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灰岩地区地质结构特殊,造林成活率低,长期阻碍该地区造林绿化进程,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摸索出提高石灰岩地区造林成活率五项对策措施:选树适地、科学整地、优质壮苗、精心栽植、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3.
对我省石灰岩地区概况、气候特点及其社会经济状况、林业生产情况作了介绍;并对石灰岩地区的土壤、森林植被特点、地貌类型作了分析,认为石灰岩山地有它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了提高造林绿化成效,树种选择应注意3点事项,造林应采用4点技术措施;最后就石灰岩地区造林绿化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油松耐旱耐旱,是北方地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分析了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的技术,如科学选择种植区域、合理整地、正确选择造林时间等.  相似文献   

5.
徐州地区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山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徐州市周围。北纬34°02′~34°35′,东经116°50′~117°45′。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39℃,无霜期205d,月均高于10℃以上的年积温4583.1℃。年均日照2317h。年均降水量881.1mm,集中分布于7、8、9月,占全年60%左右。铜山县现有低山丘?..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地区植苗造林深浅度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苗造林栽植的深浅度是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往往被忽视 ,甚至被误认为这是造林技术中的一项微不足道的小节 ,其实 ,通过实践证明 ,正是这“微不足道”的技术小节 ,确是植苗造林保成活最关键的一环 ,特别是在辽西半干旱地区遇到持续长期无雨干旱气候 ,植苗造林采取适度深栽的造林技术 ,对提高苗木抗旱性能和保证造林成活率 ,促进林木生长发育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干旱石灰岩山地应用保水剂地膜覆盖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干旱一直是制约石灰岩山地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保水剂、地膜覆盖技术是保水抗旱造林的主要措施。为此,作者于2003年在干旱石灰岩山地应用保水剂加地膜覆盖进行了造林试验,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影响红松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选取不同立地条件进行红松嫁接苗造林试验,分析影响红松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除了嫁接苗质量问题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以外,造林地选择和造林质量也是制约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才能保证红松嫁接苗有较高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为加速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探讨石灰岩瘠薄山地造林的有效技术措施,自1991年开始,我们选用侧柏、刺槐、杏、花椒等苗木和种子进行造林试验。3年营造试验林104.5hm~2,直播造林330hm~2,取得了显著效果。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嘉祥县城北,属尖山小流域,包括何庙、刘庄、石庄、刘山等4个自然村的荒山丘,海拔45.5~141.3m,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扩大了造林面积,年平均造林面积达万亩以上,增加了该地区植被覆盖率和促进林区经济协调发展。但经调查,近几年造林成活率较差,平均初植成活率在70%~80%,未达到天保工程造林质量要求,现就影响其造林成活率的因素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造林立地条件较差。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提高。文章对当前制约该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提高"两率"的具体措施,可为同类地区提供造林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檫木在东南沿海地区常规造林成活率偏低,对檫木裸根苗进行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两年檫木截干与未截干造林在成活率和地径、树高、抽高等生长量指标除了在第二年树高差异为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在年度、性状间均为极显著差异;截干造林明显提高檫木造林成活率,造林第一年成活率100%,第二年成活率98%,两年生时截干造林成活率比...  相似文献   

13.
石质山由于立地条件差,造林困难、投资成本高,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作为非宜林地而未纳入造林绿化范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造林技术的不断提高,推进石质山造林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拓展造林空间的必然选择。安徽省现有石质山20万hm2,其中已经造林2万hm2,仅占总量的10%左右,灭荒任务十分繁重。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石质山绿化需要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作支撑,同时也需要创新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参与造林。本文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安徽省石质山造林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提高容器育苗成活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6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容器育苗成活率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2 a生楸树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腐殖酸液肥、生物菌肥、保水剂和生根粉技术对提高丘陵山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栽植穴内施入腐殖酸液肥、施用抗旱保水剂或使用GGR生根粉溶液对根系进行浸泡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楸树在困难立地上的造林成活率;在栽植穴内填加生物菌肥,对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中,每株施用2.5 kg腐殖酸液肥或施用200 g抗旱保水剂,造林成活率最高;此外,使用1000 mg/L的GGR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苗木根系2 min,造林后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Limited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nutrient application to trees in Iceland, and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its possible role in alleviating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problems. High mortality and poor growth of seedlings has been observed at many sites. Since 1995, fertilization tria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ddressing forest survival and initial growth. Results from trials established in 1995 revealed positive effect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both to survival and growth. Both,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nd easily soluble fertilizers (N, NP or NPK) had a positive effect. Application of large doses of N (5.6 g N/plant),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P and K resulted in increased mortality in the first growth period. N and P in combination were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Liming, K and P alone,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urvival or growth. Future research need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提高小油桐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选好种植区域,就地育苗,科学种植,及时抚育施肥,修剪整形与防涝,防治病虫害六项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小油桐造林成活率,长势整齐,还能促进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8.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退耕还林造林方式、林种的选择和设计、整地方法、栽植和嫁接技术等方面,详细地总结了广元市朝天区退耕还林核桃种植经验。同时,对退耕还林种植核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碳汇效益进行了评估。对该区下一步的核桃造林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永春湖洋镇六八林场2005年引种光皮桦、西南桦造林,对4年生幼林进行调查分析,光皮桦平均树高4.7m,平均胸径3.7cm,树高、胸径生长均显著大于西南桦,也大于杉木萌芽,生长表现良好,是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和推广造林的优良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