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泥鳅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学切片及AB-PAS染色技术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稚鱼(1~45d)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的发育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鳅消化道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的黏液细胞。消化道黏液细胞最早在3d的口腔、食道和7d的消化道中有分布。10d前黏液细胞数量较少,15d开始黏液细胞分布广泛,随着仔稚鱼发育,黏液细胞的类型逐渐由幼稚型的Ⅰ型和Ⅱ型为主转变为成熟型的Ⅲ型和Ⅳ型细胞占主导。根据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推测3~10d为消化道发育的敏感期,20d左右消化道功能发育逐渐完善。建议根据泥鳅消化功能的发育过程采用不同的饵料进行喂养以提高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欧洲鳗鲡皮肤、鳃及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分布与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B-PAS法(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反应法),观察了欧洲鳗鲡皮肤、鳃及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根据AB-PAS染色结果表明:欧洲鳗鲡皮肤表皮含有大量的粘液细胞,粘液细胞呈Ⅳ型细胞为主,仅见很少量的Ⅰ型细胞;鳃片、鳃丝表面粘液细胞有3种类型,即Ⅱ、Ⅲ型和Ⅳ型;食管上皮分布着大量粘液细胞,以Ⅲ型、Ⅳ型最多,Ⅱ型次之;胃贲门、胃体、胃幽门表面粘液细胞,AB-PAS染色只有Ⅰ型粘液细胞;肠道杯状细胞,肠前部主要含有Ⅰ型和Ⅳ型两种类型;肠中部含Ⅲ型和Ⅳ型两种类型,肠后部仅呈Ⅳ型。通过对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和比较,可以看出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与其所在部位执行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规律,为指导四指马鲅育苗过程中适时更换饵料及制定投饵策略、完善育苗工艺和提高育苗成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组织石蜡切片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染色,观察研究1~30日龄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四指马鲅的食道最早在5日龄时出现Ⅱ型黏液细胞;9日龄仔鱼食道黏液细胞数量有所增加,胃部已有贲门部、幽门部、胃体部和盲囊部的明显区域分化,黏膜皱褶丰富,各区域大部分的黏膜表面均有Ⅰ型黏液细胞分布;15日龄仔鱼胃腺区域出现Ⅱ型黏液细胞,肠道前、中、后段均出现Ⅱ型黏液细胞,且以圆形为主;17日龄仔鱼幽门盲囊区域出现Ⅱ型黏液细胞;23和30日龄仔鱼消化道黏液细胞以Ⅱ型为主,数量持续增加.四指马鲅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密度、大小及分泌能力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同日龄仔鱼消化道中以食道的黏液分泌能力最强.[结论]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生和分布特征与仔鱼摄食能力日益增强及消化道结构逐渐完善的趋势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曹敏 《农技服务》2014,(12):146-146
鲤鱼是我省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之一。近年来,鲤鱼急性烂鳃病频发,对经济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就该病的发病病因、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为控制该病的发展,保证养殖户的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上旬,河南省民权县王桥乡杨关庄发生一种多年罕见的传染性鱼病。该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被感染的鱼塘约350亩左右,死亡鱼类约15 000千克左右。为了尽快找出治愈方法,笔者特此进行了小面积治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郭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22-1302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对组培苗的影响,为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南瓜组培苗培养在舍不同浓度硝酸铈的MS培养基上,通过对组培苗的叶片数、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测试,来研究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对组培苗的影响。[结果]当硝酸铈浓度不高于10.0μg/ml时,对南瓜组培苗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南瓜组培苗的鲜重和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略有提高,并且在硝酸铈浓度为10.0μg/ml时,叶绿素含量、鲜重、株高均达到最大值;当浓度高于10.0μg/ml时,硝酸铈对南瓜组培苗产生毒害作用并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浓度为200.0μg/ml时,3组组培苗全部死亡。[结论]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对组培苗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10.0μg/ml)有助于组培苗的生长发育,而高浓度对组培苗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尿素对鲤鱼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 释平板计数法对摄食含尿素饲料和对照饲料的健康鲤鱼(Cyprinus carpio)肠道内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鲤鱼肠道中需氧,兼性厌氧优势菌为气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可以利用尿素的细菌占细菌总数的55%,试验组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微示菌属和气单胞菌属数量明显减少,假单孢菌属和产碱菌属则未检出,新检测出不动杆菌属,能利用尿素的细菌占总数的85%。