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阐述了“坐水种”的灌溉原理及其效果,并根据其注水浇灌方式及形成覆埋式湿团,将这一灌溉方法命名注灌。研究表明,注灌的灌水定额虽然只有60m^3/hm^2-120m^3/hm^2,但却相当于50mm以上的等效降雨量或580m^3/hm^2的沟灌水定额的湿润效果。而且有更明显的抗旱、耐旱、增温、保苗等效应,和投资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强、不板结土壤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根灌高效节水农业新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灌是一种能将水直接灌到植物根部的高效节水农业新技术,具有抗旱、保水、施肥、改良土壤和防治地下病虫害五种功能。通过与滴灌技术的比较,根灌的优越性在于:治理戈壁沙漠效果显著;种植瓜菜节水高产;用于经济果林速生丰产;种植花卉节水省工。根灌适合于经济林、瓜菜和玉米等,在我国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2BYJ-2型玉米坐水播种机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田间持水量确定玉米坐水种的灌水定额。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发现在一定的干旱条件下,坐水种对玉米种子及时出苗、提高出苗率和产量有显著作用,而且省水、保土、保肥、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6.
为了将美国8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间歇灌溉,应用到我国的地面灌溉中来,中国农科院在商丘试区的棉田和麦田中使用改进了的简易人工控制间歇间进行了间歇灌试验。根据这次试验,说明了间歇灌溉的原理和试验方法,介绍了其装置,并从输水速度、灌水量、灌水均匀度、小麦产量这四个方面与连续灌溉进行了比较,以显示其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少耕穴耕、开穴灌水、集中覆盖、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等操作规程,指出了少耕穴灌聚肥节水种植技术具有抗旱保苗、增产增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效果,该项技术是大幅度提高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使农民增产增收的实用新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少耕穴耕、开穴灌水、集中覆盖、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等操作规程,指出了少耕穴灌聚肥节水种植技术具有抗旱保苗、增产增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效果,该项技术是大幅度提高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使农民增产增收的实用新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相同灌水量条件下,不同灌水流量对涌泉灌及涌泉根灌湿润体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室内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入渗结束后,涌泉灌的湿润体形状是一个近似半球体,涌泉根灌的湿润体形状是一个近似半椭圆球体;灌水流量对涌泉灌湿润体的形状有显著的影响,流量越大,湿润体形状越扁平,但在一定流量范围内,灌水流量对涌泉根灌的湿润体形状无显著影响;在相同的灌水量和灌水流量条件下,涌泉灌在水平方向的入渗距离显著大于涌泉根灌,在垂直方向上的入渗距离显著小于涌泉根灌;相对于涌泉灌,涌泉根灌不易产生土壤表面积水,水分分布更深,入渗的水量更容易到达作物根区,减少了水分的无效蒸发,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11.
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分别以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80%和90%作为灌溉下限进行控制灌溉。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拔节孕穗期水分控制条件下水稻生长受到抑制,单穴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较小,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显著减少,产量也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相对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控制灌溉较抽穗开花期节水效应明显,但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水分生产效率,因此,制定水稻控灌灌溉制度时,拔节孕穗期轻控,抽穗开花期适当增大水分控制下限有利于水稻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12.
以 1个水库灌区为例 ,从节水的 3个作用分析了灌溉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调度的 2个模型。优化调度不仅能减少灌区水量损失 ,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还能在提高灌区水分生产效率方面起明显的作用。这类节水技术对于缓解我国农业供水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节水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调亏灌溉条件下秦王川灌区苜蓿种植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三重目标出发,在甘肃秦王川灌区通过大田试验初步分析了调亏灌溉条件下苜蓿的种植效益。结果表明:在轻度水分亏缺下,即土壤含水率为60%~65%田间持水量时苜蓿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充分灌溉(土壤含水率为65%~70%田间持水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粗蛋白含量与其余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值均达到了最大,分别达2.10 kg/m3和13406.7 ug/g。  相似文献   

14.
水稻薄露灌溉对水体环境质量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薄露灌与传统灌溉对比试验研究,从田间排水水质、田间污染物排放负荷及田间污染物排放净负荷等方面论述了水稻薄露灌溉对稻田周围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薄露灌溉有利于降低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田间排放浓度;对附近水体总磷、磷酸盐及COD的污染程度要比传统灌溉小。  相似文献   

15.
景电灌区利用回归水灌溉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电灌区灌溉回归水指灌溉农业土壤深层渗滤水、农田尾水、渠道渗漏水、退水及少量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年排量达1亿m3.针对灌区灌溉回归水的特点,分析回归水的水质、水量,研究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得出利用回归水灌溉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农业灌溉边际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和平  王忠  徐小波 《节水灌溉》2011,(2):49-51,65
新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是我国极为干旱的内陆灌区,形成了独特的"沙漠绿洲,灌溉农业"格局.近20年来,新疆的总灌溉面积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十一五"高效节水面积发展迅速,而总引用水量稳定在400亿m3左右,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得以显现.从新疆灌溉系统中的主要投入因素与引用总水量目标关系考虑,运用柯...  相似文献   

17.
河套灌区种植结构变化对农田系统水量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结构调整是灌区农业节水的重要措施。1990年以来,河套灌区种植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减小,葵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对灌区水循环系统带来显著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系统解析了灌区种植结构变化对农田系统的影响机制,采用阿维里扬诺夫经验公式、修正的Penman公式(1948)、Penman-Monteith公式(1973)等分别计算了河套灌区1990—2013年潜水蒸发量、蒸散耗水量等各水量平衡要素的变化情况,并从多个时间尺度分析了种植结构的变化对灌区农田系统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结构变化对垂向水量平衡要素蒸发耗水量和潜水蒸发量影响最为显著,其通量值明显减小;其次是对灌溉水量和田间入渗量的影响;对水平向水量平衡要素地表排水量影响最小。2潜水蒸发量、蒸发耗水量、灌溉用水量和田间入渗量在丰、平、枯3种典型年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而地表排水量在不同水平年变化差异较大。3月尺度上,5月灌溉水量和6月潜水蒸发量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增加显著相关。4农田系统总输入水量与总输出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循环通量减小,水循环强度减弱。1990—2005年水分蓄变量整体呈现负平衡的状态,2006—2013年土壤层水分蓄变量为正,但由于实际土壤层增厚、土壤含水率仍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应用Surfer软件进行喷(微)灌均匀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urfer软件可以绘制各类等值线图和三维表面图,Surfer软件可应用于喷(微)灌水量分布图绘制、喷洒强度和均匀度计算。重点介绍该软件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包括数据建立、水量分布图生成等过程,以及利用AutoCAD等软件进行图形处理与喷洒强度和均匀度计算。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烟区灌溉水全盐量和氯含量状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河南省烟区 135 3个灌溉水样分析表明 ,全省烟区灌溉水全盐量平均为 380 .1m g/ L,氯含量平均为31.98mg/ L。五大植烟区比较 ,全盐含量顺序为 :豫东 >豫中 >豫西 >豫南 >豫西南 ;氯含量顺序为 :豫东 >豫中 >豫南 >豫西南 >豫西。全省约有 80 %烟田灌溉水氯含量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吨粮田节水灌排调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水灌溉技术有效地调控土壤水分状况,增强土壤水分效应是节水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出了全年节水吨粮的主要外部环境条件和灌排调控技术参数及其对水稻的生理效应。这一试验结果为南方类似地区实现节水吨粮持续发展的灌排技术指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