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武夷山杉阔混交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对武夷山保护区杉阔混交林中 1 1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杉阔混交林中 ,不同公式计算出的生态位宽度值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要值之间也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重要值较大的种群对生境的适应性也较强 ,其生态位宽度较大 .杉木、木荷、丝栗栲、马尾松种群属宽生态位种 .大多数种对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对资源的共享趋势明显 ,群落稳定性较好 .宽生态位种与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机会大 ;反之 ,则小  相似文献   

2.
高寒植物长鞭红景天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西藏色季拉山区高寒植物长鞭红景天分布的6个典型群落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鞭红景天所在群落中主要19种草本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①分别用Shannon-weiner和Levins指数测得的主要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结果基本一致,长鞭红景天、中亚早熟禾、双花堇菜等种的生态位宽度值较高,分布在多种群落类型中,生态适应能力较强;②长鞭红景天与其他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值为0.2000~0.7000,主要与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种相似性比例值较大,与生态位宽度值较小的种相似性比例值较小;③长鞭红景天所在群落的生境地分异较大,各群落可利用的资源位较多,故长鞭红景天与大多数种群的生态位重叠较高,但相互间不存在较为剧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米槠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植物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指标值反映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武夷山米槠林群落12个主要种群生态位(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组成米槠林群落的优势种群绝大多数为广生态位.种群之间关系复杂,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4.
沈阳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以沈阳市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栎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161种,分属49科12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143种,占总种数的88.82%,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关系.在群落结构上,油松栎林群落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6.02%.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利用Ievins和MacArthus指数测算了群落10个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以榆树、山里红、油松和卫矛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19 3、0.491 6、0.481 7和0.459 4油松与其它树种种间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它在群落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稠李同其它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形成了局部小生境地段的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以山里红与黄菠萝呈显著正关联外,其它种对联结性都较低.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区野生葛藤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喀斯特区葛藤Pueraria lobata群落野外样地调查,分析其组成类型中16个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及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①生态位宽度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葛藤,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异叶鼠李Rhamnus heterophylla,粉枝莓Rubus bifioru,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②葛藤在喀斯特石漠化生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强;③各种对的生态位相似比例为0~1不等,物种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差异较大;④16个种群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生态位完全重叠,各种群间利用资源的差异性显著,表明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并不明显,显示葛藤群落不稳定;⑤群落主要树种生态位重叠基本上是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越大,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的机会越大,反之则越小.但在本研究发现,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未必高.在喀斯特石漠化区,发展葛藤做饲料具有较大前景,但必须加大刈割等人工干扰措施,方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系统聚类将戴云山黄山松群落29个调查样地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采用Levins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anka指数和Petraitis普遍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多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在总群落中,黄山松生态位最宽,在群落中地位高,分布范围广;亮叶水青冈生态位最窄,与黄山松形成共建群落;总群落物种生态位宽度比各群丛大。各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偏低,91.78%种对生态位重叠值在0-0.5之间波动。群丛Ⅶ的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群丛Ⅷ与群丛Ⅶ相似,说明该2群丛各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共性较强;而群丛Ⅱ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小,群落中各物种资源利用共性最差,优势种的优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若尔盖高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寒脆弱生态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生态系统中各植物种群资源利用能力,通过草地群落学调查结合物种重要值、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等对若尔盖高原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重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主要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轻度、中度退化群落中,建群种为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已侵入不可食性杂类草,且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在重度、极重度群落中,建群种更替为禾本科Poaceae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群落中不可食性杂类草的重要值高于轻度和中度退化群落。②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除建群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以外,退化草地指示种也在群落中占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增加了草地优良牧草的生长压力。