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检测暴露于不同浓度阿特拉津、毒死蜱及其混合物后,鲤鱼鳃细胞色素P450酶系水平.使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4.28、42.8和428 μg· L-1)和毒死蜱(1.16、11.6和116 μg· L-1)分别进行独立和联合染毒(1.13、11.3和113μg·L-1)普通鲤鱼试验.在暴露试验过程中,鳃组织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所有处理组均比相应对照组合量或活性要高;80d恢复处理后,各恢复处理组细胞色素b5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色素C还原酶活性、苯胺-4-羟化酶活性升高不明显.结果有助于理解阿特拉津、毒死蜱及二者混合物亚慢性暴露时对鲤鱼鳃CYPs水平影响及其潜在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itrica oblita Fald.)雌、雄成虫消化道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成虫消化道组织形态学特征无明显差异,消化道前肠包括口、咽喉、食道、嗉囊和前胃,其中嗉囊分化发达,圆柱状,内表面皱褶状,前胃内膜特化形成毛状结构;中肠较长,内表面具有发达的微绒毛和圆球形微型突起,另外还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后肠包括回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直肠具有发达的直肠垫,华北大黑鳃金龟消化道组织形态学特征与其消化、取食、栖居等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去年,鲤鱼烂鳃病首次在我市吉利、孟津等县(区)渔区大面积爆发,发生面积756亩,死鱼达11.815万公斤。今年,烂鳃病发生较去年更加严重,孟津、吉利累计发生面积2211亩,死鱼达35.13万公斤。现将有关鲤鱼烂鳃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丁香酚对鲤的麻醉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丁香酚对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的麻醉作用效果,将丁香酚溶于水配制成不同浓度溶液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鲤有较强的麻醉作用,麻醉浓度比最常用的MS-222低,麻醉的最佳浓度为20mg·L-1、40mg·L-1,随丁香酚浓度从10~160mg·L-1逐渐升高,麻醉开始时间从18.25min逐渐缩短至0.21min,苏醒时间从0.52min延长至13.8min;鲤的鳃动次数从(44.5±1.54)次·min-1降至(8.4±0.60)次·min-1;空气中苏醒时间从2.06min延长至9.74min;耗氧量从(0.58±0.19)mg逐渐降低至(0.094±0.012)mg.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研究呋喃唑酮[3-(5-硝基糠醛缩氨基)-2-恶唑烷酮](FZ)在鲤鱼体内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单剂量口灌90 mg.kg-1的FZ,鲤鱼肌肉中FZ含量在停药1 h后达到最高值,为(201.9±7.6)μg.kg-1,在停药后的36 h检测不到FZ,其消除半衰期为4.9 h,平均消除速率为8.5μg.kg-1.h-1.同时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HPLC-MS/MS法)进行FZ的主要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AOZ)的残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Z在鲤鱼体内代谢较快,而AOZ却很难消除.鲤鱼肌肉中AOZ含量在停药6 h后达到最高值,为(227.3±9.6)μg.kg-1,停药24 d后残留量为0.6μg.kg-1,其消除半衰期为91.2 h,平均消除速率为0.4μg.kg-1.h-1.  相似文献   

13.
喹乙醇诱导鲤肝细胞凋亡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喹乙醇,连续30d饲喂60尾实验鲤鱼,分别于染毒后的第7、14、20、25d和30d剖杀4尾鱼,取肝脏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测其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喹乙醇可引起鲤鱼肝细胞凋亡。其特征表现为肝细胞出现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状,随后裂解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并可见凋亡细胞形成具有特征性的、质膜完整的凋亡小体。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凋亡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水温变化对黑龙江野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过江段的黑龙江野鲤产卵时间为5月下旬水温上升到16-17℃后的2-3d,水温迅速上升是产卵的刺激信号。在低温(11-15℃)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保持水温稳定或上升,催产率与18-20℃水温时相近。在16-20℃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水温下降超过3℃,催产率接近0。捕获的亲鱼分别在10-11℃、14-15℃、17-18℃水温环境中雌雄分离蓄养7-30d后进行人工催产,蓄养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雌鱼的催产率越低,雄鱼则无明显影响。黑龙江野鲤襄胚原肠期胚胎在10℃、孵出期胚胎在14℃时发育停滞。神经胚期胚胎在12℃死亡率超60%;仔鱼期幼鱼的9℃死亡率达80%。  相似文献   

15.
