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道路绿化的主要布置形式及其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提出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最后对道路绿化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冬季校园内3种典型用地空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为例,在师生出行时间5:00-23:00时段,对冬季校园内3种典型用地的空气颗粒物浓度进行了观测,同时测定平均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氧气浓度、光照度及噪音量。结果发现:1)3种校园用地的空气颗粒物浓度均呈"双峰单谷"-"V"字型变化,为早(5:00-7:00)和晚(19:00-21:00)高,中午(15:00)低;2)3种校园用地不同环境对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有一定影响,水面和植物有降低颗粒物浓度的作用;3)空气颗粒物浓度受小气候因子等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对包头市常见的道路绿化树种综合性状进行评价,依据综合评价的结果,为道路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及提高生态效益提出建议,并提出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相似文献   

4.
汕头市城区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及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总结汕头绿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道路树种选择的原则以及配置。    相似文献   

5.
二月兰的多用途开发与城市绿化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介绍二月兰作为观赏植物、油料资源、食用蔬菜和饲料植物栽培的价值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二月兰作为城市绿化地被植物的优势,列举了二月兰的绿化配置形式,并介绍了我国主要城市应用二月兰进行绿化的成功实例,探讨了在城市绿化中广泛推广应用二月兰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上海宝山区绿化系统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宝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建设与绿化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绿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宝山区的绿化特色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典型工业区及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的绿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研究了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林建设中构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建模原理、模式结构、主要绿化树种群落及部分配置群落改善空气质量,从而有利于市民身心健康的生态功能效果。初步研究表明,构建的生态保健型绿化群落有明显的减噪功能、滤尘功能和显著的抑菌功能。通过测定叶挥发物证实了侧柏、雪松、香樟、栾树、枇杷、水杉、琼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的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这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改善空气卫生状况,提高空气质量的生态保健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樵山樵高路在道路绿化改造中,提升了中央分隔带、主辅分隔带、导流岛和路侧绿化带,其建造充分考虑了交通功能需要,挖掘本地人文地理特征,利用场地现状条件,在植物选择上立足于乡土树种,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改造后的樵高路具有既满足交通需求又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    相似文献   

9.
佛山一环东线绿化景观改造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佛山一环在道路的绿化改造过程中,不仅提升中央分隔带、主辅分隔带及背景林的景观绿化效果,还重视立交节点、匝道等绿化细节,突出绿化亮点,注重生态重建和人文关怀,堪称城市快速干线绿化典范。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深圳市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特点,分析了深圳道路绿化工程管理模式及其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绿化工程管理平行发包模式和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并从道路生态经济角度提出宏观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雷州半岛2种速生人工林(湿加松和尾巨桉)为研究对象,对林内外 PM2.5与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研究不同天气状况下人工林内外 PM2.5与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林分林内外空气负离子浓度在11:00—13:00较低,傍晚17:00较高;PM2.5同空气负离子特征相反,最高值出现在中午,最低值出现在傍晚;PM2.5同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M2.5随着空气负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PM2.5受天气变化影响显著,3种天气状况下的 PM2.5由低到高依次为:雨后晴天>晴天>阴天。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城市道路人行空间的空气质量,以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为研究对象,将道路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两两组合,构成乔灌-乔草(Ⅰ)、乔灌-乔灌(Ⅱ)、灌草-乔草(Ⅲ)和灌草-乔灌(Ⅳ)4种配植方式,并以无植物种植的道路为参照(CK),采用实地监测与ENVI-met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道路绿带内不同植物配植方式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测PM2.5浓度日变化(8:00-16:00)表现为上午和下午较高、中午低的趋势;人行道的PM2.5浓度实测值与模拟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R~2=0.944)。模拟显示,CK的PM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机动车道处,PM2.5随风向向外扩散;相较于CK,在垂直方向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处Ⅰ和Ⅱ的PM2.5扩散高度均低于Ⅲ和Ⅳ的,且人行道处Ⅲ和Ⅳ在4~6 m高度处均有PM2.5聚集现象;在水平方向上,非机动车道处4种配植方式的PM2.5消减率均下降,人行道处Ⅰ和Ⅱ的消减率分别增加1.94%和0.87%,而Ⅲ和Ⅳ的消减率分别减少0.51%和0.89%。乔灌型分车绿带和乔草型行道树绿带是道路绿带的最佳植物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道路绿地对PM2.5浓度分布与消减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选择北京市典型道路绿地类型为试验监测点,对0,6,16,26,36iTI不同绿带宽度下PM2。浓度分布、消减能力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绿地空气中P№。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单谷型特征,即早晚高、白天低,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4:00左右,最高值出现在晚高峰20:00左右;0,6,16,26,36m绿带宽度下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6.64,44.35,42.91,40.96μg.m-3和41.97μg.m-3,以26m绿带宽度最低,0m最高;无污染或轻度污染(P№s〈115μg·m-3)天气条件下,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十分明显,26m的绿带处消减作用最强,最高可达28.0%;中度污染及以A(PM2.5〉115μg·m-3)天气条件下绿地对P№s消减作用不明显;PM2.5浓度与气象因子中的温度、风速成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晴天和阴天对刺槐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北地区刺槐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于2009年6月和8月分别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测定刺槐光合作用的日进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无论在6月还是8月,晴天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a)在10:00以前高于阴天,而在午间12:00和14:00低于阴天.刺槐的胞间CO2浓度(Ci)、空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光能利用率(LUE)在晴天的绝大多数时间显著低于阴天,而蒸腾速率(Tr)、水汽压亏缺(VPD)、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在晴天的全天都显著高于阴天.在晴天条件下,虽然刺槐的Ga,Ci,Ca,RH,LUE的日均值比阴天低,但Pn,Tr,VPD,PAR,Ta的日均值比阴天高,从而能够积累更多的日均光合固碳量.在阴天条件下,刺槐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高于晴天,且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显著低于晴天,表现出很强的光合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广州下半年负离子分布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广州市下半年空气负离子分布的时空特征,利用空气离子测量仪,在广州市选择典型的采集地,分析了空气负离子的月际变化、功能区类型、取样时段、典型环境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所测定的几种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华南农业大学跃进南宿舍区〉广州市白云山〉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2)月际变化:9月到11月负离子没有明显的变化,而12月负离子含量明显的减少;(3)负离子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晚上19:00~20:00,一天之内的负离子浓度变化呈早、晚较高,中午低的规律;(4)对广州几种典型环境进行测定,负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近水区(林中(游憩区(道路;(5)广州市下半年负离子浓度最大值高达58 000个/cm^3,而最小值仅为1 000个/cm^3。  相似文献   

