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验以发芽糙米粉和小麦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采用直接发酵法制成米面包。工艺中通过添加转谷氨酰胺酶(TG)和谷朊粉提高面包品质、增加发芽糙米粉的添加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发芽糙米米面包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转谷氨酰胺酶(TG)0.15%,谷朊粉12%,发芽糙米粉22%,水55%(以小麦粉和发芽糙米粉的总量为基准);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2.5 h,醒发时间60 min,烘烤温度(底火)220℃(180℃),烘烤时间22 min。  相似文献   

2.
乙醇与微波技术提取荷叶黄酮类物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荷叶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荷叶黄酮类物质用乙醇与微波法进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荷叶黄酮乙醇提取因素由强到弱顺序为pH值〉乙醇浓度〉料液比,得出比较优势组合为料液比1:30,乙醇浓度65%,pH值6。在微波法中影响荷叶黄酮提取效果各因素顺序为微波功率〉pH值〉微波处理时间,而得出比较优势组合则为pH值7,微波功率406W,微波加热时间40s。从时间与成本等方面考虑微波法很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魔芋片微波灭酶最佳工艺参数,在魔芋片厚度、微波功率和微波处理时间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魔芋片厚度、微波功率和微波处理时间等单因素对灭酶效果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厚度为5 mm的魔芋片在微波功率800 W下处理90 s时为最优灭酶工艺,对无硫魔芋片(粉)的生产加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技术对黑豆中的蛋白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和pH值对黑豆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黑豆蛋白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微波功率pH值微波时间料液比,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值9.5,料液比1∶15,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480 W,在此工艺条件下黑豆蛋白提取率可达85.53%。  相似文献   

5.
以普通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选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添加成分对玉米面团延展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面团品质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玉米粉以100%计):谷朊粉9%,黄原胶0.70%,沙蒿胶0.02%,硬酯酰乳酸钙0.45%。  相似文献   

6.
将大米包装后进行微波处理,探索微波处理对大米的保鲜效果,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保鲜大米的参数。以大米含水量、微波功率、处理时间为自变量,大米表面霉菌数量、米饭质构、糊化特性等为考察指标,采用隶属度分析法对大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得出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微波处理时间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分含量对大米保鲜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微波功率有显著影响(P0.05);大米微波保鲜的最佳参数为:大米水分含量15.5%、功率640 W、处理时间60s,此参数条件下大米品质的综合评分最高,为0.916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微波功率、浸提时间、固液比和提取液pH值等因素对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得到了微波提取南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400W,提取时间16min,固液比为1g∶50mL,提取液pH值为10,在此条件下南瓜多糖的提取量为99.6mg/g。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辅助水酶法提取黑芝麻油脂,研究液料比、微波处理功率、微波处理时间、酶的种类、酶添加量、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黑芝麻油脂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黑芝麻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水酶法提取黑芝麻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7∶1(mL/g),微波处理功率400 W,处理时间4 min,碱性蛋白酶的添加量0.10%(以黑芝麻粉计),pH 8.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黑芝麻油脂得率可达207.43 g/kg,所提取出来的黑芝麻油呈淡黄色,液体气味清香,质地柔滑而不黏手,呈稳定均一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以亚麻籽冷榨法取油,再经脱脂、去除粗纤维干燥后过80目筛的亚麻籽饼粉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起泡率和泡沫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影响起泡率的结果为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在1%~4%时,起泡率随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加,质量分数为5%时的起泡率略低于4%时的起泡率;温度在12℃时具有最大起泡率,高于和低于12℃时起泡率都有所降低;pH值6时具有最大的起泡率,偏离pH值6越大,起泡率下降越大。影响泡沫稳定性的研究表明,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2%时均具有泡沫稳定性,泡沫稳定性随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高,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下降;4℃时泡沫稳定性最高;pH值4~7时放置1~4 h具有一定的泡沫稳定性。影响亚麻籽饼粉起泡率因素的强弱关系为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pH值温度,在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4%,温度12℃,pH值6时,亚麻籽饼粉具有最大起泡率为44%;在此组合下1~4 h内亚麻籽饼粉的泡沫稳定性35.7%。  相似文献   

