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森 《广西蚕业》2009,46(3):45-49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采用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温湿度较为合理、桑叶质量较有保证、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生长快、发育齐,体质健的一种小蚕饲养方式。它是一种较为符合小蚕生理需要的养蚕技术措施,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用工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在江苏已推广多年。但近年来,随着我县乡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养蚕业受到环境污染、劳动力紧张、生产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的挑战,给蚕技人员带来了新课题。笔者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多年,对小蚕共育方式、技术措施进行了一些总结改进,供同行们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卢小芳 《广西蚕业》2005,42(3):24-25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种桑养蚕规模的不断扩大,小蚕共育在我县桑蚕生产较发达或桑蚕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已被普遍采用。小蚕共育是一种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的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二口叶后分给养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它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对小蚕的护理,有效地防止蚕病的发生,从而促进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现就小蚕共育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浅谈如下,供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国荣 《四川蚕业》2002,30(2):34-35
<正> 科学管理能有效协调、控制、指挥,使之提高工作(生产)效率,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养好小蚕八成收”是每个养蚕人都知道的真理,因此,制定和落实行之有效的小蚕共育管理制度成为我们每个宜桑乡(镇)领导和蚕业技术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也是促进我县养蚕单产连年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射阳县的特佣、盘湾、洋马等养蚕重点乡镇小蚕期普遍发生僵病和脓病,不仅给广大蚕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挫伤了群众的栽桑养蚕积极性.为了确保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搞好今后的小蚕饲养工作尤为重要.对此,笔者调查分析了该县小蚕饲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蒙霜 《广西蚕业》2012,(4):72-76
通过对我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桑蚕生产县(区)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农户进行调查,得出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平均张种产茧量增加2.78kg,增加7.54%;平均亩桑产茧量增加22.93kg,增加22.93%;平均用工量减少1.9工/张,减少11.52%。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更具优势。小蚕共育户饲养4龄蚕比饲养3龄小蚕出售平均用工量多0.49工/张,增加111.36%;平均售价多113.46元/张,增加105.38%;平均成本多101.25元/张,增加134.80%;平均利润多12.21元/张,增加37.50%。小蚕共育户共育4龄蚕比共育3龄小蚕出售对桑蚕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9.
李仕亚  赵义 《四川蚕业》2003,31(3):39-40
“养好小蚕一半收” ,而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的先决条件。搞好小蚕共育不仅有利于蚕儿生长发育 ,同时能够省工、省本、省叶。但是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变更 ,小蚕饲养模式由过去的集中共育过渡到今天的小蚕分户饲养。由于分散经营 ,户与户之间差距大 ,技术指导困难 ,养蚕设施跟不上 ,消毒防病不彻底 ,不加温补湿 ,不精选良桑 ,饲养粗放 ,从而导致小蚕发育不齐 ,发病率高 ,严重影响我县蚕桑生产。为了适应新形势 ,认真贯彻县丝绸公司提出的创建蚕桑专业村的号召 ,在 2 0 0 2年春 ,在经过前几年试点摸索的基础上 ,在姚集镇青年村全面推广小蚕联…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 ,大量劳动力转移 ,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下降 ,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小蚕饲养管理更为粗放 ,普遍存在“不加温补湿”、“不精选良桑”、“不严格消毒防病”等现象。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 ,要想蚕茧高产增效 ,养好小蚕是关键。因此如何组织好小蚕共育是蚕桑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茧质、增加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我县自1997年以来宣传指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了共育率。同时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因地制宜地…  相似文献   

11.
<正> 小蚕共育,作为养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在我县基本普及。春蚕、夏秋蚕的共育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80%左右,对全县蚕茧单产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我县小蚕共育的主要型式是专用集中共育室,多年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技术管理办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之后,这种共育形式在部分地区遇到了一些困难,同时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问题日益突出,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在联产承包后为解决一些农户小蚕饲养难问题,相继出现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来满足农户需要,但针对小蚕店销路问题.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这几年我市部分农户自发形成区别于上述二者的一种共育形式——小蚕饲养专业户“托蚕所”,即农户委托专业户养小蚕的一种有偿服务形式,给当前的蚕桑生产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种桑养蚕是一项短、平、快项目 ,适宜在我县开发。要使项目扎根于凤山县 ,低产、低质的产品是经不起市场冲击的 ,特别是低技术含量和粗放经营、管理的项目更会没有前途。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产品质量 ,革除粗放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呢 ?凤山县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农民居住分散 ,养蚕又习惯采用畜禽的养殖粗放方式 ,不乐意接受小蚕共育 ,亩产、单产、质量多年来得不到提高 ,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出现毁桑弃蚕。要想蚕业持续发展下去 ,并形成支柱产业 ,就得推广小蚕共育技术。经近 6年来小蚕共育示范样板 ,效果很好 ,蚕茧单产、亩产及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棚养蚕的迅速推广,小蚕共育作为一项夺取蚕茧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措施就显得愈为重要.过去讲"养好小蚕一半收”,现在看来"搞好共育收七成” .为实现共育的苗齐、苗全、苗壮,我县自1998年以来针对大棚养蚕多的生产实际,对共育技术进行了几项改革,收到了提高共育质量的显著效果.其具体内容是: 1 共育室改简易小屋为养蚕大棚 针对原来部分共育室为小屋偏房,蚕室狭小、光线偏暗、通风不良、操作不便,造成下伏蚕增多易损失蚕苗,发生蚕病的状况,自1998年开始,在大胆实践的基础上应用养蚕塑料大棚加以改造配套,进行小蚕共育,达到了温湿易控、方便操作、光线、通风良好的目的, 提高了小蚕发育整齐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小蚕共育模式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蚕技术,是小蚕共育户利用自身专业技术将娇气难养存活率低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养,目的在于提高养蚕成功概率,解决农村养蚕难的问题,但是伴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因此文章围绕小蚕共育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任丽华 《四川蚕业》2003,31(3):25-26
俗话说 :“养好小蚕七成收”。这充分说明了小茧共育的重要性。目前丝绸行业形势不太好、蚕茧价格低、收益低 ,很多蚕农不愿参加小蚕共育 ,先进技术的贯彻困难 ,加之当前农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 ,养蚕又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省劳力、省成本、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育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的对比调查结果(见表 1 )进行分析。表 1 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成本对比镇别村别组别姓名饲养品种饲养张数共育或分户饲养饲养成本 (单位元 )消毒及添食药物 桑叶 人工 升温材料 其它 成本…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少受病原感染,保证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项养蚕技术。它是一种全新养蚕技术,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  相似文献   

18.
杨昌旭 《广西蚕业》2002,39(2):29-30
小蚕共育技术是我县近年全面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经几年的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养蚕经济效益 ,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和接受。为使这项新技术更完善 ,笔者认为有必要更进一步地规范共育设施和饲养技术标准 ,使小蚕共育质量不断提高。1 物色好“小蚕共育员”是提高共育质量的基础小蚕共育操作员简称小蚕共育员是一个园区范围蚕农的技术骨干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蚕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因此 ,物色和选定好小蚕共育员意义十分重大。1 .1 小蚕共育员及共育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小蚕共育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小蚕共育员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江苏蚕业》2017,(1):37-38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现代蚕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小蚕共育组织形式,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本,提高养蚕张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是推进桑蚕专业化生产、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集约化是我国由蚕桑大国发展为蚕桑强国的必由之路,荣县小蚕智能共育中心的建设是养蚕新模式、新装备的探索。通过智能小蚕共育中心的养蚕效果可以看出,现代高科技养蚕能有效提高小蚕养殖健康性,达到小蚕发育整齐、蚕头足、体质强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