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高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17-18018
[目的]研究南瓜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规律,为提高南瓜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04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南瓜试验基地进行,以蜜本南瓜为材料,对生长发育过程中南瓜果实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授粉后10~50 d,南瓜还原糖含量为1.45~1.15μg/kg,随着生长发育呈下降趋势;授粉后10 d,还原糖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45μg/kg。[结论]随着南瓜果实成熟度的上升,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南瓜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蜜本”南瓜为材料,对其花后10~50 d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瓜多糖、β-胡萝卜素、氨基酸、蛋白质、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呈持续增加趋势,其中南瓜多糖含量在花后10~40 d增加较快,花后40~50 d增加较慢;β-胡萝卜素含量在花后10~20 d增加较快,花后20~40 d增加较慢,而花后40~50 d迅速增加;氨基酸含量在花后10~20,20~40,40~50 d分别呈现“快、慢、快”的增长规律;蛋白质含量在花后10~20 d增加较快,花后20~50 d增加较慢;总糖含量在花后10~20,20~30,30~40,40~50 d分别呈现“慢、快、慢、快”的增长规律;还原糖含量在花后10~30 d增加稍慢,花后30~50 d增加稍快。抗坏血酸含量在花后10~40 d呈现持续降低趋势,而花后40~50 d又逐渐增加。各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规律较为复杂。总糖与β-胡萝卜素、总糖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相似,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以丰水梨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低温(0~1.5℃)贮藏30 d、60 d、90 d、120 d和150 d测定果实不同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总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低温贮藏30~120 d内,丰水梨果皮和果肉的褐变指数均低于4%,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低温贮藏120~150 d内,丰水梨果心和果皮的褐变指数均明显增加,且果心的褐变指数、PPO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果皮,而果心的POD活性和总酚含量则显著低于果皮;整个贮藏过程中(0~150 d)果肉未发生褐变。  相似文献   

4.
"蜜本"南瓜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蜜本”南瓜果实花后10 ̄50d期间多糖、β-胡萝卜素、氨基酸、Vc、蛋白质、总糖、还原糖、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糖、β-胡萝卜素、氨基酸、蛋白质、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但不同阶段各成分含量增加幅度不同;Vc含量下降,但在果实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又稍上升;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较为复杂;部分营养成分含量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金光杏梅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金光杏梅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V c含量呈“三峰”型曲线,幼果时、硬核后和成熟时较高,其他时期较低;有机酸含量以幼果期最高,以后迅速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果实成熟时含量最低;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果实发育状况基本相吻合,果实发育速度快时含量较高,慢时较低;在谢花后59 d以前,可溶性糖以还原糖为主,之后以非还原糖为主;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在谢花后45 d以前两者呈高度相关,且与果实生长速度相吻合,谢花后45~59 d是胚和胚乳的主要形成期,此期游离氨基酸含量迅速增加,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6.
设施黄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及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设施早熟栽培条件下黄瓜果实的品质及形态指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设施栽培产品品质优化提供依据,指导生产合理采收。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早熟栽培随着黄瓜果实的发育,果长和横径在开花后0~9 d迅速增加,随后增加幅度变得缓慢;单果重在开花后6~9 d和11~21 d为迅速增加期;含水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0~9 d迅速增加,随后趋于稳定;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双峰型的变化趋势,其中开花后12 d和17d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开花后6 d含量最高,随后有所降低。综合形态、品质及口感,大棚早熟栽培黄瓜在开花后9~12 d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0、50、100、150 mmol/L NaCl溶液胁迫处理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 Bouché)幼苗,处理后8、18 d分别测定幼苗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处理后18 d测定幼苗主根长、茎粗、叶形指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黑籽南瓜幼苗叶片MDA含量、CAT活性呈先增后降趋势,幼苗主根长、茎粗呈降低趋势,其中主根长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大,下降较为明显;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处理8 d时的黑籽南瓜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趋势,处理18 d时的可溶性糖含量、叶形指数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黑籽南瓜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可选择作为黄瓜的耐盐性砧木。  相似文献   

8.
