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果洛州进行了牛羊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抽检羊97 957只,对检出的阳性牛羊进行淘汰,进入70年代,应用布鲁氏菌羊型M5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注射免疫。80年代后应用猪型Ⅱ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和注射免疫。1994年州属六县共血检牛9944头,检出阳性38头,阳性率为0.38%,血检羊28 928只,检出阳性羊99只,阳性率为0.38%。2005年,全县经严格考核,均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2.
西藏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布氏杆菌病流行曾一度猖獗。多种动物及人均感染过此病。三地一市15县抽检的牛羊的105875头(只)的阳性13.19%。127头流产羊牛血检阳性率为29.92%。人群血检阳性率为23.76-38.76%。从746只流产的牛羊胎儿里分离出107株布氏杆菌,分菌率15.9%。于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先后分离鉴定出117株布氏杆菌。有牛,羊,猪三个种共8个生物型。各地以羊种菌流行为主。连续3,4年用最佳疫苗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以下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它曾在我区广泛流行,危害严重。因此探明布氏菌种型及其分布,对正确进行布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判定疫区性质和预测病情并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等均有重要意义。一、1981~1992年检出95株猪种布氏菌的地区分布 95株菌来自全区6个地区39个  相似文献   

4.
我们根据粉雾免疫的原理和有关基础试验的结果,于1979—1981年将冻干猪布氏菌S_2号菌苗粉雾免疫法,应用于严重流行布氏菌的草原上的大羊群的免疫上,每年免疫羊约11万只。重点选一个公社观察了25群羊,并以每年抽查部分幼畜感染率等方法检查控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对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羊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为该病的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在2016年3月—2018年12月对肃州区不同地区羊场采集羊血清样品共3203份,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血清样品进行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3203份血清样品中,7份检测为布氏杆菌病阳性,阳性率0.22%,其中2016—2018年羊布氏杆菌病阳性率分别为0.48%、0.29%和0.0%;不同季节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羊布氏杆菌病检出率分别为0.32%、0.19%、0.10%和0.35%,提示布氏杆菌病在肃州区羊群存在流行情况,应该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内曾应用牛型布氏19号菌苗预防牛和绵羊布氏菌病,得到较好的效果,但对山羊的免疫效果不够理想。据流行病学调查,羊尤其山羊和奶羊是我省流行布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解决山西500万只山羊的布病免疫问题,我们选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布氏羊型5号弱毒菌苗(简称  相似文献   

7.
1981~1988年,自内蒙古地区检出羊种布氏杆菌占22.46%;变异菌占53.23%;牛种菌占76.68%;流产犊出菌占73.09%;牛种菌转移到羊等宿主占牛种菌的19.55%:亦出现猪种菌转移到羊和牛.近八年与1978年前检出菌比较,羊种菌检出下降4%,牛种菌上升7.84%.证明内蒙地区当前布病流行特点为羊种菌引起人畜间布病下降,牛种菌引起牛及其他宿主布病上升.八年间从全区9个盟市73个(县)旗五种家畜和人检出布氏杆菌276株.年平均出菌74.5株.证明全区有75%盟市有病原菌存在造成流行因素又很多.因此加强重点地区和家畜布病防治仍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久治县畜间布病防治工作始于60年代中期,经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1988年共免疫家畜335万多头次,平均阳性率,牛下降3.78个百分点,羊下降3.18个百分点。经1986年绵羊布病免疫效果考核,检查幼羊7 871只,检出阳性33只,可疑12只,平均感染率为0.57%,对251例流产胎羔布氏菌分离均为阴性,达  相似文献   

9.
自1971年以来,尖扎县的绵、山羊开始应用布氏杆菌羊型五号苗进行免疫,到1982年,共免疫70多万只。1983—1984年,我们根据《布病疫区(以县为单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控制与消灭布氏菌病,保障人畜健康,我县从1980—1990年,连续十年坚持检疫、淘杀病羊的方针,净化羊群布氏菌病,效果显著。阳性羊检出率由1980年的7.64%下降到1990年的0.019%,羔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在乐都县开展了布病防治工作,用淘汰病畜和菌苗免疫等手段,试图找出适合农区的布病防治措施。由省畜牧兽医总站,乐都县畜牧兽医站和公社兽医人员二十人组成工作组,按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防治布氏杆菌病的暂行办法》和我省八一年《对今后防治布病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对八个公社,两个牧场的牛、羊、猪进行了布病抽检、普检工作。并以药草台地区为重点,进行了布病的防治工作。乐都县全县现有各类家畜289,245头,其中牛25,578头(牦牛15,200头),羊175,613只,猪61,233头。从八个公社、两个牧场共抽检、普检绵山羊6.762只(其中绵羊4,661只,山羊2,161只),检出阳性252只,阳性率为3.73%,可疑564只,疑性率为  相似文献   

