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1961年以来思茅林区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进行了周期性分析,认为松毛虫的大暴发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利用气温、降雨量、积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和3种气候因子复合经验系数对1980至2001年思茅地区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松毛虫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通过对1980年以来3次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细致分析,得到了松毛虫大暴发前的气象因子的异常规律,分析结论有助于对松毛虫害发生的预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思茅林区松毛虫害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61年以来思茅林区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进行了周期性分析,认为松毛虫的大暴发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利用气温、降雨量、积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和3种气候因子复合经验系数对1980至2001年思茅地区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松毛虫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通过对1980年以来3次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细致分析,得到了松毛虫大暴发前的气象因子的异常规律,分析结论有助于对松毛虫害发生的预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毛虫在芒市思茅松林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松毛虫是松类树种的重要食叶害虫。芒市为云南省松毛虫偶发区。阐述云南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分析云南松毛虫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地貌环境、立地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监测、生物和化学防治、物理和人工防治、营林技术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东省多年的马尾松毛虫林间发生面积和气候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毛虫种群的影响,模拟广东省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年气象因子中,主成分因子是年总降雨量,但其与马尾松毛虫年发生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月份气象因子中,3月的月均温度、4月和6月的月均湿度、7月的月均温度和月总降雨量、10月的月均温度和月总目照时数与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湘西南山区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山区温、湿度和降雨量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都有影响,但不是单因子发生主要作用;在山区南坡山脊、林缘、8~15年树龄的松树中马尾松毛虫分布较多;海拔500m以下、东坡和干燥林地中的松林,马尾松毛虫为害严重,纯林和混交林为害同等严重。  相似文献   

6.
古田水口林区松毛虫发生的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水口林区松毛虫发生情况结合古田气象资料,通过对温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分析,揭示了2004年水口林区松毛虫暴发的气候成因,为今后虫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和及时及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虫害的测报,是防治虫害的首要工作。为了获得第二年松毛虫发生面积与危害程度,我们应用概率回归估计方法,根据连江县发生松毛虫的历史资料,进行主导因子分析,探讨松毛虫发生与消长的规律,筛选出与松毛虫发生直接关系的12个主要因子、17个项目,建立预报方程。然后根据上一年松毛虫发生面积和危害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对当年气象因子的预报数  相似文献   

8.
2004年古田水口林区马尾松毛虫害发生的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4年福建省古田县水口林区马尾松毛虫危害成灾的实情,结合古田当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对虫灾与温度、湿度降雨、光和风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揭示了2004年水口林区马尾松毛虫暴发的气候成因,为今后马尾松毛虫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松毛虫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松毛虫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分析了气象等环境因子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从而对落叶松毛虫发生做出准确的预测。根据预测情况进行有效综合防治,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基于油松毛虫暴发的历史灾情数据和相应的气象数据,对未来大尺度范围油松毛虫暴发区进行模拟和预测的可行性。【方法】以山西省2002—2011年的油松毛虫灾情数据和山西省2002—2011年的地面气象数据为基础,结合油松毛虫完成生活史不同发育阶段对不同气候因子的响应衍生出与油松毛虫灾害发生潜在相关的物候因子80个,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法从中筛选出与油松毛虫灾害发生相关性最高的前8个物候因子,即X_(29)(10月份日均温5℃的天数)、X_(43)(7月平均湿度75%的天数)、X_(54)(3月平均风速)、X_(55)(4,5,6月分平均风速)、X_(56)(7,8月均风速)、X_(62)(10月日均风速10 m·s~(-1)的天数)、X_(63)(9月最大日均风速)、X_(67)(4,5,6月总降雨量)。【结果】利用筛选出的8个物候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代入实际灾害发生数据进行训练模拟,并应用刀切法分析确立气象因子X_(43),X_(54)和X_(55)为灾害模型应用的最佳因子,其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检验结果即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0,标准差为0.019;最终利用该模型参数,对气候变化背景不同外排模式下未来油松毛虫灾害趋势进行预测,2050年2种外排模式(RCP4.5与RCP6.0)下灾害发生趋势变化不同,其中RCP4.5模式灾害发生将集中于北京、河北及河北与内蒙古交界处,RCP6.0模式在山西中南部灾害将会加强。【结论】MaxEnt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油松毛虫害虫暴发区的准确模拟与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宁化县思茅松毛虫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澄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235-236
调查了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大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了对该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思茅松毛虫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平均存活率达1.63%,种群趋势指数为1.6529。在各虫态中,危害期幼虫期死亡率最高,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和被捕食,捕食性天敌影响很大,思茅松毛虫的防治关键时期也在幼虫危害期。根据这一结果和生物灾害精确管理原理,编制了思茅松毛虫防治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思茅松毛虫在中低丘陵湿地松林的发生环境作了简单调查;初步划分了危害类型,分析了成灾原因。探讨了发生的突发性、偶然性、周期性,并对该虫的调查测报等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用质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制成的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在云南南涧、禄丰县大面积对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林内调查、定枝套袋观察和室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林内、袋内和室内的防治死亡率云南松毛虫分别达86%、79%和49%,思茅松毛虫分别为62%、73%和10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禄丰县思茅松毛虫 (DendrolimuskikuchiiMatsumura)的生物学特性观测表明 :思茅松毛虫在禄丰县 1年发生 1代 ,以 4龄幼虫越冬。幼虫在林分内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m 与 x之间的直线回归关系式为 :m =0 80 4 0 +1 2 873 x ,最适抽样数量为 :N =180 4 / x +2 8 73。组建了思茅松毛虫 2个世代的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 ,揭示了该虫在禄丰县种群消长趋势 ,其指数 (I)为 0 33,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当地滇油杉林的思茅松毛虫危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是目前松毛虫监测预报的重要方法。为了对同一林地中混合发生的两种或多种松毛虫同时进行监测,在桂阳县2个乡镇开展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双诱芯诱捕器和靶标昆虫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块样地中,双诱芯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分别为(10.22±3.15)头/器、(9.78±3.61)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双诱芯诱捕器和思茅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分别为(13.22±4.39)头/器、(14.33±4.73)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在两种松毛虫混合发生的林地,将两种靶标昆虫的诱芯放置于同一个诱捕器中,可以同时有效地监测两种松毛虫,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Dendrolimus)是桂林市全州县主要的松树食叶害虫,赤眼蜂(Trichogramma)寄生于松毛虫虫卵,能适当控制松毛虫的发生。通过踏查采集全州县不同地点松毛虫卵块,在实验室孵育至赤眼蜂羽化,抽样并利用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cytochrome oxidaseⅡ,COⅡ)及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2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全州县松毛虫种类主要为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及思茅松毛虫(D.kikuchii),赤眼蜂寄生率分别约为50%和65%。赤眼蜂有3种,分别为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和T.umerus。其中,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为常见种类,T.umerus此前未有寄生松毛虫虫卵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思茅松毛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CPV)和 15 %保丰等 4种杀虫剂对 2~ 3龄思茅松毛虫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并通过林间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了复合生物杀虫剂最佳组合A3 B1C3 D1,即白僵菌 1 4× 10 6孢子·ml-1+苏云金杆菌 1 6× 10 8孢子·ml-1+DCPV 5× 10 6PIB·ml-1+15 %保丰 4 0 0 0倍液。研究表明在复合杀虫剂中保丰、苏云金杆菌对防治效果有显著影响。林间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 ,复合杀虫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单一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83—2010年马尾松毛虫发生数据特点的分析,应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将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提出了1种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理论的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当输入层神经元个数(即嵌入维数)为7、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时,预测未参与建模的2009年越冬代、2010年第1代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