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温室番茄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是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形式之一,本试验主要采用白色透明膜和银灰反光膜作为试验材料,以保护地番茄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两种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土壤调理剂对‘富士’苹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能显著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使苹果的糖度上升、酸度下降,每667 m2增产221.2 kg,经济效益提高1 147.2元。 相似文献
5.
以远志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肥深度,设2个水平,30 cm(D1)和15 cm(D2),裂区为施肥量,设4个水平450(F1)、600(F2)、750(F3)、900(F4)kg·hm-2。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重点研究了施肥深度和施肥量对远志地上部生产力、根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解决远志栽培中存在的盲目施肥、经验施肥等问题。结果表明:浅施肥(D2)处理在远志株高和根产量方面比深施肥(D1)有显著优势,根产量提高2.67%。施肥量处理各水平间根产量、根粗、根质量、根皮干质量和木芯粗均表现为F2>F3>F1>F4,根长表现为F2>F4>F3>F1。深施肥处理能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改善耕地质量、减量施用化学肥料,开展了腐植酸应用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T1常规施肥、T2常规施肥+600 k g/h m2腐植酸、T3常规施肥+1200 k g/h m2腐植酸、T4常规施肥+1800 k g/h m2腐植酸,研究了不同用量腐植酸对河西走廊灌漠土理化性状、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洋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漠土耕层中施入腐植酸后,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p H值降低0.27%~0.69%,容重降低3.5%~6.9%,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3.3%~4.7%、8.6%~23.7%、7.6%~21.1%、15.9%~36.5%,洋葱增产3.5%~5.3%;施入不同量的腐植酸,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有效铅、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镉分别较对照降低了17.7%~18.5%、4.4%~13.7%、39.5%~44.7%、17.1%~35.8%.可根据不同土壤特点和腐植酸特性,制定相应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8.
9.
10.
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性状和芦柑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免深耕土壤调控剂能明显改善芦柑园土壤的物理结构,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对提高芦柑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效果,使用量以400g/667m2为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严重问题,以番茄为材料,研究了水旱轮作和土壤调理剂对设施连作土壤酶活性和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旱轮作各处理的土壤酶活性、番茄光合作用效率、根系活力及产量均高于旱地连作。与CKB相比,CKA处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根系活力和产量分别提高184.98%、320.00%、9.94%、276.24%、2.66%和119.75%。在水旱轮作模式下,不同土壤调理剂对不同时间土壤酶活性、番茄光合作用和产量影响无显著差异。在旱地连作模式下,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一致,提高了番茄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因此,水旱轮作可以有效缓解番茄连作障碍,提高番茄产量,而土壤调理剂处理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明小麦茭白水旱轮作模式下小麦秸秆不同还田处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田面水水质变化及茭白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常规基施化肥为对照,设置秸秆全量还田+基施化肥、秸秆堆肥(秸混肥)还田+基施化肥、秸混肥还田+缓释肥替代化肥基施、常规基施化肥减量20%5个处理。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处理对茭白采收后土壤pH、全氮含量的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土壤EC值、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秸混肥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高茭白产量,但茭白品质改善的效果不显著。秸混肥还田+缓释肥替代化肥基施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但茭白产量最高。基施化肥减量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对茭白产量品质无明显影响。茭白不同生长时期田面水的采样检测结果表明,各处理田面水pH、COD和总磷、全钾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硝态氮含量均低于检出限(0.5 mg·L-1),小麦秸秆还田对茭白田面水面源污染无影响。综上,麦茭水旱轮作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可用于培肥土壤、增加茭白产量和控制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以"凯特二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大蒜秸秆不同施用量对温室番茄连作土壤温度、容重、孔隙度、pH值和电导率等理化性质及其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大蒜秸秆后,温室番茄连作土壤0~15cm内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与秸秆量成正比,最高和最低温度分别比对照高2.39℃和1.00℃;不同土层容重均随秸秆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孔隙度则随之而增加,0~10cm土层的变化幅度最大,容重最大增幅和孔隙度的最大降幅分别为6.71%和6.18%;大蒜秸秆处理还可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的电导度(EC),可减轻温室土壤酸化和遏制土壤次生盐渍化,0~20cm土层内的效果较明显;施用大蒜秸秆提高了番茄生长前期的根系活力(最高为31.45%),延缓了后期根系衰老。因此,大蒜秸秆还田可改善温室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番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5.