以巴西香蕉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后正常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苹果酸、淀粉以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在采后10d开始增加,到采后14d达到高峰;MDH酶活性在采后10d迅速增强,到采后16d达到峰值;苹果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早期上升,晚期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而淀粉含量持续下降。推测MDH通过改变香蕉品质而参与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9.
不同火烧时间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强度火烧对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林火管理和火后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在福建将乐林场选择3块人工杉木林标准样地,每间隔60 d实施一次计划烧除,每次燃烧试验共设置10、30 min与60 min和对照(CK)4个处理,试验结束后统一进行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火烧10 min和30 min钟后1 d杉木林土壤的容重降低,之后逐渐增加;火烧60 min的土壤容重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的变化趋势,火烧60 d和120 d时的土壤容重均低于火烧前。与火烧前相比,火烧10、30 min和60 min后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先增加后降低,且120 d后均降低到火烧前水平以下。火烧10、30 min和60 min后土壤pH值和碱解氮含量均持续增加。火烧10 min和60 min后的土壤有机碳呈持续增加趋势;火烧30 min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但均高于火烧前水平。火烧10、30 min和60 min后1 d土壤全氮含量均增加,之后开始降低。火烧10 min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持续递增;火烧30 min和60 min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火烧后120 d仍未恢复到火烧前水平。火烧10 min后1 d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之后开始下降,120 d后下降到火烧前水平以下;火烧30 min后60 d天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之后逐渐降低,到120 d几乎降低到火烧前水平;火烧60 min的杉木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持续增加。不超过60 min的低强度计划火烧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藏时期李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宝石和安哥诺李果实为试材,分析了不同贮藏时期李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贮藏0~60 d期间,随着回温时间的延长,黑宝石李果实硬度明显下降,而在贮藏60~80 d期间这种变化不明显;回温时间对安哥诺李果实硬度的影响不大.果实脆度的变化随其硬度的下降而变小.黑宝石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在回温过程中存在1个峰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此峰值向后推移;而安哥诺李果实SSC含量从回温0 d开始下降,在回温5 d时又增加.黑宝石和安哥诺李果实的腐烂症状主要发生在货架期.贮藏0~20 d期间,货架黑宝石李果实的腐烂较严重,而安哥诺李果实在贮藏60~80 d期间腐烂较严重.可见,贮藏60~80 d期间,黑宝石李果实的货架期可适当延长;而安哥诺李果实货架期在贮藏20~60 d期间可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1.
南瓜6种营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25个形态差异较大的南瓜品种,研究其β-胡萝卜素、干物质、蛋白质、粗纤维、总糖、Vc等6项营养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探讨用简单易测的营养品质性状,对大量育种早代材料进行快速可靠品质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南瓜的6种营养品质性状中,β-胡萝卜素和干物质、蛋白质、总糖、Vc,干物质和Vc、蛋白质,Vc和蛋白质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南瓜粗纤维和其他5种营养品质间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和总糖、Vc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塑料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钾肥配施对藤三七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施能显著促进藤三七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产量,改善叶片品质。在适量范围内随着氮、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鲜产量、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Vc的含量明显提高。当施氮量达到7.75 kg/100m2以上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叶片的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施量呈正相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配施钾肥可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还原性糖、Vc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硝酸盐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菜用藤三七优质、高产的氮、钾肥最佳配施方案为N 5.75 kg/100m2, K2O 3.90 kg/100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叶片喷施镁、锌、硼、锰元素对烤烟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表明:锰、锌、镁肥处理的烟叶产值提高8~11%,硼肥处理使产量和质量下降。锰、锌肥可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锰肥处理的烟碱,全氮、蛋白质、总糖,还原糖含量提高。氯离子显著降低。锌肥处理各项指标略有提高。镁肥处理的烟碱,氯离子含量增加,烟叶酸碱失调。硼肥处理的烟碱,还原糖增加,氯离子降低,烟叶酸碱较协调。