③群落中主要种之间的所有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依次为轻度退化(0.59),中度退退化(0.58),重度退化(0.42)和极重度退化(0.40),主要种群之间对资源的利用随退化程度加剧在整体上逐渐趋向于离散。轻度退化群落中的线叶嵩草、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中度退化中的线叶嵩草、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重度退化中的垂穗披碱草以及极重度退化中的赖草,与群落中的其他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综上,若尔盖高原草地在退化过程中,伴随具有不同资源利用策略的植物种群替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等4种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分析各种群落下不同灌木种群的关系及其地位。【结果】在白桦人工林群落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 Rehd)和八宝卫矛(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的生态位宽度值均为0.999,是该群落中灌木层生态幅度最广的种群,高山柳与八宝卫矛、细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生态位重叠度均在0.800以上;在云杉-白桦混交林群落中,金露梅、高山柳、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细叶绣线菊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973~0.994,而生态位重叠度却均为0.400~0.600,表明这4种植物对该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生物生态学特性可能不同;在青海云杉人工林群落中,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而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中,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锦鸡儿(Caragana sinica)、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值依次为0.986,0.933和0.295,峨眉蔷薇和锦鸡儿是该人工林下灌木层的优势树种。【结论】1)不同人工林下灌木种群的广生态幅物种不同,这是由人工林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共同决定的;2)人工林下灌木物种对人工林单一群落结构的改善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有一定作用;3)一般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在一些林分中却相反,这种现象可能与物种呈斑块性分布和环境资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有关,在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有限的空间内灌木种群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拟赤杨群落为对象,以样方为一维资源位,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定量分析拟赤杨群落中主要树种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拟赤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群落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其他树种则呈现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群落中主要树种种群之间的相似性比例值不太高,生态位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总体仍然较低,群落内种间竞争并不十分激烈。其计测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梅花山拟赤杨群落结构、动态及种间关系的基础,亦可用于指导拟赤杨混交林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圆叶玉兰(Oyama sinensis)的生态位特征,以期为圆叶玉兰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种群扩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川镇圆叶玉兰分布区域的7个海拔梯度布设21个20 m×20 m的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研究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研究区内圆叶玉兰在各海拔分布均匀;贴毛箭竹(Fargesia adpressa)、圆叶玉兰、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907、1.870、1.778、1.746、1.697,在群落中具有种群优势;圆叶玉兰和领春木、贴毛箭竹、红花悬钩子(Rubus inopertus)等主要的伴生树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高,生态位重叠值均在0.5~1之间。【结论】目前,圆叶玉兰生存状况良好,生态适应能力较强,在群落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地形是导致植物群落结构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了解茂兰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地形差异,对揭示喀斯特森林的物种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群落调查法进行样地调查,分析植物群落结构。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M)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等多样性指标研究3种地形部位(槽谷、坡地、漏斗)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1) 在研究区内,槽谷森林共有木本植物81种,隶属39科63属;漏斗森林木本植物共有80种,隶属39科61属;坡地森林木本植物共有69种,隶属35科58属。槽谷森林的物种区系组成最复杂,其次是漏斗森林,坡地森林的物种区系组成最简单。3种地形部位的优势种主要是樟科、蔷薇科、漆树科和山茱萸科植物等。30个样地的PCA排序结果反映了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影响群落物种组成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光照、水分和土壤。(2)3种地形部位群落乔木层中轮叶木姜子的重要值最大,是群落的优势种,青冈栎、四照花和翅荚香槐的重要值低于轮叶木姜子,是群落乔木层的亚优势种,皱叶海桐是灌木层的优势种。(3)3种地形部位木本植物生活型以中高位芽和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大高位芽植物最少。坡地森林以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而漏斗和槽谷森林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主。(4)3种地形部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为槽谷>漏斗>坡地,但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槽谷>坡地>漏斗。结论在3种地形中,槽谷森林的物种区系组成最复杂,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群落优势种为轮叶木姜子和皱叶海桐,木本植物生活型以中高位芽和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光照、水分和土壤条件是影响不同地形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相对干扰度计算,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长白山北坡原始林(阔叶红松林)与2种次生林(杂木林与桦木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可能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原始林共记录植物物种91种,分别隶属于46科72属;杂木林共记录植物物种128种,分别隶属于53科92属;桦木林共记录植物物种108种,分别隶属于52科87属.仅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看,桦木林的乔木层、草本层和总体多样性均最小,而灌木层多样性最大;原始林在乔木层多样性小于杂木林,但是在灌木层、草本层和总体多样性均大于杂木林.原始林与次生林草本层的多样性较高,均大于相应的乔木层和灌木层.以原始林为参照,较大的干扰强度使乔木层多样性降低,而较小的干扰强度不仅不会降低乔木层多样性,反而可以增加其多样性;灌木、草本层的多样性受干扰的变化与乔木层相反.  相似文献   

13.