以小白菜为试材,采用土壤盆栽方式,设置不同施肥处理(化肥(C)、鸡粪(M)、鸡粪+CaCO_3(M+CaCO_3)、唤土土壤调理剂1(简称唤土1,H1)和唤土土壤调理剂2(简称唤土2,H2),以不添加任何肥料为对照(CK)),研究了新型土壤调理剂生态肥(唤土)对小白菜产量、激素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C、M、M+CaCO_3处理相比,新型土壤调理剂唤土生态肥的施用可以显著增加小白菜产量,提高小白菜体内生长促进剂类激素含量,降低生长抑制剂类激素含量,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与传统肥料相比,唤土生态肥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弥补了传统肥料成本高,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可以代替传统肥料。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探究大棚栽培羊肚菌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邢台地区和衡水地区羊肚菌的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分析羊肚菌出菇情况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测定分析在羊肚菌栽培前与采收后土壤pH值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个地区土壤速效磷含量在羊肚菌栽培前和采收后降幅最大,均达到50%以上,且前后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邢台地区栽培前土壤速效磷含量为49.15 mg/kg,采收后不出菇土壤组和每667 m2羊肚菌产量50~100 kg土壤组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到了18.37 mg/kg和11.8 mg/kg;衡水地区栽培前土壤速效磷含量达到36.37 mg/kg,采收后不出菇或每667 m2羊肚菌产量<3 kg土壤组和每667 m2羊肚菌产量
300~400 kg土壤组速效磷含量分别降至10.85 mg/kg和13.1 mg/kg。全钾含量在羊肚菌采收后上升,邢台、衡水2个地区羊肚菌采收后土壤全钾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栽培前(15.50、18.79 g/kg),且产量较差的区域(邢台:18.96 g/kg,衡水:23.55 g/kg)与产量好的区域(邢台:19.42 g/kg,衡水:23.91 g/kg)相比基本持平,无显著性差异。所以,羊肚菌在生长过程中对速效磷的消耗比较大,同时能富集土壤中的全钾,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总体上看来,邢台地区土壤和衡水地区土壤在所检测的营养元素上呈现出相同的消耗趋势,为合理栽培羊肚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以江苏丰县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新引进的大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大蒜异地换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试验结果表明,苗期时,不同土壤类型种植的大蒜生长性状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抽薹期,济宁市农业科学院和汶上南站种植的大蒜在单根鲜质量、蒜薹长度和蒜薹直径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与汶上次丘种植的大蒜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期,济宁市农业科学院种植的大蒜与汶上南站、汶上次丘种植的在蒜头鲜质量和蒜头直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可知,济宁市农业科学院地块种植的大蒜优于汶上南站和汶上次丘种植的大蒜。因而最适宜大蒜种植的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其次为壤土和黏壤土。 相似文献
19.
研究3种不同类型有机肥的肥效特点以及对小拱棚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盐分含量、速效氮低于对照,有机质、速效磷钾含量高于对照,西瓜长势和产量低于对照,但西瓜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菌肥处理的土壤肥力指标在西瓜结果初期表现最高,其它时间处于中等水平,鸡粪处理的土壤肥力在西瓜整个生育期变化幅度都很小,性质比较稳定,施用油饼肥处理的土壤理化指标在西瓜坐果期后含量均较低;3种有机肥使用效果表明,微生物菌肥处理的西瓜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其次为商品鸡粪,再次为油饼肥。 相似文献
20.
异地换种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中牟蒜区常年主栽品种为试材,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在壤土地栽种不同换种年限、不同土质来源的异地蒜种,研究异地换种,特别是换种年限和土质来源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大蒜异地换种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指导。结果表明:不同土质来源的蒜种是影响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换种1a、来自粘土的蒜种处理(T4)表现最好,蒜薹和蒜头增产幅度分别达61.01%和22.85%;从大蒜植株生长势、蒜薹单重、蒜头单重、蒜头横径和大蒜产量上分析可知,大蒜异地换种以每3a换种1次为宜,粘土来源的蒜种优于砂土来源的蒜种,显著优于壤土来源的当地蒜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