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精神,辽宁省出台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美丽辽宁建设。实施意见涵盖辽宁省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七大重点领域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在建立补偿资金稳定投入机制方面,辽宁省将积极争取中央各类生态补偿资金支持,在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基础上,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在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方面,辽宁省  相似文献   

2.
草原在陆地生态系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草原资源环境的生态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整体仍处在不进则退的爬坡过坎阶段,草原生态安全仍是国家生态安全的薄弱环节。本文综述了已有研究生态补偿理论的发展、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历程以及草原生态补偿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梳理了相关学者从草原资源产业升级、草原移民、草原产权明晰、完善草地承包使用制度、草原生态补偿立法、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等方面提出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跨学科视角进一步对草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建立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建立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重要性,总结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建立方法,其中包括进一步延长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期限,加大对草原生态畜牧业的经营力度,全面强化草原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提高牧民收入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锡林郭勒盟为例,阐述了禁牧舍饲项目和生态恢复禁牧区项目中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剖析了我国现行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缺乏长效机制、政策制定不尽合理以及补偿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①科学合理制定补偿办法;②多渠道增加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投入;③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新疆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实施现状,分析了在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结束后,新疆草原生态补偿呈现出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公平性有待考量等问题。通过分析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的利益需求,提出对新疆草原生态补偿进行差异化补偿标准的研究,并提出了3种可供参考的补偿依据。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实现新疆差异化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新疆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实施现状,分析了在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结束后,新疆草原生态补偿呈现出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公平性有待考量等问题。通过分析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的利益需求,提出对新疆草原生态补偿进行差异化补偿标准的研究,并提出了3种可供参考的补偿依据。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实现新疆差异化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魏琦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8):3719-3726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原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和长效机制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致富中的必要性。通过对不同草原区域实施草原生态补偿进行实地调研、对牧户固有的生产决策行为对草原生态补偿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当前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分析,认为目前草原生态补偿存在如下主要问题:长期欠账,草原生态治理难度巨大;草原生态投入少、周期短,保护成果尚难以得到有效巩固;牧民存在心理载畜率和超载惯性,对生态补偿减畜产生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进一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延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期限;增加草原生态补奖经费;实行多样化的适应性减畜模式;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和加强草原畜牧业制度保障体系。旨在为中国脆弱性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进而优化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牧民生计,本研究基于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分析框架、影响过程和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的生计资本、转化结构与过程、生计策略及生计结果,特别是草原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制度架构等制度因素会对牧民的可持续生计产生广泛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构建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分析指标体系,并指出理论界应更多聚焦于关于草原生态补偿后牧民生计转型模式、生计研究范围以及牧民生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场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对提升国有林场公益林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研究发现当前的国有林场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经营方案和补偿范围划分缺乏系统性思考、补偿标准生成机制不科学、补偿资金筹集和使用方法单一、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等问题.制定符合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理念的补偿政策和体制机制,应着重从编制切实可行的经营管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灵活高效的补偿标准和补偿方法、盘活各路资金丰富资金来源、营造补偿资金发挥实效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张喜武日前表示,今后农业部将加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研究确定草原生态补偿的补偿内容、补偿标准、补偿主体、补贴对象和补偿方式,并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种草补贴、牧草良种补贴、禁牧休牧补贴等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