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地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其优劣决定着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区域景观结构和格局均衡与否,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该研究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比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效应,确定最佳分析粒度,并对崇礼区林地景观结构特征和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面积指数、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林地景观格局的最佳分析粒度为30 m。1)崇礼区乔木林地景观百分比最大(44.14%),辅林地最小(0.11%),不同林地类型景观面积百分比大小排序为乔木林地荒山地特灌林地未成林地未封林地沙荒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辅林地。2)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均为乔木林地最大,周长-面积分维数辅林地最大(1.55)。3)乔木林地的分布最为集中,分离度指数最小,为397.49;沙荒地的连通性最弱,聚合度指数最大,为88.99%;蔓延度指数为64.66%,表明多种斑块类型呈密集分布格局。4)林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17,香农均匀度指数为0.53。崇礼区林地各景观类型破碎化严重,异质性、分布均匀程度和连接度均较低,景观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2.
以挠力河湿地景观格局为研究对象,采用8个常见的景观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斑块面积依然能够维系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但是对于个别内部种的限制是无法保证种群数量的扩张与膨胀。斑块形状基本以规则化为主,能够为生物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是有不规则化趋势。所以对湿地保护不仅仅是维护湿地面积不受干扰,也要保护斑块面积与形状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坝上地区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选取研究区2009年和2014年的TM数据,在ENVI和ArcGIS软件的帮助下,借助景观指数分析法和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对坝上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为非沙漠化景观和轻度沙漠化景观;2009年到2014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减少;研究区整体被边界割裂的程度加深,中度沙漠化景观的边缘密度减少;非沙漠化景观和重度沙漠化景观斑块密度较大;极重度沙漠化景观稳定性最差,中度沙漠化景观形状分布最规则,稳定性最高;各景观要素转移趋势为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向轻度沙漠化的转移,重度向中度沙漠化的转移,以及极重度向非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的转移。研究区内非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减轻,土地沙漠化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和解析雄安新区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及其生态发展趋势,利用2013-2022年间4期典型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和目视解译法获得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综合运用GIS技术和InVEST模型分析等方法,对近10年雄安新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生态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2年期间,建设用地、开阔水体、林地持续增长,其中林地在2017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占雄安新区总面积比例由10.75%增长到31.79%,耕地由于转出较多面积缩减迅速,主要转出为林地、开阔水体和建设用地,白洋淀湿地面积增加。(2)开阔水体、水生植被、耕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增大,林地的空间连通性持续向好。雄安新区景观形状指数增加,其中,2022年景观丰富度最大,景观中优势斑块类型连通性增强,大比例斑块增加。(3)10年间,研究区碳储量增加60.59×106 MgC,优良类生境区域面积和差等生境质量面积呈上升趋势,中等生境质量面积减小33.66%。需重点关注耕地、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区的交汇处、交通道路与生态源地交汇处等的生态节点...  相似文献   

5.
