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81年8月19日,日本《蚕丝新闻》曾报导,北海道有树令1300年以上的桑树。任其生长的乔木桑而且不加采伐叶片的话,是可以长成很老的树木的。但栽培桑树,树干养成较低,而且一年中需要两次以上强制性地采伐其同化器官——叶片,桑树的生理机能当然会下降,树势难免衰退。尤其近年来桑树采伐过甚,加上频繁地应用机械收获,所以,对桑  相似文献   

2.
夏季截去主干改造老桑园技术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干复壮是改造老桑园的有效措施。过去截干复壮常用的方法是:在春季或夏季采取齐第1支干或第2支干基部截伐,结合修剪枯枝、枯桩,改善桑树群体结构达到复壮桑树的目的。这种复壮方法适应于树干健全,上丛枝干衰弱,发条数少的桑树,对于树干衰老而根颈部分生长正常的桑树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在常规截干复壮的基础上,进行了夏季截去主干改造老桑园的试验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与更新法改造桑园的同样效果,为蚕桑老区的老桑园改造提出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与桑树采伐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采伐过度会削弱桑树的抗病力,尤其是夏伐后最易诱发本病发生。为此,笔者于1986年夏伐期进行了桑树留条留芽剪伐的试验,以探讨在不影响桑树再生长的前提下,达到减少或减慢黄化型萎缩病发生的目的。一、试验方法试验在海安县双楼乡郭楼十组吉成富承包的湖桑32号8年生桑园内进行。1985年黄化型萎缩病发病率为19.6%。试验共设四区:Ⅰ区在夏伐时剪留一根条,1~2个新  相似文献   

4.
<正> 桑树粗皮病是我县近年发生较多的一种桑树生理性疾病。多数发生在山坡黄壤土和溪滩重沙质土桑园。病树表现为株干和枝条基部肿大,表皮粗糙加厚,开细列,有点状突起,树干变扁园,风吹易折。干或枝条基部形成层变粗厚,变性失水桑树营养输道受阻。  相似文献   

5.
桑树不同养成型式对桑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桑树的树形种类很多,主要按树干高度分低干桑、中干桑、高干桑三大类,桑树养成一定树形以后,又因剪条时基部残留部分的长短而有拳式和无拳式  相似文献   

6.
<正> 收获桑叶,是栽培桑树的目的。收获就是根据养蚕的要求,采伐桑树的枝叶,而枝叶是桑树赖以生存的重要营养器官,一经采伐,势必影响桑树的生长。如何收获才能既满足养蚕用叶,又不影响桑树的生长,即如何解决好“采”、“养”矛盾,这就是所谓“合理收获”。  相似文献   

7.
<正> 栽桑的目的是为了养蚕,养蚕的布局要考虑到桑树的采伐。采伐既要服从养蚕布局,又要有利桑树生理生长,使二者之间的矛盾统一,保持树势旺盛。本文试从万县地区四边桑采伐方式演变和养蚕布局的关系,谈谈粗浅看法,以求当前四边桑采伐技术改进,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8.
冬季的桑园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嘉翎  陈锡潮 《中国蚕业》2009,30(4):111-112
1桑树休眠期的生理特性 1.1桑树生长周期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从萌芽到衰老枯死,要经历很长时期,如西藏林芝县尼洋河畔的老桑树,树龄已长达1600年以上。但栽培的桑树,由于采伐枝叶和株间竞争等原因,一般生长寿命,只有几年或几十年。桑树的生长,可分为生命生长周期和年生长周期。生命生长周期经历幼龄期、成林期和衰老期3个生长阶段;年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2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及其在桑树上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根际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某些有益微生物具有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促进植物生长、抑制或减轻植物病害、减少化肥和农药投入、减轻环境污染等作用。桑树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长期定居同一地点,根际特征更为复杂,其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对桑树生长发育、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新肥新药的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秋季桑园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锡潮  程嘉翎 《中国蚕业》2009,30(3):106-107
1 秋季桑树的生长发育 在春蚕壮蚕期伐条收获后生长的新梢,至晚秋期再进行收获的桑园,称为春秋兼用桑园。我国农村大多数桑园是多次养蚕,都应属春秋兼用桑园。春期桑树生长发育后,在壮蚕期进行夏伐收获,树干失去了枝叶。在伐条后10d左右,桑树的潜伏芽利用贮藏的激素和营养物质开始发芽生长。从叶片展开到最大叶面积约需15~20d。7月下旬至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的指导思想桑树是多年生的植物,为了寻求最佳的产桑量和养蚕经济效益,人们于每年冬至前按照自己的实际和需要而对桑树进行合理的修剪。冬期的整枝型式对来年桑树的长势,采伐、产量以及蚕造安排,饲养效益等等有密切关系。我县过去习惯采用冬根刈,近十年来已逐步采用一定比例的冬中刈然后与冬根刈互相交替更换。经多年来实践证明,水  相似文献   