叶面适当喷施锰、锌肥对烤烟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产、质量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烤烟幼苗不同器官清除活性氧能力大小,以3个烤烟品种的幼苗为材料,对叶片、茎尖和根尖的SOD,CAT,POD的活性大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SOD和CAT的活性都是叶片的最大,茎尖次之,根尖的最小。(2) POD的活性是根尖的最大,茎尖次之,叶片的最小。(3)可溶性糖的含量是茎尖最大,叶片次之,根尖的最小;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是叶片的最大,茎尖次之,根尖的最小。(4)不同的品种各器官之间的CAT,SOD,POD活性大小和Vc的含量以NC89最大,云烟85次之,K326最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寡聚糖激发子对毛白杨愈伤组织抗杨树溃疡病菌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筛选出降解杨树溃疡病菌丝体、壳聚糖、果胶糖且活性较高的寡聚糖激发子A1、B、C3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以无菌水处理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为对照,并在诱导48 h后挑战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测定毛白杨愈伤组织内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经A1、B、C3 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48 h后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毛白杨愈伤组织中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基本上呈单峰曲线,A1、B、C3 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Vc含量峰值比对照峰值分别提高了99.02%,95.46%和85.64%;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发病初期(0~48 h)比对照高,在发病后期(60~96 h)均缓慢下降,而对照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60 h时上升到最高峰(4.48 mg/g),均高于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之后急剧下降,至96 h时为2.33 mg/g,比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都低;4个处理毛白杨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寡聚糖激发子A1、B、C3诱导接种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分别比对照的最大值高42.4%,27.6%和16.5%。方差分析表明,A1、B、C3 3种寡聚糖激发子对挑战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寡聚糖激发子可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从而增强了其抗杨树溃疡病菌入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和钾肥以及适宜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苦瓜的产量。氮肥可提高苦瓜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降低苦瓜维生素C和糖分含量,磷肥可提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钾肥可以提高苦瓜维生素C、糖分和氨基酸含量,减缓施氮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充足的钾素供应和适宜的氮磷钾配比是保证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不同砧木对西瓜果实中糖和V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砧木对不同西瓜品种进行嫁接,分析嫁接后果实中糖和Vc含量的变化。采用南瓜、葫芦、野生西瓜和瓠子为砧木,分别对L600、小红玉选、203和红伟无籽等4个西瓜品种进行嫁接,果实成熟后测定总糖、果糖、葡萄糖、蔗糖、总Vc、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含量。结果表明,南瓜对生长势有明显促进作用,瓠子仅次于南瓜;不同砧木品种嫁接对不同西瓜品种果实中糖和Vc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南瓜嫁接后,果实中总糖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Vc含量无明显降低;葫芦仅对蔗糖含量有影响,但对Vc含量的影响较明显;野生西瓜使总糖和果糖含量有下降,Vc含量无下降;孝感瓠子对糖和Vc含量影响最小;不同砧木对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肥料养分管理和高效利用,于2011年在甘肃省定西市选择高钾肥力土壤布置大田试验,在等氮磷用量基础上,研究了施钾水平(0,120,240,360,480 K2O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商品率、产量和产值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商品率、产量以K120和K240较高,但纯收入以K120最高;马铃薯块茎淀粉、总糖、还原糖、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和总糖含量以K240最高,而还原糖、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以K120最高,说明在高钾肥力土壤上适量增施钾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最高产量施钾量与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62.06 kg·hm-2和126.44 kg·hm-2。  相似文献   

19.
黔产竹节参不同器官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黔产竹节参不同器官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竹节参的根、茎、叶、花和种子中均含有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其含量的多少与器官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就整个植株而言,干物率平均值为17.34%,蛋白质为16.43%,二者呈负相关;可溶性糖为10.98 g/kg,Vc为45.26 mg/kg,Vc与干物率、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遮阴处理对大叶芹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叶芹为试验材料,测定遮阴后其纤维素含量、Vc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遮阴后大叶芹纤维素相对含量减少,Vc含量、有机酸含量随发育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遮阴使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结论]该研究可为人工栽培大叶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