16.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林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 5:00 —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著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 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然调查与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气温和光照对板栗雪片象Niphades castanea Chao成虫活动的影响,探明其在夏季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6月15日后,白天阴天时板栗雪片象成虫主要在树冠上活动,而白天晴天时则大多爬行到相对凉爽黑暗的地表躲藏,躲藏处的温度比非躲藏处地面温度平均低1.21℃;晴天时树冠虫口密度比阴天时减少97.55%,晴天地表虫口密度是阴天的30倍。根据该虫的夏季活动习性,可设置含有相对凉爽黑暗腔室的诱捕器具诱杀该虫,为生产提供一种绿色防控害虫的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8月,在福海金勃源鹿业有限公司养殖区,采用摄像监控视频随机截屏的方式对11只(♂4、♀7)圈养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圈养鹅喉羚的夏季昼间行为谱。结果表明:鹅喉羚的主要行为分为采食、警惕、趴卧、运动、修饰及其他行为。在夏季昼间,鹅喉羚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趴卧(40.18%)、采食(29.40%)和运动(15.84%),警惕行为(5.77%)次之,修饰行为(4.04%)和其他行为(4.04%)所占比例最低。在活动规律上,趴卧在一天内有2个高峰期,即10:00—16:00和18:00—20:00,在18:00-20:00形成峰谷;采食在一天中有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00—8:00、17:00—18:00和21:00—22:00,在13:00—14:00形成峰谷;运动在11:00—12:00有1个较为明显的高峰期,然后迅速降低,但在19:00—20:00有所升高;修饰和其他行为在一天中波动变化不大。雌雄个体之间在行为时间分配上不存在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The decay risk of airborne wood-decay fungi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air sampler. Japanese cedar disks 7.8 cm in diameter and about 3 mm in thickness with moisture content of about 100% were placed in a “BIOSAMP” air sampler and exposed to 1000 l air. Air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from June to September at the same sampling site in Tsukuba, Japan. The exposed disks were then incubated for 16 weeks in a damp container kept at 26° ± 2°C.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wood mass loss ranged from −15 to 807 mg with a mean mass loss of 244 mg. Factors affecting mass loss were explored. Wood moisture content and ratio of heartwood area proved to be significant factors. In addition, six weather factors were found to influence mass loss. Disks that were sampled on a cloudy day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mean mass loss compared to those sampled on a sunny day. Subculturing of filamentous fungi from 16-week incubated disks suggested one-third of the isolated fungi produced ligninolytic enzy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