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中华鳖(Trionys sinensis)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体重为(227.47±14.42)g 的中华鳖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复合益生菌0 mg/kg(对照组Ⅰ)、500 mg/kg(试验组Ⅱ)、1000 mg/kg (试验组Ⅲ)和2000 mg/kg(试验组Ⅳ);试验共分4组,每组3个重复,在(30±2)℃温室中进行,投喂14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中华鳖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P <0.05),降低饵料系数(P <0.05),且Ⅲ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增重率比Ⅰ组提高了29.25%;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中华鳖脂肪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 <0.05),当添加量为2000 mg/kg 时,淀粉酶活力有所下降(P <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尿素氮水平和谷丙转氨酶活力(P <0.05),提高甘油三酯含量(P <0.05),而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糖、丙二醛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 >0.05);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 <0.05),但过量添加(2000 mg/kg)会降低其活力(P >0.05)。在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复合益生菌能促进中华鳖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同时还具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最适添加量为 1000~2000 mg/kg。  相似文献   

2.
选用初始质量为(10.29±0.70) g的中华鳖稚鳖30只,随机分成5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g/kg)和低聚木糖分别为:对照组(0,0)、I组(1,100)、Ⅱ组(1,200)、Ⅲ组(2,100)和Ⅳ组(2,200).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投喂30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Ⅱ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各试验组肠道消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Ⅱ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胆固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Ⅱ组和Ⅲ组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除饲料Ⅳ组外,其余试验组血清葡萄糖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的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饲料I组、Ⅱ组和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枯草芽孢杆菌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推荐添加量为 1 g/kg,低聚木糖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对中华鳖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陈昌福 《淡水渔业》2000,30(8):27-29
众多研究结果表明 ,进入机体内的致病菌的彻底清除 ,依赖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与外界抗菌药物的共同作用[1,2 ] 。对于患病动物而言 ,正是由于机体防御机能和病原菌之间的作用平衡被打乱而使病原微生物得以在其体内大量繁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 ,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不仅能使进入机体内的病原菌的生长被抑制或杀灭 ,同时还能激发机体的某些免疫机能[2 ] 。然而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选择使用防治细菌性疾病的药物时 ,几乎只考虑到了抗菌药物对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而未考虑抗菌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问题。关于水产养殖中抗菌药物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糖萜素对中华鳖的生长性能及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明松  鲍方印  崔峰  王松  桑宏庆  康健 《水利渔业》2006,26(6):104-105,113
选取相同生长阶段、体重均匀的中华鳖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6只。糖萜素的添加量为每公斤饲料0、0.4、0.8、1.2、1.6、2.0 g。结果表明:试验2组中华鳖日增重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对照组日增重最小,饲料系数最高。试验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5组中华鳖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糖萜素能促进中华鳖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可以显著(P<0.05)降低中华鳖血清中尿素氮、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含量,提高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腐皮病血液病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患有腐皮病的中华鳖的血液病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鳖的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外形上均有较大变形,甚至破碎,淋巴细胞个体增大;从生理指标值上来看,病鳖的红细胞数目减少,白细胞数目尤其是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红细胞脆性增加,沉降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加州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40尾加州鲈为材料,测定了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值、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脆性等生理指标和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钠、钾、钙、氯等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总体均数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7.
8.
饥饿对养殖鲈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8,自引:9,他引:6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定不同饥饿时间研究养殖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进行4周,每周取样,结果表明,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分别在饥饿2周,2周和4周开始显著下降,而红细胞脆性和沉降率则分别在饥饿1周和3周显著上升,血糖浓度在饥饿第1周显著下降,以后几周则较为恒定,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在饥饿1周和2周时均有上升,3周后开始下降,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均在饥饿3周开始显著下降;Na^ 和Cl^-浓度在饥饿3周显著上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分别在饥饿2周和1周时显著下降,饥饿对K^ ,Ca^2 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没有影响,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和饥饿时间的回归分析表明,均以3次多项式的R2值为最大,其中又以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R2值最大,分别为0.922和0.902,建议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鲈鱼饥饿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实验测定了黄金鲫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 -Bil)、直接胆红素(D-Bil)。结果显示:黄金鲫血清中丙二醛含量为(4.68±1.20)nmol/mL ,血清碱性磷酸酶(24.54±0.485)nmol/L ,血清酸性磷酸酶(1.40±0.138)U/L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36±1.51)U/L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5.39±29.29)U/L ,血清总胆红素(7.19±3.54)nmol/L ,血清直接胆红素(3.23±1.90) nmol/L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82.57±1.69)U/L ,血清过氧化氢酶(10.28±3.62)U/mL。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血液生化指标判别分析西伯利亚鲟性别及卵巢发育时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微创手术检查的方法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性别和卵巢发育期进行鉴别,根据性别和卵巢发育期将西伯利亚鲟分为性成熟雄鱼(M)、雌鱼Ⅲ期、Ⅳ期和Ⅴ期共4个组。对4个组的22个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雄鱼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随着雌鱼卵巢的发育,血浆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离子(Ca2 )和无机磷(P)水平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糖(GLU)水平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而血液淀粉酶(AMY)和球蛋白(GLB)水平则是在Ⅴ期出现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24个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筛选,得到CHOL、ALT、GLB和甘油三酯(TRIG)4个参数作为判别雌雄的指标参数,并建立了2个性别判别函数;得到AMY、Ca2 、肌酐(CREA)和GLU4个参数,并建立了雌鱼性腺发育时期判别函数。雌雄判别准确率为84%,对雌鱼性腺发育时期判别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12.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中华鳖养殖理论已初步成型,但在实践中许多方面亟待规范,在养殖管理中也需要广大从业者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完善.采光温室受到自然环境(日照、气温、天气、季节变化等)影响较大,养殖管理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3.
