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猪—沼—果”生态模式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治理农村散户养殖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福建省资源、气候特点,阐述和分析了“猪—沼—果”生态模式的分类、特点、应用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2.
“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作用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近年来,该县在发展沼气的基础上,根据本县苹果主导产业及日光温室蔬菜不断增多,对优质肥料需求量增大的情况,提出以沼气为纽带,大力发展“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两年来,该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55万元,共建了550个“猪-沼-果(菜)”综合利用模式的沼气池,培育了一批“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的示范户。实践证明,这种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可在以下4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的壶口瀑布旅游景区所在地——山西省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近年来,该县把沼气建设与果树生产和牲畜养殖结合起来,推广"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是一条绿色的生态纽带,前促养殖,后带种植,  相似文献   

4.
1.猪-沼-菜(果)模式户建一口6~8立方米的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菜地,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抑虫防病。还可以  相似文献   

5.
<正>进入湖南竹泉农牧有限公司的园区,一幅集赏景、观花、摘菜、钓鱼等于一体的生态图画展现在笔者的面前。竹泉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坚持以"可持续农业"为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立体生态种养企业,2014年被纳入国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他们以创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企业为契机,通过美化环境、整体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规范从投入品到餐桌的质量追溯、建立"猪—沼—鱼—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沼气发酵池肥被当作循环、生态、有机农业的一个有效和必备的手段应用于生产。如湖南竹泉农牧有限公司投入280万元建成大型沼气工程,再通过有机肥厂把沼渣与秸秆混合发酵生产。生产过程采用"鸡猪等养殖—养殖粪便制作沼肥—沼肥用作蔬菜、花木的基肥—蔬菜残体、废料制作鸡猪鱼饲料"的生态农业模式,综合利用"三沼(沼气、沼渣、沼液)"。通过施用沼肥,不但改良了菜地土壤,解决了栽培土壤富营养化问题和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猪场污染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全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和污染现状,并开展了"猪-沼-草"生态模式治理规模化猪场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猪场采用"猪-沼-草"生态模式,配套足够的草地面积,完全可以消纳规模化猪场产生的污水,生产出大量牧草,还能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效果,但长期种植禾本科牧草且只施沼肥的草地需要补施钾肥,以弥补土壤钾养分过度流失。  相似文献   

8.
池州市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胡文海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334-334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望谟菜(瓜)—稻—菜栽培技术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望谟县菜(瓜)—稻—菜栽培是从80年代初开始推广,这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天然温室”资源优势,使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的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瓜)—稻—菜栽培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仅以复兴镇为例,由80年代初的1867...  相似文献   

10.
菇—菜—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试验与推广谭文兵(湖南省益阳地区农业局益阳413000)为了探索“两高一优”农业模式,提高稻田生产经济效益,根据城郊农业的特点,我们于1989年至1993年在益阳市郊区进行了菇—菜—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试验与推广,获得了亩均...  相似文献   

11.
丘陵山区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陵山区属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也是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内容丰富的地区。笔者结合近年来在丘陵山区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总结了适宜这一地区推广和应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提出丘陵山区生态农业推广必须多样化、应用必须实践化、研究必须科学化。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实用和配套技术、推进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的产业化、优化生态农业结构、强化科技培训力度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是丘陵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其生态防治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太湖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水体,由于流域内工业、农业的高速发展及生活污水无节制排放,水污染防治相对滞后,加之湖泊自身的水文特征等效应,使太湖富营养化形势严峻,并已危及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太湖富营养化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可通过恢复湖泊水生植被,限制湖泊网围养殖面积,实施生物操纵控藻,建设环湖生态农业区,恢复湖滨带生态等生态防治对策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用物候指标进行气候调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候指标对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是一项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山西省介休市为例依据不同地形地貌、海拔高度与区域小气候分区定点定位对本市进行了物候监测。通过33个观测点对界限温度等具有指标性的133项物候现象进行了长期观测研究,从而澄清了介休市内不同区域间的气候差异及一些小气候特点。为编制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科学地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推而广之,按照物候观测规范,认真准确地观测,严格掌握物候指标进行检测,获得当地的气候资料,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地指导生产、指导防灾减灾以充分发挥当地的生态优势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变当前中国县域农业经济粗放型发展的现状,实现生态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寻求一种适合县域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学为依据,以山东省东阿县为例,探讨了农业循环经济思想在农业上的应用;从该县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等条件出发,论证了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初步构想了东阿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相关对策和建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构建循环型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转型的必然发展趋势;笔者所做的初步研究期望为县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江苏水稻精确施肥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实施水稻精确施肥技术,既可显著降低氮肥用量,也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并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水稻是江苏第一大粮食作物,稻米丰欠直接关系到江苏粮食安全。加快示范与推广水稻因土、因种、因苗精确施肥技术,率先推进精确稻作、节约型稻作与环境友好型稻作发展,是新世纪江苏稻作再上新水平的重要方向之一。这对于可持续增强江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江苏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统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已在水稻精确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也存在若干发展中的问题,有待加以解决,以利于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发挥科技兴稻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蔬菜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保护地蔬菜灰霉病发生日趋严重,成为限制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于2002—2004年,对陕西关中地区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40%施佳乐SC1000倍液防效高达90.12%。结合农业、生态、生物等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GIS的柘皋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2000年LandsatTM 7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获得柘皋河流域景观类型图,并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对流域内景观空间格局做定量分析,为流域内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结果显示:柘皋河流域是以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景观异质性高,分布相对均匀;耕地破碎化程度低,连通性好,利于农业发展;居民点与交通用地破碎化程度高,边缘效应强,对周围影响大。A区农业化和非农化矛盾最强烈。B区景观异质性高,景观类型分布均匀,生态结构稳定。C区景观异质性低,生态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陕西旱作节水农业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经营粗放是长期制约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的核心和突破口、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加速旱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快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秸秆资源“5F”利用方式的效益对比探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燕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5-51
参考文献: [1] 聂影,杨红强,苏世伟.中国原木进口国别结构与木材资源安全[J].林业经济,2008.3 [2] 沈文星,周定国.秸秆人造板的产业化问题[J] .林业科学,2007.3 [3] 吴树栋.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J].人造板通讯,2005(8) [4] Volker E. Stockmann. Strawboard As An Emerging M aterial-PartⅠ:Historic perspectives and Global Opportunities. Pr oc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residues.2001,Nanjing,50~59 [5] Dingguo Zhou. The development of Utilizing Agricultural Straw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residues. 2001.Nanjing,1-11 [6] 张晓文,赵改宾,杨仁全,王影.农作物秸秆在循环经济中的综合利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6(10) [7] 于文吉.生物质资源农作物秸秆应用于人造板工业的可行性分析[J].木材工业,2006(2) [8] 周定国,张洋.我国农作物秸秆材料产业的形成与发展[J].木材工业,2007.1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代农业既不同于自给自足的原始农业,又不同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它是一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知识型产业。根据地域不同,中国的现代农业可分为农区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等类型。中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业经营形式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