选取粤东河源市龙川县响水村的针阔混交林与东源县万绿谷阔叶林植被作为调查样地,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两个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龙川响水针阔混交林共有植物25种,隶属于17科25属,该群落以松科、山茶科、桃金娘科、茜草科、里白科占优势;万绿谷阔叶林共有植物32种,隶属于23科29属,该群落以五加科、大戟科、鼠刺科、茜草科占优势.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均匀度等指标的分析表明,针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比阔叶林较低、物种分布不及阔叶林均匀、群落种间相遇机率比阔叶林群落小.两个群落均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通过对优势种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针阔混交林群落处于衰退型状态,而阔叶林处于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州从化市的471个村庄周围的风水林进行调查和标本采集,共收集了2 530份植物标本,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CANT)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整理出从化市风水林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对从化市风水林植物群落内的科、属植物区系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从化市风水林种子植物116科2,99属53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5种;被子植物113科2,96属526种。风水林植物区系成分较复杂,泛热带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成分比例较少,与广州市种子植物区系特征极为相似,说明从化市风水林的地带性植被代表性较强,保存较好,可作为乡村自然保护小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幼苗更新动态,为揭示群落更新机制和植被斑块分布格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于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28 hm2固定样地,对样地内128个1 m×1 m样方中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幼苗进行连续3年调查,分析了该森林群落中木本植物幼苗的种类、数量、萌发和死亡特征,探究了主要树种幼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兴安岭塔源林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掌握了塔源林场植物资源情况。研究发现,塔源林场共有植物66种,隶属于29科60属,其中优势种32种。通过分析样地中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结合对这些植物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大兴安岭塔源林场野生植物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究大兴安岭北部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有助于了解当地森林稳定性,对该地区兴安落叶松林树种结构调整及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大兴安岭北部过伐林与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过伐林与原始林不同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及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北部的过伐林共有20科31属36种植物,原始林共16科24属27种植物,过伐林的植物物种数量高于原始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原始林多于过伐林,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优势度在过伐林和原始林表现基本一致。2)大兴安岭北部过伐林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过滤起主导作用,原始林研究区域内各物种在初期经历了环境过滤,后期经历了负密度制约。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的植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在目前的环境背景下随时间逐步趋于单一化,应对该群落进行适当采伐来引进聚集度高(同一属)的植物以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采伐原始林胸径和冠幅较大的老龄化乔木来调节林木间的关系及改变群落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钟花樱群落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野生钟花樱典型群落,分析了群落物种的组成、物种的生活型、频度分布规律与多样性指数,对群落的外貌和垂直结构及群落类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钟花樱群落木本植物组成有110种,隶属于41科.低频度、单属种植物较多,物种分布不均匀,植被分化和演化的趋势较大.钟花樱多生长在干扰后的林地或林缘,随着群落的自然演化有被其他物种替代的可能.适度干扰、开辟林窗有利于钟花樱的天然繁衍.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植物种类、密度及优势成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群落植物种类,分析了该森林公园植被在生态恢复中的进程。结果表明,种子库中有植物30种,分属19科,其中绝大多数为草本植物;种子库储量为100~400粒/m2,其中上层土壤(0~5cm)种子数量占种子库总数的58.2%,种子库主要物种为莎草、淡竹叶、苎麻、绊根草、马唐等,地面植物与种子库植物的相似度不高,这表明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正处于生态恢复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0.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1 686种(含变种),隶属于201科716属;其中蕨类植物34科51属77种,裸子植物5科8属9种,被子植物162科657属1 600种.其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28个群系.从整体上看,海拔从低往高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山顶矮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