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正>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等6个工作机制,以及组织实施扶贫开发的10项重点工作: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和贫困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信用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制以及历史文化环境,从各国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逐步从参与金融活动转变为更加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政策,阐述了中国发展和扶持农村合作金融必要性,勾画了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框架,并结合中国实际就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176-181
摘要:分析了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在政策机制方面需要组建专门为农村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金融市场,扶持建立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等;农村中小企业自身要探索组建企业产业群信用联保,推行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以减少资金占用,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信用信息公开意识,防止信用道德风险转嫁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颖  王颖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5):114-118
以西部农村金融为研究对象,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西部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及金融抑制出现原因,分析利率管制及金融产品单一、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制约西部农村金融发展,提出加强金融深化、进一步开放西部农村金融市场,对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ARMA模型的河北省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促进河北省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河北省农村金融融量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首先,利用戈德史密斯理论测算了河北省农村金融的理论融量和实际融量,得出河北省农村存在巨大的金融缺口;其次,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中的ARMA模型对金融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得出河北省农村金融缺口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河北省农村金融缺口形成的经济与体制根源,进而提出优化农村金融供给机制、消除金融缺口、完善河北省农村金融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解决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加快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因此,农户小额信贷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进行金融服务、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的重要方式。农业银行临沂市分行大力拓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围绕三农市场定位,通过不同的贷款模式,有效的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农户贷款需求,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主力军。笔者就临沂市的农业银行的工作实际,通过实证和历史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农户小额贷款问题进行探讨。农业银行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有利于农户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并提出应扩大农户信贷规模、完善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五六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中小企业信贷规模稳步增长,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各类金融信贷产品层出不穷,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步伐加快,有力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从网络联保到担保贷款,再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资金池……。  相似文献   

8.
《种子世界》2010,(8):57-58
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明康指出,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我国农村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特别是2003年以来,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为标志,农村金融市场稳步开放,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金融支农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农户经营的多元化,借贷资本对农业及农户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农户的借贷需求将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也将影响农户的生产、生活现金支出,进而影响农户生产投资的规模和农户商品需求的规模。因此,分析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研究农业信贷需求的决定规律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首先描述影响农户借贷的因素,构建理论假说;然后运用农户数据和计量分析方法(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得出农户收入水平、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规模以及自身特征对农户借贷需求都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庆安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278-287
摘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评判依据是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程度,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及其在农村的执行状况,农村信用环境的健全程度,以及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活动的管理方式和介入程度。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面临农村宏观经济的形势严峻,农村金融缺口严重,行政力量对农村金融活动干预失当,且农村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低,法制环境缺失,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因而,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消除“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建立地方治理与农村金融活动良性互动的关系,同时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为农村金融生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农村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城乡资本正常流动机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而长期以来,农村资本却通过各种渠道不合理地流向城市,从而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本趋利性会使外流更加严重。因此必须构建合理的城乡资本流动机制,才能统筹城乡发展。财政要通过立法和政策保障,通过税收、投资、各种补贴、转移支付等形式对农村“多予少取”;农村金融则要真正办成为“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高增长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坚挺的储蓄心态对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从分析农村居民储蓄高增长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农村居民储蓄高增长对消费的影响效应、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抑制效应和对农村金融机构运作风险的增长效应,并就此提出了完善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户籍管理改革进程,推动农村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制定合理的农村居民消费引导政策等四个方面的建议,以期达到抑制农村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窦薇  张启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313-320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与优化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日趋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论文运用Jeffrey Wurgle模型,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 因果检验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农村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资源配置配置效率较低,农业贷款没有带动农业增加值的增长,财政支农也没有拉动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据此讨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于加强黑龙江省的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进  蔡萍  孔垂雪  张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5):222-226
为了梳理当期农村沼气转型建设中供给侧存在的问题,给改革提供发展思路,按照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精神,以市场机制角度为切入点,从政府、后续管护公共服务体系、市场等方面,对农村沼气各利益主体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分别就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市场发展机制建设和国家财政资金经济杠杆调控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等方面,提出农村沼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一是要坚持市场导向推动农村沼气建设,二是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三是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才能有力促进新时期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时鹏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324-331
差距大小与人口流动性是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技术路线选择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测算分析福建城乡公共财政支出、基础教育与医疗服务的差距变动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加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比较了依靠人口流动与依靠财政支出两条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技术路线,提出以财政支出确保最低公共服务标准,以人口流动加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机会成本对村镇银行发展速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小鹤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116-122
村镇银行发展缓慢,监管部门政策屡次调整都效果有限。为解释这一现象,笔者引入机会成本,分析其对村镇银行最优规模的影响。通过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在假设每个微观主体都是理性人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影响村镇银行最优规模的因子。分析发现:在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各产业间的资本回报率没有出现收敛趋势,机会成本对企业规模有重要影响;不同经济主体组建村镇银行的理性选择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机会成本,因而缺乏大规模组建村镇银行的意愿;民间资本投资难,客观上使得其具有成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的机会成本比较优势。主发起人制度急需改革,只有引入机会成本更低的经济主体才可能促进村镇银行的大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一个制度分析框架,认为农村居民消费不振源于落后的农村经济基础、城乡二元化结构和农村制度创新的不够3个约束,并在分析农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协调城乡发展的公共服务和收入再分配体系改革、营造农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多项政策协调发展宏观制度环境、创新农村流通制度供给模式、积极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等系统的扩大农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这在资源依托型特色村表现更为突出。以祁杨村为例,在乡村产业振兴视角下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基于该村的现状,分析了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在深入发掘该村乡村旅游资源、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祁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可通过整合提升旅游产品、丰富完善乡村旅游吸引物、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旅游设施与服务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