10.
施帅  陈桃桃 《保鲜与加工》2021,21(8):96-100
在普通面包用料的基础上加入芋头渣,研制一种新型的芋头渣吐司面包.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以产品感官评价、硬度和弹性为评价指标,探讨芋头渣、谷朊粉、白砂糖和酵母的添加量对芋头渣吐司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芋头渣、谷朊粉、白砂糖和酵母添加量分别为6%、6%、18%和2%(以面包粉质量计)时,制得的芋头渣吐司面包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施肥是改善小麦产量和品质最为重要的措施。小麦加工品质是测定优质小麦品质的关键指标,在优质小麦生产中,施肥对加工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施氮量和后期追氮比例可提高强筋小麦的籽粒品质;增加施磷水平可使小麦湿面筋、蛋白质、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明显增加;适当施钾且有充分的磷、氮肥供应可改善小麦的品质;在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严重的条件下,灌浆期喷施适时适量的微量元素对小麦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增施有机肥可改善小麦的品质,且在基础肥力较差时增施有机肥的效果更好。研究和了解肥料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可以进行合理的品种布局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有利于大面积地推广专用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水分胁迫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春小麦品种,在防渗池中进行种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筋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沉淀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而膨胀势显著增大。在试验条件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水分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对201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41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麦区审定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年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南部水地和中部水地审定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审定品种则是穗粒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因此,水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数的基础上,协调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旱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从品质类型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比例很少,中筋小麦比例较多,区组间品质差别较大,达标品种(包括强筋、中强筋和中筋)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水地>南部旱地>中部水地>中部旱地。审定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均相对较高,但有61.0%的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较短,低于中筋小麦标准,故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时间作为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山西省近年审定品种总体的抗病性较差,没有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占审定品种比例分别为2.4%、0和12.2%。需要引进抗病资源,同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旨在分析环境变异及施肥措施对‘郑麦366’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强筋小麦品种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选取生产上有生态代表性的不同地点进行取样,设小区进行氮肥用量用期、NPK平衡施肥试验;研究环境变异及施肥措施对‘郑麦366’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郑麦366’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的品质表现相对比较稳定,多数地点的‘郑麦366’的品质结果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等强筋小麦品质标准,且面包烘焙品质表现优良;粉质仪稳定时间在不同地点自北向南、自西向东表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增施氮肥能够改善‘郑麦366’的品质,分期施用氮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筋的质量。N:P:K肥按225:120:180配合施用,‘郑麦366’的产量、湿面筋含量、湿面筋指数、干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弱化度均表现最好,N、P、K肥配合施用可同时提高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郑麦366’的品质表现相对比较稳定,在大面积种植过程中,应重视N、P、K肥配合施用以提高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浇水因子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配套栽培,充分发辉优良品种的特性,提高优质商品率,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经过不同浇水时期及浇水次数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浇水时期和浇水次数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随浇水次数的减少产量呈下降的趋势,全生育期浇5水产量最高7593.0kg/hm2,拔节期不浇水产量最低7353.0kg/hm2。全生育期浇5水(其中浇麦黄水)籽粒蛋白质含量(13.4%)、湿面筋含量(33.6%)最低、稳定时间最短8.7min,浇2水(拔节、灌浆)蛋白质含量16.3%、湿面筋含量35.5%、稳定时间(9.6min)等综合品质指标较好。研究表明:强筋小麦拔节期不浇水产量减产显著,浇麦黄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明显下降,浇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3水或浇拔节水、灌浆水2水可兼顾产量和品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小麦品质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快速、简便、准确地鉴别小麦品质的类别,本研究提出了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BP神经网络的鉴别方法对小麦进行品质分类。研究过程中对小麦样品的光谱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马氏距离剔除了光谱数据中异常数据,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说明利用近红外光谱鉴别小麦品质分类的可行性。为了提高所建模型的性能,采用SPXY算法对小麦样品进行合理的划分。并选取了一阶微分加归一化的预处理方法来处理光谱数据,消除无关信息和噪声对小麦光谱数据的影响。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压缩光谱数据,减少了数据量,节省建模时间。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小麦品质分类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的鉴别效果较好,对强筋样品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4.4%,弱筋样品识别的准确率高达100%。实现了快速、准确地对小麦品质强筋和弱筋两类的鉴别,对小麦生产、市场交易及食品加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磷钾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钾肥配合施用,可增强小麦群个体素质,提高成穗率,增加千粒重,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增施磷钾肥可提高强筋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改善小麦籽粒品质。中等肥力田块强筋小麦生产,氮:磷:钾配比应掌握在1:0.4:0.4,磷钾肥以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施用量P2O5 96kg/hm2、k2O 96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小麦面团粘度与面粉主要品质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东省3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面团粘度性状和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面团的粘度性状与面粉很多品质指标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使用面团粘度性状对面粉品质进行评价。(2)面团粘度与代表面团筋力强弱的品质指标都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小麦面团粘度与小麦面团的筋力强度和面团的抗揉混强度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降低面团的粘度,可以提高面筋质量、面团的抗揉混能力和面筋筋力强度。  相似文献   

19.
普通小麦面筋强度早代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勇  张立平  阎俊  张艳  王德森  刘建军  何中虎 《作物学报》2006,32(11):1663-1670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中优9507为母本,与安农91168、高优503、冀5099、晋麦45和鲁麦5号5个筋力不同的品种配制杂交组合,用亲本、F1、F2和F2:3家系研究了SDS沉降值与和面时间的分布,分析了沉降值的遗传力和选择响应。结果表明,组合间F2、F2:3沉降值及F2:3相似文献   

20.
2008—2018年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品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小麦品质育种进展,对2008—2018年本区域参试的130个品系(182份样品)的品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品质分类标准评价了该区域小麦品质改良现状。结果表明,2008—2018年130个小麦区试品系的容重为786±16.07 g/L,粗蛋白含量12.79%±0.93%,湿面筋含量26.14%±2.77%,沉降值为34.65±10.43 mL,吸水率为56.62%±3.83%,稳定时间为4.03±2.82 min,最大抗延阻力为289.55±123.01 E.U,延伸性为154.55±19.11 mm,此外,变异系数最高的为稳定时间69.98%、最低的为容重2.04%。年度间比较发现,容重、粗蛋白含量和吸水率起伏较大,湿面筋含量保持平稳,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延伸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根据国家品质评价体系,2008—2018年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品系中,存在较多同一品系各项指标间强、中、弱筋相互交错的现象,达标品系中,强筋、中强筋较少,中筋、弱筋较多。总体而言,长江中下游小麦品质育种趋向中弱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