12.
桑树黄化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近年发现的桑树黄化病的发病原因、防治方法进行研究。认为:石灰岩溶地区桑园发生黄化病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而是由于土壤为偏碱性,有效铁含量偏低,交换性钙过量,影响植株有效铁的吸收,造成叶片缺铁,叶绿素合成量减少,叶片黄化失绿。叶面喷施0.1%~0.3%硫酸亚铁2次、开沟根施硫酸亚铁50~100g、每株树干注射30%硫酸亚铁1毫升或树干打孔埋入1g或2g的硫酸亚铁粉均能在短期内使病株转绿。黄化病桑园亩施500~1000kg混有10%硫酸亚铁的泥炭粉,可使桑树迅速转绿,促进桑树生长,大幅度提高桑叶产量和桑叶质量;正常桑园使用其增产作用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桑树根原体分化程度及不同处理对扦插发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扦插育苗是利用桑树的再生机能,将其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与母体分离,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芽生根,成为一株能独立生活的新个体。桑树的扦插繁殖具有取材容易、方法简便、成苗快,且能很好地保持母体优良性状等优点,因而在我国有许多蚕区用扦插法繁育桑苗,加速优良品种的推广。桑树插条发根的原理,主要在于根原体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根原体起源于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有的桑品种的根原体贯穿叶隙,突起于枝条的表面,有的隐没在叶隙内,有的没有形成根原体。愈伤组织由插条基部切口周围产生,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愈伤组织也可以分化形成新…  相似文献   

14.
广西桑树剪伐形式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坚 《广西蚕业》2006,43(3):64-65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高温闷热,雨量充足,湿度大,桑树生长旺盛,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期较长,而且广西现在推广应用的桑树品种“沙二×伦109”、“桂桑优62”和“桂桑优1 2”均耐采伐,分枝能力强,长势旺,易抽条。桑树经过半年的生长,已长得较高,不方便采叶,而且桑叶的质量和产量也降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桑树夏伐技术,促进桑树生长,对湖桑32、选792和新一之濑3个桑品种夏伐后残留叶片的生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留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在夏伐后迅速提高,伐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残留叶还可以减少伤流量、缩短伤流时间;保留基部叶片平均可使每枝多发1芽且新芽生长速度较不留叶明显提高;对残留叶片喷施尿素,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桑树断枝病是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树的新梢基部.本文介绍湖北宜都首次发现桑树断枝病暴发情况,分析病原及发病原因,探讨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桑树断枝病是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重庆、四川和浙江等蚕区.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树的新梢基部,枝条极易折断,故称之为桑树断枝病.  相似文献   

18.
桑树断枝病是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重庆、四川和浙江等蚕区。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树的新梢基部,枝条极易折断,故称之为桑树断枝病。  相似文献   

19.
桑树是多年生落叶木本植物,每年受季节气候的影响,有规律地进行着生长与休眠,秋季是桑树积累贮藏物质的有利时期,这一时期在桑树的年生长周期中称之为贮藏期.此期桑树的生长速度减慢,但叶片光合能力并不降低,加之日温高,光合作用旺盛,夜温低,呼吸消耗减少.随着秋季气候条件的变化,桑叶自然脱落前,叶片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都被分解,然后转运到冬芽、枝条、树干或根部进行贮存,贮存的养分多少,对桑树春季发芽期生长以及夏伐后的再生长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0.
桑树压条就是把桑树枝条压入土中,使新梢生长,枝条发生不定根后,割断与母株连接部分,培养成为独立的植株。桑树压条为无性繁殖,其成活原理主要利用根原体生根,或部分通过人为创伤由愈伤组织分化生根。桑树压条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投资少,见效快,对老桑园补缺也十分有效。桑树压条的种类方法很多,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压条方法有两种。1水平压条主要适用于新栽桑园和宽窄行桑园,繁殖培育等级苗。在春季桑树发芽前,一行隔一行将行间的土浅挖于行的侧面,每株约2根枝条横伏在行间,用镀锌铁丝或塑料扎丝将树枝固定在木桩上,并保持水平状,贴近地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