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茄子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利用16个茄子亲本的试验数据,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测定了亲本间遗传距离,并以最短距离法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将亲本按D=6的距离分成5个类群比较合理。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就尽量在类群间选配亲本,且两亲本间遗传距离D应大于D=12.05。研究还提出了综合评价茄子亲本的主成分指标,并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8个亲本。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冬小麦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几个问题:(1)亲本选配与后代类型的关系。(2)亲本选配与高产优势的问题。(3)亲本选配与配合力的问题。(4)复交亲本选配方法,提出了复交组合应选用F1及F3 ̄F4代作亲本之一,三交组合应用综合性状好的推广品种作第3个亲本。  相似文献   

3.
选用14个冬小麦品种,按NCⅡ设计配制45个杂交组合,采用配合力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综合了亲本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的信息,突出了主要因素,简化了亲本评价指标,并论证了把一般配合力剖分为品种效应和品种优势效应对指导亲本选配的意义,指出选配强优势组合,要求亲本综合品种优势大并能很好地互补。结果表明,新冬15号是较理想的亲本,其次为84(17)、80-453、衡水8116、80182、Asosan和套花1号。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低、低硫、低芥3种类型的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系为亲本,配置了双低×低芥、低硫×双低和低芥×低硫3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系统.通过配合力分析,选出了各自的优良亲本和优良组合;重复亲本在各系统中显著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为:效应值方向一致,大小上略有差异,相对位置稳定;当选的优良组合亲本至少有一为优良的,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相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一致.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陆近年育成甘蔗品种的亲本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我国大陆1999年以来通过省级以上审(鉴、认)定的47个自育甘蔗杂交品种的亲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被使用的50个亲本中,可追溯到22个原始亲本,其中CP72—1210和崖城71—374的使用频率最高,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亲本,作亲本的次数分别达11次和8次,育成后代品种分别达12个和10个(含孙代品种);指出在甘蔗野生种本土割手密的开发利用和扩大遗传基础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育成品种使用了7个含本土割手密血缘的崖城系列亲本,育成含本土割手密血缘的品种17个。  相似文献   

6.
1992~1994年对21个小麦抗病亲本和4个感条锈、白粉病程度不同的农艺亲本所配置的83个杂交组合F1的病害反应型(或侵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的抗病性主要取决于抗病亲本,但农艺亲本在改善抗病基因所处的遗传背景以增强其抗病能力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亲本选配分析及选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九五”期间粳稻主栽品种的亲本选配规律、方法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拓宽亲本的录用范围,直接或间接利用远缘杂交优势,采用大面积主栽品种进行多亲本复交是取得梗稻杂交育种成功的关键。当前品质育种亲本选配的基本策略是在广泛征集、研究、利用国内外优质稻种资源的基础上,确立江苏主栽优质品种为骨干亲本,掺入特异性种质,进行高起点强强配组。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结合遗传差异和育种目标进行小麦育种亲本选配的问题。提出了亲本选配的组合表现指数法:CP1=D#+2/SSD,CP1(Cross Performance lndex)即组合表现指数,D#+2为亲本间遗传距离,SSD为由这些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性状群体平均值与相应的育种目标值的加权离差平方和。CPl大的组合优于CP1小的组合。作者还提出了一种计算复交组合亲本间遗传距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要想获得高产高纯度优势强的杂交种子,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是必须利用具有高纯度的亲本自交系。亲本自交系不纯,制种时即使采取最严格的隔离与去杂措施,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杂交种子,但目前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对于一些常用的大路主干亲本如C8605-2,综31,K12等由于繁殖年代多,各个单位选择方向不一,混杂和退化现象严重,致使同一亲本的长势长相特征特性呈多样化的现象,失去了一个优良的玉米自交系所具备的典型性一致性的特征。以至于其配合力遭到破坏,造成不能按原有方式进行组合,最终削弱了杂种优势。对于一些自有品种的自交系,由于千军万马搞育种,一些企业和育种人员急功近利,急于将一些尚未审定的新品种早早推向市场,使一些亲本自交性状还没有稳定就用于生产。出现亲本繁殖田和制种田生长参差不齐产生严重分离,影响了杂交种子的质量。因此稳定和提高亲本自交系典型性一致性以及高配合力的特点,充分发挥其杂交优势,是每个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在提高亲本自交系纯度方面应做的大量工作。穗行测交提纯法和穗行鉴定提纯法以及自交系加代繁殖是稳定提纯复壮改良自交系常用的方法。近年来我公司在亲本自交系的生产管理上除采用上述传统做法外,还结合在亲本繁殖田实施满田星抽雄技术对快速简便地提高亲本纯度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测定冬小麦亲本间遗传距离的基础上,研究了14个杂交组合的F2代性状与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结果亲本间遗传距离与F2代的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抽穗期和株高等的表型变异系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主茎穗长和主茎穗粒重的表型变异系数的相关性不显著;亲本遗传距离与F2代性状均值无明显关系,但亲本的自身性状表现与F2代性状均值有关。  相似文献   