12.
甘州区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监测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1995-2008年,甘州区对9个新老疫区乡(镇)和13个非疫区乡(镇)的牛、羊、猪及全区奶牛进行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应用血清学平板凝集、试管凝集反应共监测牲畜40811头(只),其中:牛18884头(含奶牛7205头)、羊19871只、猪2056头,检出阳性牛6头,阳性率为0.11%;应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培养流产犊、流产羔等病料346份,未检出布鲁氏杆菌。结果表明:畜间布病的阳性检出率在"稳定控制区"标准的基础上稳中有降,正在逐步向净化和消灭的目标挺进。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是全国包虫病疫区省份之一,多年来人间、畜间包虫病流行严重。为了验证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甘肃地区使用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2015年用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甘肃省甘南州的玛曲县、碌曲县和庆阳市的环县3个点进行了免疫试验,同时采取首免前、二免前及免后90 d的羊血分离血清,采用羊棘球蚴Eg95包被的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首免前羊棘球蚴抗体阳性率0.99%~11.63%;二免前阳性率73.13%~85.57%;首免后90 d阳性率81.54%~98.44%。对照组首免前羊棘球蚴抗体阳性率为0;二免前阳性率0~5.71%;首免后90 d阳性率11.11%~20.00%。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反应在羊只品种上有差异:山羊上有反应,而藏绵羊上无反应。  相似文献   

14.
山羊和绵羊口服猪布氏菌二号菌苗都可以产生免疫,其效力与注射免疫大致相等。在多次试验中,在非免疫羊全部感染情况下,服菌苗羊一般有70~80%获得保护,在布氏菌病羊群中进行大群饮服也有效,可制止布氏菌病的流行。猪二号苗给怀孕羊口服不会引起流产,在怀孕羊群中作口服接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乌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的东北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有1个区、2个镇、9个乡,47个生产大队和167个生产队。截止1983年底,有各类牲畜577,318头(只、匹、峰),其中有羊524,399只。乌兰县家畜布病的防治工作,从七十年代初(即1971年),开始应用布氏菌M_5号菌苗对羊群开展以气雾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1973年我县铜普公社为《M_5号菌苗在大面积应用后对控制羊布病的效果观察》试点,并兼管全县的羊群气雾免疫工作。到1976年的四年间共免疫羊150多万只次,免疫密度在90%以上,并对连续免疫2—  相似文献   

16.
某地羊布氏杆菌病流行,不仅严重的威胁着畜牧业生产,造成羊只流产,生育不良,更重要的是危害人身健康,影响农业生产。因此,经过本地省、地委研究,于1956年4月间组成“家畜布氏杆菌病防疫站”,专门从事全专区防治家畜布氏杆菌病的工作。(一)按照每隔21—30天检疫一次的先进办法,在全面调查研究摸清疫情的基础上,实行了“疫区连检、一般地区普检、清净地区抽检”和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5—6月龄羔羊口服一次布氏菌猪二号苗(100亿菌),所产生抵抗布氏菌病的能力,经攻毒试验证明,在第1、2、3及第4胎的保护率分别为93%、80%、73.3%和66.7%。有进一步观察只对当年羔羊口服一次猪二号苗免疫后,在自然放牧条件下预防布氏菌病的效果,我们从1982—1987年进行了该项中间试验,报告如下,我旗布病流行较严重,1974—1978年收  相似文献   

18.
果洛州家畜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制工作自1959年开始,先后经历了检疫、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验收三个阶段。据1960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牛的阳性率为14.2%—25.1%,牛的检出率最高达58%,羊的阳性率为7.22%—16.6%,山羊的阳性率为5.8%,马和猪都有感染;1959年牛羊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的控制和消灭布氏菌病,我县在1973年对14个公社进行了牛、羊血检,通过1976年、1977年、1979年三年在全县范围内的布氏羊型5号菌苗的气雾免疫,经过1979年、1982年的血检和1981年的菌检观测,布病疫情逐年在减少,牛的检出率由1973年的10%下降到1982年的1.1%,羊的检出率由1973年的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州曾广泛流行,对人、畜危害较大,自50年代开始,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取了以畜间基础免疫为主,免检结合,人间普种、普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到1992年全州牛羊布病率先达到“控制区”标准,1998年人间布病达到“控制区”标准。达标后各地在加强部分地区畜间免疫的同时,重点开展了检疫、淘汰、治疗和疫情监测等综防工作。1布病疫情回顾自50年代开始各地进行了羊布病感染情况调查,到50年代末共抽检羊168826只,平均阳性率达24.49%。1980年到1984年全州共抽检未经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