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科牧草种子丸衣化接种根瘤菌技术及其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近几年对豆科牧草种子丸衣化接种根瘤菌的试验研究,总结出在云南种植豆科牧草所采用的红三叶、白三叶等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时对丸衣材料、粘着剂的选择和具体接种制作丸衣的技术;采用此技术在牧草种植中所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种植豆科牧草必不可少的一项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牧草种子丸衣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科牧草种子丸衣化,就是利用粘着剂,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在种子外面包上一层固体丸衣,从而起到提高播种质量,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简便易操作。实用性强等特点。五种子丸衣化的作用通过种子丸衣化处理小粒豆科牧草种子,做到播种均匀,提高播种质量,有利于种子出苗;易于根瘤菌接种,有效提高固氮效率,改善土壤肥力;在丸衣材料中有针对性地加入一些营养元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氮、磷肥及增产菌、稀土、生根粉、吸水剂等,有利幼苗生长发育,提高牧草抗旱、耐寒能力和牧草产量。2种子丸农化的制作方法2.1材料…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地区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了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栽培牧草包括豆科、禾本科、藜科、菊科、苋科、紫草科、十字花科、鸢尾科等9科36属53种。其中:豆科牧草13属21种;禾本科牧草16属25种;其它科牧草7属7种。该区栽培牧草总面积约为150万hm^2,其中主要豆科牧草占71%,主要禾本科牧草占10.5%。主要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箭舌豌豆、红豆草、柠条和小冠花。主要禾本科牧草为  相似文献   

4.
牧草种子丸衣化就是在种子表面均匀地包上一层物质,从外表看不出种子,简称包衣种子或球化种子、种子丸。经包衣处理的种子,播种后能在土壤中建立一个适于萌发的微环境。同时,在播种牧草时,对难以用播种机播种的某些小而带芒的禾草种子,在丸衣化过程中使种芒脱落并加重种子的重量,便于通过排种管进行播种,防止漏播造成缺苗断垄。豆科牧草种子丸衣化能减轻不良环境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不同科属的24种牧草种子的生活力进行测试。研究了参试牧草种子生活力变化趋势和有效保存年限,研究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长,禾本科牧草种子生活力下降程度比豆科牧草严重。藜科牧草种子的生活力下降最显著,试验也表明,藜科牧草种子的耐贮性差,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耐贮性属于中等,而豆科牧草种子的耐贮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豆科、禾本科牧草种子活力测定中的障碍和解除豆科牧草种子硬实与禾本科牧草种子休眠的方法,提出了豆科牧草大粒种子、小粒种子、高脂肪高蛋白种子以及禾本科牧草休眠态种子、小粒种子、大粒种子的活力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豆科牧草种子丸衣化接种根瘤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科作物种子接种根瘤菌,能确保幼苗形成有效的根瘤,及时地为作物提供氮素。常见的接种方法有粉施法、泥浆法、颗粒吸附剂法、种子预接种法、土壤接种法和种子丸农化接种法。但是,对于用飞机播种的豆科牧草种子来说,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是种子丸衣化接种法。所谓种子丸衣化接种,就是用粘着剂把根瘤菌剂粘附在种子上,然后在种子上再包  相似文献   

8.
牧草通常是指可供养殖动物采食的各种栽培或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如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等,广义上讲,还包括草坪草、绿肥植物和一些半灌木、灌木等。1牧草种子的贮藏特性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牧草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大多数牧草结实率低,种子产量也低。多数牧草还保留有某些野生的特性,种子成熟一致性差,种子落粒性极强。禾本科牧草种子外面有稃壳,对种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豆科牧草种子存在硬实现象,耐贮藏。一般来说,豆科牧草种子比禾本科牧草种子寿命长,在豆科牧草中,小粒硬实种子寿命长,一年生牧草的种子比多年生牧草种子寿命长。  相似文献   

9.
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率较高,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进行田间播种,牧草种子发芽率较低。由于牧草种子不易采集,如果这样自然种植,既浪费种子又影响田间定苗。本试验用酸热处理豆科牧草种子,再进行田间种植对比观察,收到了出苗早、出苗多的效果,它对确保豆科牧草种子的出苗...  相似文献   

