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野外考察和遥感制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研究土地形成的环境条件和分异过程,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对土地资源进行类型 划分与质量评价,全面阐述了各种土地类型的形态特征、利用状况、质量差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地资源的开发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力扬  马谈斌  周学金 《土壤》1997,29(1):29-32
为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必须地控制和地过快增加的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质量管理,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保证“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土地资源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广西土地资源特点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一个地处亚热带、土地资源较丰富、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地利用水平欠低的省区。在用详尽的数据分析了广西土地资源具有总量丰富,但质量不高,且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非常显著等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广西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严重、地力下降及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问题,并提出了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人文因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关键是保护好农用地资源。科学地编制和切实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是保护好土地资源,并保证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然而,由于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的特殊性,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自然、历史、社会、人文等因素复杂多样。本文阐述了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性质,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人文因素及其影响,提出了科学地编制和有效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人文因素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山区土地分异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调查区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及标准。从构成、质量及潜力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并提出了北京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土地生产能力的时空差异性。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利用方式的短周期快速清查及其数据库的建立和定期更新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综合运用科学实用的土地资源分类和分区、系统遥感影象和数据分析,多重系列的土地制图和数据库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探索出一套实用化的土地资源快速清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土地生态质量问题及土地经济、社会安全问题,参照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RS)评价模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二次函数综合的方法对区域土地资源安全程度作了评价。研究表明,重庆市土地资源处于初步安全状态,从1999年和2004年土地综合安全值来看,土地资源安全整体状况处于好转之中。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形成的,指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的同时,维持和改善土地资源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基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可持续土地资源管理的任务主要依靠政府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事先调节和控制,引导、限制或鼓励人们的土地利用行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该文试图在分析FAO的土地规划的概念、内容、体系、成功的关键因素、及编制的步骤和方法基础上,展开探讨并对完善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新村土地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调查采样分析资料,论述了东新村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肥力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质量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良、培肥和合理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经济学在我国形成时间虽不长,但该学科发展较快,目前已日趋完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土地资源经济学科体系建设进行了评述。文中提出了土地资源经济学的概念,评价了土地资源经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地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并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入手,提出了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等。然后从农作物遥感估产、土地变化监测及驱动机制研究、耕地粮食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耕地资源及其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红波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160-162,165
良好的耕地资源状况是保障粮食安全重要屏障.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分别对粮食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协调耕地保护主体之间关系,切实发挥耕地保护政策的效用、调整耕地保护目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改革现行征地制度、进口部分粮食是提高我国粮食安全耕地保障程度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耕地后备资源是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补充耕地能力上长期存在偏主观、重数量等情况。利用国土部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试点县成果,在新增耕地系数和等级折算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耕地数量与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的平衡测算方法,分析县域规划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能力。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测算至2020年实现数量平衡和数量质量平衡需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结果显示,满足耕地数量平衡需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1 083.37 hm2;满足数量质量并重平衡,最低需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面积1 083.37 hm2,最高需开发1 351.65 hm2。通过测算,沅江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可满足县域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平衡的需要,但存在较大压力,尤以数量质量并重平衡为甚。