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虫生真菌生防制剂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突破虫生真菌田间毒力不稳定的技术瓶颈是其制剂产业化的前提。本文对虫生真菌毒力不稳定的表现,导致的原因和克服对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虫生真菌及其在害虫生物控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虫生真菌资源与分类、致病机制、基因工程改造、制剂开发研制及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现今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期实践证明:化学防治农作物害虫会带来药物残留且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而生物防治效果更为环保、安全。虫生真菌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生物手段合理防控害虫,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障了我国食品绿色、安全,近年来在防治农作物害虫上发挥了出色的作用。本文分别介绍虫生真菌代表种: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轮枝菌等菌落特征及防治对象,从致病机理和毒力进行综合阐述,并围绕了真菌制剂产品特点、产品创制以及开放利用,系统总结虫生真菌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我国的生态安全以及虫生真菌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控制粉虱类害虫虫生真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虱类害虫在保护地和大田园林作物上发生日益猖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抗药性增强,化学防治难以奏效。利用虫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进行防治是未来粉虱害虫防治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虫生真菌在控制粉虱类害虫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虫生真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回顾了虫生真菌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列举了虫生真菌所属的32个属,并对研究和应用较多的白僵菌属BeattveYia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等9种虫生真菌的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雕蚀菌属Coelomornyces适合于防治蚊Culicidae幼虫;白僵菌属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成功的虫生真菌,它可用来防治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和松毛虫属Dendrolimus等多种农林害虫;绿僵菌在防治土居害虫方面如金龟子属Anisoplia幼虫有着独特的效果等。分析了虫生真菌的侵入机制,最后讨论了应用虫生真菌防治农林害虫的优势和不足。优势主要是昆虫病原真菌能侵染害虫的各个发育阶段和能引起疾病的流行等,而不足则是虫生真菌的施用效果受环境中的温湿度影响较大,且防治效果较慢等。表1参24  相似文献   

6.
虫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虫生真菌的资源、应用方式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结构和作用方式的多样性,并就虫生真菌多样性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为更好地利用虫生真菌生物防治害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几种虫生真菌对烟青虫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4种真菌共9个菌株的固体培养物以及真菌与Bt的混合物,分别对烟青虫2龄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球孢白僵菌和莱氏野村菌两个菌种对烟青虫幼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前者优于后者;在白僵菌中5S03菌株毒力最高,对烟青虫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为6.10d,校正死亡率为86.96%,僵虫率为33.33%;另外两个菌株Bb3和Bb98-1的毒力也较高。(2)真菌(5S03)与Bt混用,对防治烟青虫具有相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几株虫生真菌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小菜蛾具有强毒力的菌株,对采自不同地方被真菌侵染死亡的68头昆虫上分离出的62株虫生真菌,再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试验昆虫,从中选出14株生长快、产孢多的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4株真菌对小菜蛾均有致病性,但不同菌株对蚜虫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毒力最强的为11号、12号和13号菌株,在1.5×107个孢子/mL下,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高达96%、98%和98%。  相似文献   

9.
用从病变象甲幼虫上分离得到的14种真菌,对剪枝栎实象幼虫作毒力试验,并筛选出2株有较强致病性的菌株进行浓度梯度测试。结果表明:6号被孢霉科被孢霉属菌和7号丛梗孢科青霉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致死中时分别为2203d和2941d,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03×105、284×105个/mL。  相似文献   

10.
虫生真菌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科 《世界农业》1996,(12):29-30
虫生真菌的研究与利用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李宏科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是在虫生真菌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虫生真菌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76年,当时Degeer记载了虫霉属(Entomophthora)。1934年,Bassi研究证明,家蚕白僵病的菌原...  相似文献   

11.
昆虫病原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了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研究与进展,主要包括括国内已报道的进行了致病性或害虫防治试验的种类及其主要寄主范围(共22个种类,分属11个属,防治卫生害虫蚊类所用的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以及镰刀菌属Fusarium中的虫生菌或产毒素种类未包括在内)、致病菌侵入寄主昆虫的机制及昆虫的防御反应、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资源,在农林害虫种群自然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昆虫病原真菌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害虫的侵染致病机理及主要属种在农林害虫生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昆虫病原真菌防治中的限制因素,并指出了今后昆虫病原真菌研究利用中应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学特性、代谢产物、致病力及其致病机理和遗传变异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玫烟色棒束孢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玫烟色棒束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为杀虫真菌的基因工程改良、高毒力的生防工程菌株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动、植物真菌病害的致病机理研究和控制提供理论参考,从真菌侵染宿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分子生物学行为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昆虫病原真菌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昆虫病原真菌是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农业害虫具有不易产生抗性、易造成昆虫病害流行、生态安全环保等优势,推广应用昆虫病原真菌控制害虫是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现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真菌基因组学的研究,在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以及多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等...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森林昆虫病原真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对广东省森林昆虫病原真菌进行了调查,共分离鉴定出9种昆虫病原真菌:即灯蛾噬虫霉、蝗噬虫霉、紫色野村菌、莱氏野村菌、玫烟色拟青霉、粉虱座壳孢、黄绿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其中:球孢白僵菌是森林昆虫的优势病原真菌,灯蛾噬虫霉、蝗噬虫霉和紫色野村菌是广东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昆虫病原真菌是病原真菌中一个大的类群,寄主达5目24科200余种昆虫.以昆虫病原真菌为主的杀虫剂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致病机制一直被人们广泛的研究.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大规模基因的功能研究正成为热点,为进一步阐明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因此,基因功能的分析方法也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对RNA干涉、基因敲除、生物信息学等基因功能分析策略的特异性和优缺点及其在病原真菌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杂草生防真菌是从罹病杂草组织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类能够有效侵染有害植物,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生长或繁殖的植物病原真菌。利用杂草病原真菌防控杂草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本文从杂草生防真菌的控草潜力、主要类群、生物防控机理、寄主范围、应用前景等方面总结了杂草生防真菌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杂草生防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昆虫病原线虫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国内昆虫病原线虫的优良品系筛选,防治对象,田间侵染力,耐药性方面的研究。我国已筛选出多个线虫品系,用于田间防治,近期发现小杆科和双胃科的线虫有生防价值。国内研究集中于小卷蛾线虫,芜菁夜蛾线虫和异上杆线虫对40多种害虫的防治,田间防效达70%以上。线虫施用技术,生活习性及搜索方式直接影响其侵染力。应用保湿剂,抗干燥剂及干燥脱水等技术为线虫的储运和防治食叶害虫提供了方便。低毒化学农药不影响线虫的存活和田间侵染力,可以混合使用。我国还应进一步开发利用丰富的线虫资源。  相似文献   

20.
几种杀虫真菌在不同培养料中的生长性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4种配方的培养料培养了4种重要杀虫真菌,观测了菌体形态特征、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培养物的含水量,结果表明:A 配方(马铃薯4份,玉米粉5份,谷壳1份)最适合于培养这些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