马光  葛京 《河北渔业》2005,(4):43-43
红脖子病是我县目前中华鳖发病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潜伏期长,病程短,来势凶猛,给养殖户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从事水产推广、疾病防治工作多年,碰到不少病例,获得了一些防治红脖子病的成功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日本品系中华鳖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的种质和种苗是现代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标志,是衡量水产养殖业进步与否的标志,是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推进,水资源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水生物到了难以生存的境地,品质变异、种质退化严重制约着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业,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白底板病病原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白底板病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肾、肝、脾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细菌TS6-1和TS6-2。同时样品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在脾、肝、肾组织细胞质中观察到直径为30 nm病毒样颗粒。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及患病鳖内脏组织过滤液均可导致中华鳖发病死亡,TS6-1和TS6-2的LD50分别为3.2×107CFU/mL和1.0×108CFU/mL。以患病鳖肝、脾组织的过滤液注射健康鳖后,3~5天内所有鳖全部死亡。通过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判定TS6-2属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同时对TS6-1进行了16S rRNA分子鉴定,将测定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BLAST同源序列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16S rRNA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9%),该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DQ884466。结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判定TS6-1属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由此认为中华鳖白底板病由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混合感染引起。药敏试验结果表明,TS6-1对先锋V、丁胺卡那敏感,TS6-2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敏感。  相似文献   

16.
鳖池一些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对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鳖池水体进行理化处理,分析了主要的环境因子对养殖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鳖池水体溶解氧的提高对鳖池水质和底质改善及养殖鳖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皮肤病的治疗没有明显的作用;大换水后鳖池水体pH值昼夜变化较大,午后出现较高的pH值高峰;午后高pH值对正常养殖鳖虽无明显的不适反应,但在随后的养殖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疖疮病和白底板病。利用外加电源提高鳖池氧化还原电位,试图改善鳖池底质和水质的方法,未能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特有的中华鳖种苗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境外鳖种苗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不仅给国内甲鱼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给中华鳖种质资源造成极大污染。因此,如何推进原良种生产体系建设,确保中华鳖优良性状的稳定性和资源的安全性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患暴发性败血症中华鳖体内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暴发性出血性败血症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肠、心、肝、胃等组织和腹腔液中分离培养得到8株细菌.通过光镜与电镜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比对,对所分离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惰性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egni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siella tarda).用含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对格氏乳球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格氏乳球菌对青霉素等4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唑啉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阿米卡星等10种药物有耐药性.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头孢唑啉等13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4种药物有耐药性.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新霉素等3种药物敏感,对阿米卡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等12种药物有耐药性.本研究旨在为中华鳖败血症的防治技术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赵汉取  王雨辰 《水产养殖》2011,32(10):31-35
对5种类型养殖池塘90400只中华鳖在生态养殖期前100d的死亡率进行研究。结果说明,中华鳖温室转外塘生态养殖期的日死亡率呈对数方程分布,且可分成3个养殖阶段,分别为日死亡率快速下降期,日死亡率稳步下降期和日死亡率无显著变化期。中华鳖的日死亡率在不同池塘环境下有显著性的差异,表现为土质池塘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水泥池塘,在养殖池塘中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亦能减低中华鳖的死亡率。总体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华鳖最佳的生存环境为土质池塘种植30%~50%的沉水型水生植物,并且保持池塘生态环境处于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系统观察冬眠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雌、雄生殖道的精子储存情况,显示与精子储存相关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特征。结果表明,中华鳖在冬眠期生精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仅有1~3层精原细胞排列在睾丸曲细精管基膜附近,其余生精细胞排列松散而紊乱,生精上皮中未见有各级细胞规律性排列,不能形成完整的管壁。附睾管腔增大,腔中储存有大量精子。附睾上皮及附睾管腔中见有PAS反应阳性物质。附睾上皮主要由主细胞、亮细胞和基细胞组成。超微结构显示,附睾上皮细胞中含有大量分泌颗粒,内质网膨大。储存在附睾中的精子结构完整,精子中段由35~40个同心圆状线粒体构成线粒体鞘,中段胞质中含有大量糖原颗粒。雌性输卵管分布着数量不等的精子,尤其狭部最多。狭部黏膜皱襞高度融合,形成大量纵行于输卵管的储精细管。在细管中含有大量精子,精子头部嵌入上皮细胞纤毛中。蛋白部和子宫部也有少量精子存在,但在这些部位不能形成明显的储精细管。PAS反应显示,输卵管狭部储精细管上皮分泌有糖蛋白类物质。储精细管上皮下固有层中分布有大量的管状腺,通过腺导管与输卵管管腔相通。雌、雄中华鳖隔离4个月(12月初至来年3月底)后,在雌性输卵管峡部的储精细管中仍可观察到大量结构完整的精子,表明中华鳖精子在输卵管中至少可以储存120 d。以上结果显示,在冬眠期,雄性附睾和雌性输卵管中有大量精子储存,储存的精子能够渡过漫长的冬季用于来年春天交配或受精,这一特殊的生殖策略对其成功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还对中华鳖的繁殖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