抚过江段的黑龙江野鲤产卵时间为5月下旬水温上升到16-17℃后的2-3d,水温迅速上升是产卵的刺激信号。在低温(11-15℃)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保持水温稳定或上升,催产率与18-20℃水温时相近。在16-20℃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水温下降超过3℃,催产率接近0。捕获的亲鱼分别在10-11℃、14-15℃、17-18℃水温环境中雌雄分离蓄养7-30d后进行人工催产,蓄养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雌鱼的催产率越低,雄鱼则无明显影响。黑龙江野鲤襄胚原肠期胚胎在10℃、孵出期胚胎在14℃时发育停滞。神经胚期胚胎在12℃死亡率超60%;仔鱼期幼鱼的9℃死亡率达80%。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鲤鱼饲养于含铬0,0 12,0 67,1 22,3 66,10 97和32 91mg/L水中40d,进行脂质过氧化测试。结果表明:铬处理组(0 12~10 97mg/L)鲤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明显,且仅10 97mg/L组的SOD活性降低;铬对鲤肝脏SOD活性影响比血清大,且铬处理组(0 67~10 97mg/L)的SOD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 05)。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微核出现率随染毒Cr6+浓度的增高而升高,铬处理组(3 66~32 91mg/L)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 05)。随着Cr6+浓度的升高,铬在鱼体残留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蛋白质水平对德国镜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粉、玉米蛋白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饲喂体质量为(165.24±8.07)g的德国镜鲤(Cyprinus carpio L.minor)60d,研究不同温度(18,22,26℃)下不同蛋白质水平(29%、31%、34%、38%、40%)对德国镜鲤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蛋白水平对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锦鲤生长及水质的影响.[方法]以锦鲤为试验对象,通过在饲料和水体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锦鲤生长及水质的影响.[结果]微生态制剂对锦鲤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最佳添加量为6%.试验组水体pH、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鲤鱼喹乙醇亚急性中毒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添加6种不同浓度喹乙醇(0,200,500,900,1 200,1 500 mg.kg-1)的饲料,对健康的镜鲤进行了42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受试鱼心脏、肝脏、脾脏、中肾、肠道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除对照组和200mg.kg-1处理组外,其他各处理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肌出血、断裂和坏死,肝胰脏轻度充血、水肿和坏死,脾脏充血,肾小球肿大,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间质内充血,肠绒毛上皮下充血,固有层细胞坏死,肠绒毛融合等症状,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症状趋向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铬盐饲料对鲤生长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添加不同浓度铬的饲料投喂1龄和3月龄鲤Cyprinus carpio L.,观察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用添加铬0.5mg/kg的饲料饲养1龄鲤65d,其相对生长率高于对照组13.79%,饲料转化率提高21.83%。饲养3月龄鲤40d期间,用添加铬1mg/kg的饲料饲养的鲤与对照组相比,其体重有增加趋势;用添加铬2mg/kg和5mg/kg饲料饲养的鲁分别在30、20d内生长缓慢,40、30d出现负生长;用含铬10mg/kg饲料饲养的鲤停止生长。总之,在饲料中添加低剂量的铬可以促进鲤的生长,添加高剂量的铬则抑制鲤的生长。对投喂含0.5mg/kg铬饲料组的鲤测定血清离子、Na^ 、K^ 、Ca^2 、Mg^2 、PO3^-4、Cl^-含量和血糖浓度,结果与对照鱼无显著差异;测定其血清总蛋白、甘油三脂、谷丙转氨酶活性,均低于对照鱼,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对鲤的鳃、肝、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变化。本实验表明,饲料中添加铬饲养鲤的安全浓度应低于2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