因此,明晰县域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能力有利于合理安排新增建设项目,确保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耕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土地质量评估与监测: 土壤科学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SLM)is the key to harmonizing environmetal and ecolgical concerns of society with the economic realities of producing adequate food and fiber of high quality and ensuring a absi minimal quality of life.The aim of SLM i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biophysical land resource base,but it can only be realized if land users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land management options on their lands but also on other off-site areas and can optimize th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tal benefits of their choice.To Facilitate this,the Contribution of soil suvery organizations would be through the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land quality.Land quality is a measure of the ability of land to perfor specific functions and is derived by an integration of soil survey information with other environmental,and if necessary,socioeconomic information.The desired reliability influences the operational scale of the assessment,Such an assessment would assist in:1) locating homologous areas for research sites or for transferring technologies;2) providing the geographic basis for systems analysis(e.g.modeling);3) serving as a basis for local,natinal and global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4) providing an ecosystem context for land use,assessment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and impact of human interventions;5)serving as a framework for more detailed assessment for all levels of interest;and 6) evaluating global issues such as food security,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biodiversity montoring,and addressing desertification.Based on an evaluation of the progress made in soil resource inventories and considering the demands of the environment focused world,the paper considers the need for counteries to mount such a program.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is is the next demand of soil science and that we can fulfill our soical contract by periodically providing such information on the state of a nation‘s land resource.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鉴国内外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设计的结构和原则,并且以农用土地为侧重点,系统提出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该框架以整个区域农用土地为对象,以土地质量指标为主体,构建了5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即土地质量维持或提高、土地资源的供应与当前及未来需求目标的平衡、非再生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的非生产功能得到兼顾、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支持.并分别建议了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与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为: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耕地退化严重、耕地浪费严重和耕地保护措施不力;耕地水土流失范围广、面积大,人为因素是加剧耕地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严重制约粮食生产的发展;加强水土保持,可防止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且能有效地改善耕地环境状况,是实现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体制下树立耕地"资源-资产-资本"属性观并开展耕地"三资"管理实践是实现耕地高效利用和配置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按照属性分析-质量评价-分区管理的基本思路,归纳总结了耕地"三资"属性内涵,并以此为依据运用多源数据构建了云南山区典型农业县寻甸县的耕地"三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空间集聚特征,划定寻甸县耕地"三资"管理分区,提出了针对性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耕地资源属性指耕地在一定的光温水土气热自然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获取农产品的属性;资产属性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耕地资源,通过法律制度确定权属,可以为产权主体带来收益的属性;资本属性指耕地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和流通以获得高额利润的属性。耕地的"三资"属性相互影响,逐渐递进,是耕地资源价值化的必经之路。2)寻甸县耕地"三资"质量分布和空间格局存在差异。耕地资源质量较资产、资本质量变异特征较小,分布稳定。而在空间格局上资源质量呈现出"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而资产和资本质量分别呈现出"向城镇中心梯度递减"和"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3)以行政村为单位,将寻甸县划分为市场化建设先行区、市场化发展培育区、高效利用提升区和整治修复集中区4个耕地管理分区,并提出差异化的分区管理措施。该研究成果可对寻甸县耕地保护和发展建设提供指导,并对云南山区耕地管理实践工作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土地整治通过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再组织和再优化影响生境斑块之间物质流、能量流的循环过程,从而改变区域生境质量和分布格局。该文以大安市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整治前(2008年)、整治中(2011年)、整治后(2014年),耕地、草地和盐碱地均为项目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土地整治后,大量的盐碱地和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面积由整治前的14.43%上升到71.19%;3)土地整治中,项目区的生境质量得分由整治前的0.194下降到0.189,整治后又上升到0.214;4)土地整治工程改善了项目区的生境质量,但整治完成后生境质量改善效果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在整治完成3~4 a时,生境质量仅比整治前提高了0.06左右,整治完成4 a之后,生境质量开始逐渐好转。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Economic land evaluation: why and how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stract. Economic land evaluation is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micro-economic value of implementing a given land-use system on a given land area. This is a more useful prediction of land performance than a purely physical evaluation, since many land-use decisions are made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 value. Measures of economic suitability include the gross margin, net present valu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benefit:cost ratio, and utility functions based on these.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in-situ resource quality of a land area may be inferred directly from land characteristics or from Land Qualities which, when less than optimum, result in decreased yields or increased costs. The economic value of geographic land characteristics may be determined by spatial analysis. Single or multi-criteria economic optimization and risk analysis can extend the economic land evaluation from a natural resource or management unit to a production or planning unit. Computerized tools may be used to assist in economic land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用地分等规程中未将海拔作为分等因素的情况,以云南省为例,探明耕地自然质量等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通过采用传统数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学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耕地自然质量与海拔梯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然质量等总体上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但海拔梯度在1 500~2 000 m和3 500 m以上的区域内有轻微的回升。因此,海拔层面的垂直分布直接影响到区域耕地结构,准确反映不同海拔区域耕地资源配置状况,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