11.
种子纯度是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不断发生种子纯度的质量问题,给生产造成严重陨失。文章从亲本种子的选择、水稻杂交制种操作及管理方面论述了如何确保种子纯度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种植已在全球推广应用,而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偏高、程序繁琐已成为杂交水稻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从水稻资源创制、品种选育、混播制种技术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可机械化混播制种组合“新混优6号”的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除草剂苯达松的用药时期和用药量、父母本的混合比例和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等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说明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成熟可行,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泸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近11年水稻制种过程中发育期、产量结构等与其对应期间的气象条件分析表明: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播栽差期的相隔的时间、亩有效穗的多少、父母本能否正常开花授粉、品质好坏和产量的高低受天气的影响大,尤其是低温阴雨不仅影响杂交水稻的发育进程,还制约着杂交水稻父母本花期相遇和授精授粉、结实率等。分类统计阶段性低温阴雨发生情况,剖析其对杂交稻制种的利弊影响,提出趋利避害应对策略,以期为杂交水稻制种户及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春优618的制种产量。[方法]依据春优618亲本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和对比,总结出了高产稳产的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结果]在常规技术基础上,春优618制种地域选择面小,播种时间要求严格,栽插密度要求特殊,同时注意防范异常气温导致花期不育的风险。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制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生产,才能提高杂交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春优618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制种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杂交水稻制种遇到亲本倒伏、花期不遇、两系稻转育的三大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配的 7个两系籼、粳杂交稻组合在安徽境内的制种安全和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 ,育性稳定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 ;将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安排在安全时段内 ;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 ;防止不育系自交结实 ,确保制种纯度等 4项制种安全技术和 5项制种的高产技术并用于种子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温州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方法]根据2000~2004年温州6~9月温度曲线,分析该地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温度的适应性;根据2002~2009年6~9月台风发生情况,分析该地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光照和降水量的适应性。[结果]整个7月和8月上旬未出现日均温≤24.5℃的天气,整个8月中旬也仅在2002年出现过2d日均温≤24.5℃的异常天气,但也均〉23.0℃;但8月下旬偶遇扬花期白天最高气温≥35.0℃的天气,遇台风后连续3d以上的雨日也有可能发生。[结论]在温州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安全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但需注意8月下旬偶遇扬花期白天最高气温≥35.0℃的天气和遇台风后连续3d以上的雨日。考虑到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的气候特征,在制种过程中需注意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制种父母本播种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两系杂交稻两优1528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提出了组合制种的气候要求、基地的选择、亲本的3期安排、制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许传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74-8475
概述了粳型杂交水稻皖稻88亲本的特征特性,提出了其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对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标记,以便在发生杂交稻亲本相互混杂,或发生机械混杂,或发生其它人为因素混杂时能轻易地根据亲本的标记性状进行去杂,以保证杂交种的高纯度,基于该项考虑,我们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来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我们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正常水稻杂交,其F1代苗呈正常绿色,F2代苗中绿色与淡黄绿叶苗的比例接近于3∶1,绿色表现为显性,淡黄绿叶色为隐性,而且很可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