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种植模式魔芋种芋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3种魔芋种芋的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探讨魔芋种芋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林下间作模式植株健壮,产量最高,单位投入居中,产值最高,投产比最高。露地种植模式,随着密度增加,单芋质量和膨大系数呈下降的趋势,单位投入增大,单产增加,投产比差异缩小。相近密度的林下模式单芋质量和膨大系数相对较大,林下间作模式的魔芋种芋经济效益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耿芋2号’是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的珠芽类魔芋。平均产量45 t · hm-2,抗病性好,较当地种植的花魔芋增产近50%,软腐病发病率降低60%。生育期240 d,商品芋精粉葡甘聚糖含量43.69%,粘度14 600 mPa · s,平均出粉率52.8%。适宜西南地区海拔600 ~ 1 600 m的山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绵阳地区魔芋病害严重问题,特引进“鄂魔芋1号”进行适应性研究,分别在绵阳3个不同海拔地区(550、1000、1800 m)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抗病性及产量等性状上,“鄂魔芋1号”在海拔550 m及海拔1000 m地区表现明显优于当地花魔芋,其中以海拔1000 m处避雨栽培效果最佳,其生育期达173 d,软腐病发病率仅为2.8%,667 m^2产量达到2050.24 kg。“鄂魔芋1号”是适合中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类型魔芋脱毒种芋的萌芽出苗特性、田间长势、分苗数、田间发病情况、产量、球茎膨大倍数、繁殖系数、生长周期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比原原种提前8~18天出苗;一级包衣种、二级种的分苗数较多;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的田间发病率低于原原种,其中一级包衣种发病率最低,仅为7.4%。二级种、三级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膨大倍数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得到大量种芋,解决生产中种芋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类型魔芋脱毒种芋的萌芽出苗特性、田间长势、分苗数、田间发病情况、产量、球茎膨大倍数、繁殖系数、生长周期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比原原种提前8~18天出苗;一级包衣种、二级种的分苗数较多;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的田间发病率低于原原种,其中一级包衣种发病率最低,仅为7.4%.二级种、三级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膨大倍数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得到大量种芋,解决生产中种芋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丽娟 《蔬菜》2016,(9):19-20
为了让芋农科学选择药剂,降低魔芋软腐病发病率,促进芋农增收,研究了不同药剂处理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情况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灭菌成、农用链霉素,植物活化液、万寿菊提取液原液、多肽保菌丝蛋白都能增加魔芋的产量,由于软腐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供试药剂对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不明显,效果最好的为农用链霉素。  相似文献   

7.
魔芋为药食同源作物,喜凉耐阴,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对高效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冷凉山区培育的花魔芋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生长优势显著,很受芋农欢迎等特点。西山区是昆明市主城区之一,消费市场巨大,农业种植区多在海拔2 000~2 500 m的冷凉山区,利用冷凉山区优势,进行林下和玉米套间种花魔芋模式,对提高花魔芋产量、解决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种植方式对珠芽魔芋的增重系数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湖北恩施二高山地区(海拔400~800 m)不同种植方式对珠芽魔芋生长发育、抗病性和产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玉米套种,珠芽魔芋植株不仅抗病抗倒、无太阳灼伤,而且其增重系数大、产量高,可以作为二高山地区及其他类似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进行栽培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在富源县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对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和产量进行施肥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得出:施肥对魔芋具有增产效果,对软腐病有不同程度诱发作用;综合各种因素,认为既能做到最低限度减少软腐病诱发,又能最大限度提高魔芋总产量,而且能尽量减少肥料成本支出的施肥方法是单一施复合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切块魔芋植株生长及其产量特点,以清江花魔芋为材料,对100、150、200 g 3种质量切块的植株生长和产量结果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切块质量与植株高度及收获率、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切块质量的增加,植株的收获率、繁殖系数及产量随之增加,但球茎膨大系数随之减小;100~200 g切块种植1 a的单个新生球茎质量在198.95~310.19 g,球茎膨大系数为1.55~1.96,繁殖系数为1.79~2.32。  相似文献   

11.
‘鄂魔芋1号’是以花魔芋为母本,白魔芋为父本,经远缘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平均产量26.77 t · hm-2,平均繁殖系数13.7。三龄鲜球茎干物质含量16.60%,葡甘聚糖含量55.85%。抗软腐病、灰霉病和干腐病,易感白绢病。从出苗到成熟生育期146 d。适宜湖北省西部山区海拔800 ~ 1 300 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2.
放线菌‘D74’对魔芋的防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供试放线菌‘D74’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采用皿内拮抗试验研究表明,‘D74’对魔芋软腐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圈直径为11.0 ~ 18.3 mm。用‘D74’无菌发酵滤液10倍稀释液处理甜瓜种子,其发芽率、简明活力指数、胚轴和胚根长度分别较对照增加34.9%、82.4%、66.4%和31.5%(P < 0.05)。盆栽条件下,拌土单接菌剂D74和菌剂与病原菌混接处理对收获期魔芋的相对防效分别为100%和17.0%。菌剂D74在单接和混接条件下能提高盆栽魔芋叶片光合作用、叶片绿色度(SPAD)、生物量及产量,亦能改善魔芋球茎品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菌剂D74穴施,魔芋叶片光合指标、生物量及产量较对照增加。研究表明,放线菌‘D74’对魔芋软腐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D74’活菌制剂对魔芋有良好的防病促生效果,对魔芋品质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陕西南郑县魔芋软腐病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调查结果表明,南郑县魔芋软腐病发生存在连作地重于轮作地、山区平地重于坡地、净作地重于间套种植地的特点,生产中应注意采用合理轮作,选择合适的地块,与高秆植物实行间套作等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防治魔芋软腐病试验,取得了不同处理的防效和产量结果,并进行了效益分析,提出轮作地在苗齐后喷雾2次,连作地灌根1次、喷雾2次的预防魔芋软腐病方案.  相似文献   

15.
马继琼  杨奕  尹桂芳  孙道旺  许明辉  王玲 《园艺学报》2017,44(Z2):2703-2704
 ‘云魔芋迷乐2号’为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生育期155 d左右,单株球茎增长倍数平均8.35倍,平均产量56 250 kg · hm-2,球茎葡萄糖甘露聚糖含量38.0% ~ 43.0%,粘度2 500 ~ 4 000 mPa · s,适宜400 ~ 1 300 m海拔的湿热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王建国  俞晓艳  邓景丽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2):144-144,192
从生态环境、产品安全、健身栽培、科技成果应用等方面总结提出魔芋软腐病的绿色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魔芋新品种‘云芋1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芋1号’是从丽江花魔芋群体中选育出的花魔芋(Amprophophallus konjac K.Koch)新品种。出苗到成熟195~210d,平均产量37500kg.hm-2,鲜球茎干物质含量17.5%~20.3%,干物质含葡甘聚糖61.8%,抗(耐)病性优于对照‘富源花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李川  崔鸣  王显安  赵兴喜  李增义  刘列平 《园艺学报》2014,41(10):2161-2162
‘秦魔1号’是采用系统选育法从岚皋花魔芋农家种群体选育出的新品种。株形紧凑,平均产量达22.75 t ? hm-2,较当地农家品种增产29.04%。鲜魔芋含干物质21.21%,干物质中含葡甘聚糖57.77%,生育期约160 d。适宜在秦巴山区海拔700 ~ 1 200 m区域的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