在GIS软件支持下,结合2008年大名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和景观斑块形状特征指数(近圆指数和分维数)等,系统地分析了大名县森林景观要素格局及规模,以期为实现大名县森林景观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内陆河流—克里雅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1990、2003、2016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并结合景观来分析克里雅河流域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6年克里雅河流域的LUCC的空间分布稳定。未利用地是研究区面积最大的地类。草地的面积变化较大,呈增加的趋势,冰川积雪的覆被面积略有增加。1990—2016年,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及斑块数较大。在1990—2016年,林地的景观破碎度的值最大。城乡工矿用地的破碎度较大,且呈降低的趋势;耕地类型的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小,较为稳定;水域的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未利用地的周长面积分维数较低。1990—2016年,在克里雅河流域的下游景观的破碎度较高,景观格局较不稳定。克里雅河流域的景观分离度指数呈现出了中游低、两头高的趋势。克里雅河流域上游的北部区域周长面积分维数较高。克里雅河流域的中游,景观分维数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海滨湿地景观变化的生态效应,在江苏盐城海滨湿地选择典型区域,以1997、2007、2014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安全指数与景观转变强度指数,比较人工围堰和互花米草扩张下海滨湿地景观变化的生态效应,以期辨识不同驱动对滨海湿地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景观变化上,1997—2014年,人工围堰区,耕地、养殖池面积在增加,互花米草沼泽面积在持续减少;景观格局演变呈现从陆到海的单向特征。互花米草扩张区,养殖池、芦苇沼泽、互花米草沼泽面积在持续增加;碱蓬沼泽面积在减少;景观格局演变表现出明显双向特征。生态安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互花米草扩张区的生态安全指数高于人工围堰区;人工围堰区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波动,而互花米草扩张区却持续下降。1997—2007年、2007—2014年、1997—2014年3个时期景观转变强度指数均是负值,生态安全等级呈下降状态。1997—2007年、2007—2014年2个时期的生态等级变化幅度,人工围堰区先小后大,而互花米草扩张区则先大后小。研究表明,人工围堰与互花米草扩张改变了盐城海滨湿地原生景观演变序列,致使生态等级指数降低,区域生态安全面临威胁。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林内最强烈的视觉语言,秋季林内色彩差异尤为明显,研究色彩斑块布局对人工景观林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色彩对生态景观林秋季景观质量的影响特征,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白桦纯林、2个密度的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6张景观照片,采用ArcGis 10.3软件对照片进行矢量化处理,采用FRAGSTATS 4.2软件提取矢量化后照片的格局指数,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照片中景观进行质量评价,美景度计算用的是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故对照照片为随机1张照片。通过比较秋季4个林分色彩斑块形状指数(LS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和分离度指数(SPL)的变化特征,明确林内色彩斑块景观指数对生态景观林美景度的影响,分析不同林分景观质量的差异性,进而为生态景观林经营与评价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桦纯林斑块多样性指数最高,美景度与斑块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47),导致白桦纯林美景度最低,且与其他3个林分类型差异显著;低密度落叶松纯林美景度最高,人们对落叶松纯林喜好程度较高。(2)美景度与色彩斑块LSI值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哈尔滨市群力新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从绿地类型的基本斑块特征、斑块类型等级、景观异质性及景观破碎化4个层面上选取14个指数,对群力新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率低,各类型绿地斑块数分布失衡,面积差异较大,形状复杂程度各异。景观多样性较好,优势度明显,但缺失绿地类型,且分布不均匀,破碎化水平较高。针对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群力新区绿地生态规划建议,使研究区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景观格局,更有效的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0、2020共3期绥棱县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测算2000—2020年绥棱县碳储量变化,并通过FLUS模型与Fragstats模型模拟出3种场景下绥棱县景观格局及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期间,绥棱县景观破碎度增加,蔓延度下降;碳储量呈现上升趋势,共增加1.076×105 t。2010—2020年期间,景观破碎度加剧,景观异质性增加;碳储量下降趋势明显,共减少0.609×105 t。2)3种场景下景观异质性均有增加,生态保护场景相较其他2种场景有所缓解,自然发展场景与农田保护场景下碳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18.051×106、18.059×106 t,其中生态保护场景下碳存储量有所增加,为18.116×106 t,相较自然发展场景高出6.08×104 t。因此,通过分析绥棱县不同场景下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而计算碳储量变化,为绥棱县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其中生态保护场景更有利于城镇发展,故应遵循...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10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结合现场调查收集的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选取了斑块面积、景观多样性指数等5个景观指标对昆明市五华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五华区城市绿地存在景观结构不合理、破碎度高、景观廊道连接度较低、景观类型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昆明市五华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彭雁 《现代园艺》2019,(10):108-109
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正负两面的反馈效应,因而绿道沿线植被景观格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价值。首先简要阐述省立绿道规划的重要意义,再以植被景观区概况、景观格局指数、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植被斑块特征及其周边建成环境的变化5个部分为切入点,对深圳市省立绿道沿线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2013年9月的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宁夏盐池县为例,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城镇绿地进行专题信息提取,并从景观面积与优势度、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分维数等方面对盐池城镇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F-1遥感影像在盐池城镇绿地分类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分类效果好,其总体分类精度为90.80%,Kappa系数为0.796 1,完全可满足西部小城镇绿地景观信息的提取需求。盐池县的城镇绿地景观格局表现出3方面的特征:城镇绿地景观合理性欠佳,景观类型单一,不同类型的绿地面积差异大;绿地景观整体较破碎,最为突出的是附属绿地,斑块密度达到53.92个·hm~(-2);城区绿地分维数较低,缺乏自然绿地斑块,人为修造严重。  相似文献   

14.