10.
1豆科牧草硬实种子的处理 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子,特别是新收获的或野生的豆科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时,往往有一部分种子在较长时间内因处于干燥、坚硬的状态,既不吸水也不萌发,这种种子被称为硬实种子,俗称铁豆籽或铁籽。豆科牧草及饲料作物含有硬实种子的特性,称为硬实性,而含有硬实种子的百分率称硬实率。  相似文献   

11.
1 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处理和根瘤菌的接种许多豆科牧草种子的种皮水分不易渗入,阻碍了吸水膨胀萌发.苜蓿的硬实率为10%,白三叶为14%,红三叶为35%,红豆草为10%,草木樨为39%.因此在播种豆科牧草前,应对硬实种子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豆科牧草是发展畜牧业、进行草山建设和改良的优质草种,但它属异花授粉植物,常因授粉不足结籽率很低,每年需用大量外汇从国外购买种子。苏联、加拿大、美国利用野生蜜蜂为豆科牧草授粉,效果很好。4年多来,我国云南农业大学先后在红三叶  相似文献   

13.
豆科牧草接种根瘤菌技术,是在种植豆科牧草时,将牧草种籽进行丸衣化接种根瘤菌技术处理,使豆科牧草幼苗提早形成有效根瘤,增强其固氮能力,进而提高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增加养畜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绵羊排粪播种牧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于1992年6-11月在内蒙古农牧学院牧草试验站进行,选用6种禾木本科和豆科牧草种子饲喂绵羊,以绵羊食后排出的粪粒,制作的丸粒种子和无处理种子进行对照试验。从7月上旬至8月上旬播种后,连续观测出苗,株数,株高,生长发育和凋萎情况,并连续观测试验期的气象。  相似文献   

15.
89个豆科牧草种和品种适宜辐射剂量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11个属89个豆科牧草种和品种种子,按多靶单击模型Y=1-(1-e^r^D)^n拟合效应曲线,经电子计算机处理求出了89个豆科牧草种和品种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并就它们的辐射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不同牧草种和品种的射敏性受多种因所制约。  相似文献   

16.
几种种子处理方法对牧草种子带菌及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百菌清、高锰酸钾、甲醛及开水烫种对牧草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用百菌清、高锰酸钾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羊茅等种子杀菌效果好;甲醛溶液效果较差;开水烫种对较大的豆科牧草种子杀菌效果较好,而对小粒豆科种子及禾本科牧草种子有较大伤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牧草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试验以毛苕子、光叶紫花苕、白车轴草、紫云英、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恒温条件(5,10,15,20,25,30℃),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历期、萌发时滞、萌发速率指数等指标,研究了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15~25℃范围内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在低温(5℃)和高温(30℃)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优于其他3种豆科牧草;随温度的升高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萌发时滞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萌发速率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白车轴草、紫云英和紫花苜蓿种子在温度为15~25℃范围内比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具有更长的萌发历期;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值与温度间的关系均为三次曲线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通过模型预测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在20.01~22.36℃之间。  相似文献   

18.
氟乐灵除草剂对紫花苜蓿地杂草的灭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它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为各种牲畜所喜食,有“牧草之王”的称号,很受群众欢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县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现已达到2333.33h。紫花苜蓿种子小、硬实率高,播种后期生长缓慢,易...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牧草种子丸粒化技术,试验采用平皿测定法对中华羊茅丸粒化处理后种带真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中华羊茅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外部带真菌的带菌量为34 400 cfu/g,裸种子外部带真菌的带菌量为26 600 cfu/g;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外部带真菌的种类主要是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镰刀菌属(Fusarium)、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和附球菌属(Epicoccum Link),同时还检出了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丝核菌属(Rhizoctonia)、腐霉属(Pythium)等真菌。无论是中华羊茅丸粒化处理后的种子还是裸种子,种子内部带真菌的种类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和根霉属(Rhizopus);与裸种子内部带真菌相比较,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内部带真菌的种类变化不大,但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内部带真菌的带菌率有所增加,而且种子内部带真菌的分离频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