负担的经济集中管理体制已不适应,阻碍茶农生产的积极性,影响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使茶叶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在新的形势下,三合公社党委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对原茶叶生产的管理体制实行改革,组织茶场实行专业户责任制生产,推动了茶叶生产管理的专业化,初步显出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汪松能 《茶业通报》1994,16(2):34-35
绿茶初制生产经营模式与加工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汪松能(江西省婺源茶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原来社队集中管理的茶园,承包给农户个人管理,部分国营茶场也将茶园承包给职工管理。这样初制茶厂的生产经营模式相应地产生了变化。为了探求最佳...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留下人民公社杨家牌楼是著名的“旗枪”茶产区,1958年三百余亩采叶茶园亩产达240斤。去年公社刚建立起来的时候,由于干部社员缺乏管理经验,又是秋收秋种的紧张季节,因此临时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法,一度出现生产上的混乱现象,顾此失彼。秋收后期,实行领导分工、劳动分业、分线作战、互相支援,杨家牌楼生产连也分成了茶叶、水稻、后勤三个排,使各项生产得到全面照顾,但不久  相似文献   

15.
上海军天湖茶叶总厂原有茶园面积5000亩。“七、五”期间,在稳定产量的前提下,采取更新复壮与发展茶园相结合的方法,改造老茶园300余亩,新辟茶园1000亩,现有茶园6000亩。 1984年以前,我国茶叶产销体制一直沿袭着产品经济模式,茶叶长期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国家统一定价,统购包销,靠行政命令配置生产资料和毛茶原料,产供销分离脱节,市场机制得不到发育,缺乏竞争,造成科技进步缓慢,生产者缺乏积极性,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九年茶叶生产在一九五八大跃进的基础上继续跃进,茶叶产量和新辟茶园都有很大增长。大面积丰产和高额丰产茶园比一九五八年有了扩大和提高,全国亩产一百斤以上的茶园面积达一百万亩,亩产二百斤以上的茶园面积达十万余亩。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有了蓬勃发展,双手快速采茶技术已普及各茶区,学会掌握这项技术的达三十八万人,采茶的效率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日采茶叶五十至一百斤的有六万人,日采一百斤以上的采茶能手有一万多人。  相似文献   

17.
李传友 《茶业通报》1993,15(4):27-29
一、茶叶生产发展简况及存在的问题湖北茶叶据文字记载有2000多年悠久的生产历史。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这古老而又闻名于世的茶叶重要产区,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茶叶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1992年全省茶园面积138.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89.3万亩,在全国产茶省中居第七位;茶叶总产量61.1万担,也居全国第七位,取得了自1978年以来连续十五年稳步增产  相似文献   

18.
虎邱公社萍州大队千亩茶园亩产跨百斤、总产超千担、持续五年增产增收是我县第一个年产茶叶超千担的大队。现茶叶单产、总产均居全县首位。 1977年全大队茶叶总产仅有839担,平均单产也只有82.3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1978年以来,茶叶产量、产值稳定上升,连续五年增产增收。今年茶叶总产1840担,比1977年839担增长了一倍多;茶叶单产也由1977年82.3斤增至180.3斤,提高119%,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有280亩的茶园单产在300斤以上,主要经验是:政策落实,科学种茶。  相似文献   

19.
平江地处湘、鄂、赣边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道光末年,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十万金”。据考证1886年曾产茶6万担,从十九世纪末之清末民初,因政治腐败,茶叶生产遭到了破坏,至1949年全县仅留下茶园34000亩,产茶15000担。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茶叶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4年定为全国一百个年产五万担茶叶基地县之一。1987年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了65520亩。产茶50300担,产值比1950年增加24.6倍。  相似文献   

20.
一镇江市五洲山茶场在江苏省1991年茶叶产销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他们实行茶农养老金保险,成为江苏省茶叶行业的一件新鲜事,使与会代表(特别是集体茶场)产生浓厚地兴趣。镇江市五洲山茶场1965年创办,是润洲区七里甸镇办集企业,现有79人,已退休15人。茶园面积460亩,其中投产茶园351亩,竹山20亩,鱼池50亩,厂房仓库2200m~2,生活用房1000m~2,制茶机械17台套,手工炒茶锅50只。固定资产130万元。1990年产干毛茶55吨,平均亩产156.5公斤,总产值87万元,上交国家税收7.4万元。是我市茶叶系统第一个突破人均产值1万(1.1万)元的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