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提升中国农村的文化生活,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对中国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类型及其价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的相关定义出发,详细分析了农村文化产业的特征。并且分析了农业生产、农村历史、景观、传统手工艺、民俗、乡村饮食等多种农村文化资源,着重分析了这些农村文化资源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分析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最后从长远角度提出保护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的措施,如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推广农村文化品牌战略等。  相似文献   

2.
花卉业作为一个独特产业,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关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花卉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花卉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花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能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和物质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科普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华  刘义诚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62-167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由乡村转移到城镇,农村也由村落向社区发展。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够反映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具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多功能性。笔者在分析对比农村科普、现代科普、城市科普特点的基础上,简述了农村社区科普的内涵,回顾了中国农村社区科普实践。在总结农村社区科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社区科普工作运行机制框架,提出了开展农村社区科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农村社区科普工作开展和农民素质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有机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农业是为了解决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生产给人类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 ,在生态、环境及社会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农业 ,有机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要求最为严格。有机茶的生产属有机农业范畴 ,有机茶为有机食品之一。当今全球生态恶化 ,资源、环境、能源等问题日趋严峻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悄然变化 ,营养保健意识深入人心。有机农业对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意义深远 ,有机食品可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物质的需求 ,另外进行有机食品生产又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有机茶…  相似文献   

5.
杨彬如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52-257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造成的城乡教育不平衡发展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城乡教育失衡由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差距、城乡师资力量差距和城乡教育机会差距这3方面原因造成。教育的城乡差距反过来又在经济方面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形成了“经济滞后——教育落后——经济滞后”的恶性循环。在就业方面,造成农村人才不足的同时城市就业压力过大。在社会发展方面,造成农村的人口、法制、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城镇的水平。最后提出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从教育机会分配的优惠政策、提高教育资金投入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这3个方面入手,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前,赏石、藏石之风盛行,这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安定、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表现。石头是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而赏石作为一种文化,其产生和发展与其他文化一样,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生的。中华赏石文化源远流长,人们爱石、藏石、赏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历史记载中有“汉武帝拜启母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价黑龙江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研究选取全国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12个省(直辖市),以及黑龙江省内13个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及《黑龙江统计年鉴2014》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构建指标体系,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进行聚类分层。结果表明,农村地区社会建设程度、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黑龙江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在大庆、哈尔滨、齐齐哈尔蕴藏着相对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其他地区的发展潜力较差,仍然面临严峻的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8.
许青 《种子科技》2022,(4):133-13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对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农产品,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的种植等.其中,蔬菜的种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使绿色农业更高质量的产出,所以在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居民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研究了林业苗圃育苗现状,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策略和养护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林业工作人员进行科学高效的林业育苗,改善人类社会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社功能发挥及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合作社是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倒逼、相对匮乏的物质生活资料、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导向下成长起来的。随着农民合作社从横向合作向纵向合作深化,其功能也从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拓展,对于应对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仍然存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利益分化明显、乡村社会信任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合作社以及农民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发展的利益整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渐增长,农村拥有庞大人群,对农村文化消费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对江苏省474个农村家庭的调查资料,从文化消费低支出、中等支出、高支出3种支出结构,基础类、娱乐类、发展类3种层次结构,教育消费、文化娱乐活动消费、文化娱乐产品消费3种形态结构3个方面探讨江苏省不同地区农村的文化消费结构及其差异性,并从家庭和社区2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农村教育投入,保障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投资3个方面的建议以促进文化消费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Under the violent impact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faces a great crisis of protection,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In the context of collapse of basic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become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new period.Although both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t still faces a huge crisis of disappearance.In the system,this is because cultural elite list system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are confronted with many practical problems.The cultural elite of the rural society,as main group of intangible culture inheritance,is always ignored and this has become a hidden trouble for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In this situation,it is recommended to constantly restore excellent 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rove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protection system,cultivate cultural elites of rural areas at the level of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improve the rural centripetal force centering on cultural elites,restore its functions in transmitting culture and guiding value in rural society,and rebuild the folk cultural elite regeneration mechanism,so as to real y push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oward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heritance.  相似文献   

13.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宁  瞿阳  冯献  李瑾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6):159-164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乡村文化建设与振兴,利用文献演绎法和归纳综述法,研究了当前中国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发现中国乡村文化服务仍存在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资源供给形式单一、治理机制尚未完善、数字型人才紧缺等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但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缩小城乡文化鸿沟、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等提供了全新机遇。应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加速乡村文化振兴,重点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财政支持,完善乡村数字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资源供给和治理机制等实现乡村文化跨越式发展,并通过鼓励数字消费和培养数字型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加速乡村文化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14.
钱文荣  王莉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131-137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农民工家庭消费问题,对扩大内需及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全国988个农民工家庭调查样本,从收入、家庭特征和其他不确定因素三个方面探析农民工家庭务工地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因素对农民工家庭务工地总消费支出、居住支出、娱乐支出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特征因素如文化水平、孩子随迁、工作行业因素对农民工家庭的各项消费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租房因素显著影响着农民工家庭的总消费支出和居住支出;健康因素对农民工家庭的医疗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水平,扩大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潜力,一方面要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区节水农业发展思路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节水农业发展过缓,是制约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对贵州省黔西县节水农业现状、自然条件和水土资源的调查分析,结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对典型山区节水农业发展的新思路进行初步探索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贾先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94-198
在我国历史上宗族对农村社区及其居民的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我国农村几千年“聚族而居”格局是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了目前的“差序格局”的农村社会网络,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其影响是难以消除的。课题组通过研究认为,必须尊重事实,尊重农村传统文化,正确的认识宗族,反对片面的打压。根据农村“聚族而居”的现状,合理利用和引导宗族,使其在经济、社会和民主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促进人性复归。  相似文献   

17.
尹健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160-164
在搭建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文化转型理论框架基础上,进行乡村文化现代性重塑问题分析,探索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塑路径。通过分析乡村文化现代性重塑的内在契合逻辑,分析乡村文化现代性重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明晰主体、确定目标、探索路径的逻辑思路,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操作性的意识形态共识、制度安排、政策实施和治理运行的乡村文化自信重塑策略体系;明确“现代乡民”是乡村文化重塑的主体,通过增强文化认同、培育“现代乡民”、文化创新与文化整合并重等方式,达成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乡村绿篱景观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庆  沈永宝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9):290-296
绿篱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绿篱遭到严重破坏,不仅使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乡村原本具有的文化景观也逐渐消亡。笔者在研究乡村绿篱景观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对乡村绿篱景观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这软硬2个方面功能进行研究,并依据生态廊道的相关理论,利用美国哈得孙农场规划案例说明如何对绿篱景观所具备的功能进行再利用,指导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景观建设。最后,提出绿篱景观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景观建设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地区农村处在诸多利益分化调整时期,各种利益要素的分配调节出现失衡,民族间的物质利益需求矛盾与文化差异矛盾纠结在一起,使农村进入新一轮的矛盾多发期。特别是在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差异也成为诱导其它矛盾激化的根基。文章基于农村文化差异的现状和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化解矛盾根基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作用,从理论上探讨在文化宽容视角下研究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并从以文化的宽容品格,理性看待民间族群文化的差异;以宽容的心态理性对待农民的利益诉求;以宽容的心态引导民族地区的民间信仰;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农村民间法的乡土影响等四个层面阐述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从文化宽容视角研究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拓宽了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