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Fisher判别法得到的混淆矩阵计算分类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类树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Fisher判别的遥感影像森林地类层次分类法。利用杭州市部分地区的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和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试验,并与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Fisher判别的层次分类法总分类精度为79.45%,比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高了12.33%、21.00%和10.50%,kappa系数为0.756 8,比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高了0.145 5、0.256 4和0.126 4;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方法的层次分类法模型中,层次分类树的节点依次是建设用地—水体—农地—竹林—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基于Fisher判别的层次分类法中一个模型只能分出一个类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利用遥感技术提取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边界,为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区域的自然资源地籍调查与确权登记工作提供依据,同时能够对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本研究以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库木塔格沙漠边界采用了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及基于紧凑性因子改进的超像素算法进行边界提取....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河南省偃师市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数据,根据其Landsat8影像,采用支持向量基(SVM)和最大似然法(ML)对其2016年用地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但SVM的分类精度略低,这可能与所选参数、核函数及训练样本的影响有关,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支持向量机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其引入核函数思想,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来解决,其非线性回归预测性能优越于传统统计方法。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土地利用预警指标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土地利用预警方法,对土地利用预警系统的内涵、原理和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土地利用预警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喀斯特地区土地最优分类方法。[方法]选取覆盖柳州市的美国陆地卫星的Landsat-5TM数字影像(2011年),采用最大似然、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进行分类,比较分类后的混淆矩阵,分别求出3种分类结果的总体正确率和Kappa系数。[结果]3种分类方法的总体正确率都在90%以上,Kappa系数也较高;SVM分类方法的总体分类正确率和Kappa系数最高,优于神经网络、最大似然法分类。[结论]SVM分类方法可提高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信息遥感分类的精度,为后期有效地动态监测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分类方法,将遥感影象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常规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相比较表明基于知识的分类方法更加精确,为动态监测土地资源利用及环境变化情况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杨艳超  周荣福  林筝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31-14033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台儿庄区1979~200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979~2002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田、林地转变为居民地及其他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增加;农田、林地用地的减少是区域内变化速度最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遥感技术已成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来源的重要手段,分类方法在其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分类的精度。本文阐述了不同类型遥感资料的性质及应用范围,并在综合分析研究当前主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基础上,对常规的统计分类方法、人工智能分类方法、针对实际情况的分类方法及其它较新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基于TM遥感数据和林业二调数据,对云南省宜良县北古城镇进行土地监测和土地利用分类,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裁剪,运用支持向量机(SVM)监督分类方法,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地、建筑用地、水域、针叶林、裸地6个类别,并且达到一定的分类精度,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研究区的土地覆盖类型,并以林业二调数据为ROI(感兴趣区域)来验证分类精度。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结构的变化,并提出了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0.
胡澄  杨德明  解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45-13147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提取了1999和2009年内蒙古巴仁哲里木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类型和数量,并通过迭加运算和统计获得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转移矩阵,对1999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结果、特点及驱动力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草地大面积减少,耕地与沙地面积增加较多,同时河漫滩沙地、居民地、林地、裸地、建筑用地和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源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11.
康保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黎  马振刚  马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12-16215
以康保全县及其3个自然分区为研究对象,依托3期TM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据,在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总体特征、分区特征、动态变化趋势3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明确了1993年以来康保县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年来耕地大面积减少,但仍为景观基质,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北部低山丘陵区以草地面积占优,南部波状平原区以耕地面积占优,东部缓坡丘陵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大体相当。该研究为合理准确分析康保县退耕还林还草情况及环境变化趋势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为政府制定改善康保县生态环境的措施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李智强  吴诗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71-11374
通过对铅山县土地、经济、环境基础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FAO提出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研究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应用,为我国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谢小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52-4253
利用2000和2007年的TM数据,经过预处理与增强处理,通过解译,得到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专题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对该区的耕地转化、居民地与工厂用地扩增等进行了分析,并做了面积统计。  相似文献   

15.
采用西畴县土地调查数据,通过GIS/RS相关理论和技术对西畴县土地利用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西畴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总结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从而指导土地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基于Landsat TM的2000、2005、2010年3期影像,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安徽省铜陵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面积减少了4 883.29 hm2,其中2000~2005年、2005~2010年耕地动态度分别为-2.31%和-1.64%,减速下降;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 077.60和672.40 hm2,2000~2005、2005~2010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动态度分别为5.80%、2.83%和13.41%、2.32%,增速放缓;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主要向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转换,耕地、林地以及水域相互转换较为频繁;铜陵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2000、2005、2010年分别为254.46、258.31、260.34,整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铜陵县土地利用朝着集约化、高效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信息等相关概念,概述了目前在影像信息计算机提取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模糊逻辑分类,基于知识库的专家系统,基于"3S"集成系统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与GIS的县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1、2003年2期TM遥感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得到浙江省淳安县1991~2003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结果表明:12年间,淳安县耕地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与水域面积减少,年均变化率为0.57%,区域土地利用总动态度为2.59%。土地变化格局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以1995、2000年两期的遥感数据和其他GIS数据、专题图等为基础,利用交互式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方法,对张家口洋河流域5年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了解译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