健康的城市湿地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调蓄径流、净化水质等诸多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湿地生态修复实践中,近自然湿地景观打造成为趋势,然而对湿地近自然景观还缺乏有效评价。本研究在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湿地近自然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荆州市三国公园的湿地景观进行评价,从而为城市湿地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使用RS和GIS技术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以Sentinel-2A的遥感数据组建南昌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数据集,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定量研究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不同类型及区域城市植被覆盖度和绿地景观格局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研究区绿地斑块构成总数庞大,其中经济开发区的绿地率最高而东湖区最小,附属绿地相对其它类型绿地占比最大;绿地分布不均匀且总体绿地斑块边缘较规则,遭受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旧城区尤以附属绿地和广场用地破碎化水平较大,无法发挥其生态效益;高植被覆盖度有利于形成面积较大、形状趋于复杂、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的景观斑块,植被覆盖度越高,破碎化水平越低.对分析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均衡各类型绿地分布,增加景观多样性;结合城市文脉,改造旧城环境面貌;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资源,合理化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采用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航空图像,对内丘县侯家庄乡的魔石沟、邢教沟、托磨沟和大西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为天然次生植被和经济林,在2009-2016年期间,天然次生植被占主导地位的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天然次生植被、农田和水域的面积呈逐渐减小趋势,山地经济林、滩道经济林呈增加的趋势,建筑用地面积没有明显变化;2009-2016年,天然次生林面积减少340.51 hm^2,主要转化为山地经济林,2009-2013年,农田面积减少133.19 hm^2,主要转出为滩道经济林。经济林的快速发展是当地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高原山地农业景观受自然因素限制,导致局部生态恶化、土地利用不合理等问题,现从景观角度研究农业景观空间特征,为促进高原山地农业景观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以典型高原山地农业大县为例,运用GIS技术将研究区域划分山区和坝区2种地形,从景观斑块和景观异质性反映景观格局特征,从景观类型热点反映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山区和坝区在景观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存在较大差异性,山区景观基质是林地,多样性指数小,优势度高;坝区景观基质是水田,多样性指数大,优势度低。旱田、水田分别集中在山区和坝区,主要呈现"条带状"和"斑块状"特征;园地是沿坝区由南向北扩散特征;建设用地是由坝区中部向坝区两端扩散特征;林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呈现"斑块状"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研究区7个国家监测站点的PM2.5、PM10数据,运用ArcGIS、Fragstats软件对徐州市主城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合Excel、SPSS软件分析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上与PM2.5、PM10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探寻绿地景观格局与PM2.5、PM10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PM2.5、PM10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绿地、农业用地和水域与PM2.5呈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与PM2.5呈正相关关系;农业用地与PM10浓度具有季节性差异,冬季和春季农地会使PM10浓度降低,夏季和秋季会使PM10浓度增大。绿地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绿地最大斑块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与PM2.5和PM10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景观分离度指数与其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寒温带地区较大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植物保护区,是保护中国寒温带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地。既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也包括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冷湿景观,加入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嫩江源头,使之不失为中国北方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类型的原始森林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0.
马桂花  尹娟 《现代园艺》2023,(18):156-158+161
对城市生态景观进行评价,能为优化区域景观格局、适时调整生态保护政策、降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理论支持。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斑块数量及面积,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人造地表、水体景观损失度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耕地、裸地景观损失度则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景观风险指数较低。(2)2000年,信阳市以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为主,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小面积区域;2000-2010年,中高风险区向中部扩张,部分较低风险区转为中高风险区,东部较大面积低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2010-2020年,中高风险区逐渐缩小,部分中风险和较高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区域内较低风险区与低风险区占比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